1937年到1945年,國軍22場戰役,我軍敵後作戰,每場戰役得失

山西 118℃ 0
摘要:抗日戰爭是關乎中華民族存亡的戰爭,從1937年開始,每一年都進行過大的戰役,下麵看一每一年的戰績。抗戰爆發後,日軍在中國南方開闢新戰場進行的一場會戰,8月13日開始,持續到11月12日。這一仗國軍在武器處於劣勢情况下正面硬拼,傷亡慘重,加上後撤過程混亂,傷亡達29萬人。日軍戰死2萬人,受傷約4萬人。淞滬戰役國軍損失慘重,在11月份中旬撤退到南京。1938年4月10日,日軍進行掃蕩,沿途遭到八路軍襲擾,15日被迫撤退。

抗日戰爭是關乎中華民族存亡的戰爭,從1937年開始,每一年都進行過大的戰役,下麵看一每一年的戰績。

1937年

1、淞滬戰役

抗戰爆發後,日軍在中國南方開闢新戰場進行的一場會戰,8月13日開始,持續到11月12日。

這一仗國軍在武器處於劣勢情况下正面硬拼,傷亡慘重,加上後撤過程混亂,傷亡達29萬人。日軍戰死2萬人,受傷約4萬人。

2、太原戰役

盧溝橋事變後,華北我軍組織混亂,各自為戰,沒有形成大的戰役。

9月11日至11月8日,日軍從綏遠省和河北省分兵進攻山西省。閻錫山指揮晉軍在中央軍支援和八路軍側翼配合下,同日軍展開會戰。

我軍傷亡13萬多人,雖然忻口戰役獲得局部勝利,最終山西被日軍佔領。日軍傷亡約3萬人。

3、南京戰役

淞滬戰役國軍損失慘重,在11月份中旬撤退到南京。12月1日至13日,又倉促組織了南京戰役。

這場戰役,國軍僅組織了15萬兵力,其中大部分是撤退後沒有休整的部隊。而日軍兵力達到了20萬人,佔據著海陸空優勢。

短暫的南京戰役中,國軍15萬軍隊僅有少數突圍,其餘全軍覆沒。日軍被打死3千人,打傷9000多人。

平型關戰鬥

這是太原戰役中,八路軍進行的一次伏擊戰。第18集團軍(八路軍)隸屬於第二戰區序列,配合晉軍作戰。9月22日,日軍開始進攻,企圖突破平型關、東跑池、團城口一線,圍攻太原。

25日,我軍利用山區有利地形伏擊日軍後續部隊及輜重部隊,我軍115師5個團全部參加作戰,殲敵1000餘人,自身也傷亡6,7百人。

1938年

4、徐州戰役

日軍在北方攻佔了平津、河北、山西,南方攻佔了上海、浙江、江蘇南部後,打通津浦鐵路,實現南北會師成了日軍戰畧焦點。1938年1月至5月,國軍調集60萬軍隊,與24萬侵略軍展開對戰。

期間,國軍進行了池淮阻擊戰、滕縣戰役、兩次臨沂戰役、台兒莊戰鬥,取得了一戰殲敵萬人的局部勝利(台兒莊),到5月下旬,國軍全線後撤。此戰總殲敵超過2.6萬人,我軍傷亡也達到了10萬人。

5、蘭封戰役

徐州戰役後期,日軍土肥原第14師團約兩萬人强渡黃河,與中央軍6個軍10多萬軍隊在隴海線附近相遇。5月21日開始,國軍對該部日軍展開攻擊,但作戰中多位將領不戰而逃,5月29日,日軍佔領商丘和援軍會師,圍殲計畫失敗。

此戰日軍傷亡5,6千人,國軍傷亡約2萬人。這是國軍首次主動出擊,尋求殲滅敵人,儘管戰役最終失敗,也具有積極意義。

6、武漢戰役

1938年5月,日軍佔領徐州後,策劃進一步入侵中國計畫,目標直指長江中游的戰畧要地武漢。另一方面,國民政府從南京撤退後,也進行了半年的準備,調集了大量兵力進行防禦。6月至10月間,雙方在武漢周邊進行了抗戰中最大規模會戰。

國軍前後調集了110萬軍隊參戰,還出動了空軍和海軍配合;日軍投入25萬兵力進攻,期間多次新增兵力,達到了30多萬人次。日軍沿著長江兩岸,逐次進攻戰畧要點,同國軍展開了大小數百次戰鬥。儘管國軍不斷守衛據點作戰失利,日軍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特別是日軍輕裝偷襲迂回作戰,被我軍包圍在萬家嶺地區,薛嶽指揮國軍幾乎全殲日軍106師團,令國人振奮。

到10月份,武漢週邊據點盡失,日軍又佔領廣州,切斷了粵漢鐵路。國民政府决定放弃武漢,10月25日撤離武漢。

該戰役中,國軍死傷達25萬多人,日軍也傷亡達到了7萬人。長期作戰中,日軍還有不少戰病人員減員。此戰日軍以慘勝結束,再無力大規模進攻。

7、廣州戰役

上海被日軍佔領後,廣州成為國民政府最後的對外聯系通道。10月11晚,日軍7萬多人在廣州大亞灣登入,隨後向廣州推進。而廣東軍隊多數被抽調參加武漢會戰,僅有餘漢謀第12集團軍8萬人駐防廣州。雖然國軍進行了頑強抵抗,但力量懸殊,到29日,日軍佔領廣州。

這一戰和淞滬戰役日軍佔領杭州相似,都是日軍正面戰場僵持時發動側翼偷襲,而國軍疏於防守,很快潰退。

此戰國軍傷亡1萬人,日軍僅傷亡2500人。此戰後,廣東被日軍佔領,武漢也隨之被放弃了。中國失去了重要的國際物資補給線,對全國抗戰也是一個不利打擊。

神頭嶺戰鬥

1938年3月16日,八路軍利用日軍受襲必援特點,專門打敵人援軍。129師利用伏擊作戰區域地形優勢,取得了殲敵1500餘人的重大勝利。

長樂村戰鬥

1938年4月10日,日軍進行掃蕩,沿途遭到八路軍襲擾,15日被迫撤退。129師猛追敵人疲憊之師,將日軍輜重部隊和後衛部隊截住,殲滅日軍2200餘人。

1939年:

8、南昌戰役

武漢戰役後,日軍無力繼續發動大規模攻勢,提出“大本營的意圖在於確保佔領區”。為鞏固佔領武漢、確保長江中下游航道,日軍開始向長江兩側進攻。南昌是南潯鐵路和浙贛鐵路交會點,具有重要戰畧地位,中國空軍從南昌機場襲擊九江附近日海軍艦艇,對日軍後方補給交通線威脅也很大。

1939年3月17日,日軍發動進攻,3月27日佔領南昌。南昌失守後,蔣介石嚴令下,4月21日,國軍反攻南昌;5月9日,國軍作戰失利後撤,戰役結束。

這次戰役,國軍投入20萬兵力,並進行主動攻擊作戰,傷亡達5.2萬人,其中戰死4.3萬人。日軍兵力為12萬人,傷亡2.4萬人,死亡僅2200人。僅以戰死人數計算,損失比高達19:1。該戰役後一階段,國軍在武器裝備落後情况下,强攻日軍堅固防守都市,導致了大量不必要的犧牲。

9、隨棗戰役

武漢戰役後,以武漢為前沿,中國部署了大量兵力對峙,抗戰進入相持階段。

第五戰區位於武漢北部,管轄沿著長江北岸鄂豫北、豫南、皖東大別山區,在李宗仁指揮下,該戰區依託有利地形積極襲擾日軍,威脅著武漢安全。日軍第11軍司令官岡村寧次集中3個半師團,計畫在這一帶殲滅國軍,擴展日軍佔領區。

5月1日戰役爆發,第五戰區提前判明日軍企圖,製定了防禦計畫,依託桐柏山、大洪山山區,據守重要城鎮,通過持久作戰消耗日軍作戰方案。日軍連續作戰,12日奪取了唐河,並一度佔領南陽,國軍撤退到桐柏山附近。

此後,第5戰區主力31集團軍及第1戰區第2集團軍發起反擊,各路部隊對日軍形成包圍形勢。日軍苦戰多日疲憊不堪,開始退卻,到23日退回了湖北鐘祥、應山等原駐地,戰役結束。

該戰役22萬國軍經過苦戰,打退了11萬日軍進攻,取得了勝利。戰役中殲敵1.3萬人,自身也付出2.5萬傷亡代價。

10、第一次長沙戰役

武漢失守後,長沙成為屏障中國戰畧大後方大西南的戰畧要點。日軍在佔領南昌,隨棗戰役受挫後,把目標轉向了武漢南部的長沙。

9月14日,日軍發起進攻。第九戰區長官薛嶽依託長沙以北多山、多水的地形,指揮部隊進行防禦。雙方軍隊在新牆河沿岸形成對峙,第3師團上村支隊偷襲營田,關麟征率領的幾個軍有被包圍危險,薛嶽及時下令撤退。

此後,中國軍隊退守長沙,依託河流和洞庭湖、幕阜山地形,以其間新牆河、汨羅江、撈刀河、瀏河這四條河滯日軍進攻,使日軍失去機械化部隊優勢。國軍不死守陣地,日軍未能殲滅國軍主力,進攻中又不斷遭到伏擊。10月1日起,日軍向北撤退,10月14日,贛北、鄂南、湘北各戰場均恢復到戰前態勢。

這一戰,日軍沒有達到戰役目的,傷亡達3萬人,國軍也傷亡4萬多人。

11、桂南戰役

1938年,日軍佔領廣州後,廣西、雲南成為民國政府最後國際交通線。1939年11月,日軍第5師團等突然在廣西欽州灣登入,11月24日,日軍佔領南寧和龍州,西南國際交通線危急。

為了反攻作戰,國軍抽調了最精銳的第5軍、新6軍等部隊,還有第99、第36軍、46軍配合作戰。國軍用僅有的裝甲部隊第5軍向昆侖關反擊,取得初勝。1940年1月,日軍又一次發動進攻,佔領昆侖關。

日軍完成戰略目標,徹底切斷了中國桂越、滇越國際交通線。直到1940年10月,國軍才收復龍州、南寧。

12、冬季攻勢作戰

1938年武漢戰役後一年,日軍沒有大規模進攻作戰,國民政府得以恢復實力。1939年10月,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製定了反攻計畫,主要有幾條:

1、為了穩定第一戰區以洛陽為駐地的北方防線,第一、第二戰區切斷正太等鐵路,向日軍反擊。

2、第三戰區截斷長江交通,以輕重火力及敷設水雷,封鎖長江,孤立武漢日軍。

3、第五戰區向漢口進軍,第九戰區向武昌進軍,通過會戰收復武漢。

4、其他戰區也向當面的日軍作戰,以牽制敵人力量。

第五、第九戰區是作戰主力,但是國軍密碼被日軍破譯,日軍修築堅固工事以逸待勞,國軍傷亡很大,進展甚微。

第一戰區在衛立煌指揮下,曾攻入開封、沁陽、商丘等地,受到了軍委會嘉獎。第八戰區傅作義部攻入包頭,殲滅日軍四千六百餘人,擊斃日軍水川伊夫中將。第四戰區也殲敵五千餘人,擊斃少將旅團長中村正雄。

冬季攻勢歷時三個多月,參戰兵力達55萬人,在全國不同戰區同時出擊,可以稱為國軍版的百團大戰,總共殲滅日軍兩萬多人。

冬季作戰取得了一定戰果,是抗戰中正面戰場上第一次全面反擊。這一戰讓日軍進行反思,調整對華侵略策略,重新估計中國抗戰實力。

敵後戰場

1939年9月25日至9月29日,120師陳莊戰鬥殲敵旅團長以下1280人,俘敵16人。

1939年11月6日,115師黃土嶺伏擊戰,打死中將1名,殲敵900餘人。

1940年

13、棗宜戰役

1939年12月國軍冬季攻勢和對南寧昆侖關的反攻,使日軍認識到中國軍隊戰鬥力。日軍高層製定計畫,决定重點打擊第五和第九戰區國軍。

1940年5月1日,日軍第11軍對第五戰區發動進攻,至6月18日佔領宜昌,戰役結束。

這一仗日軍戰報傷亡7000餘人,而國軍陣亡、失踪、負傷總計超過10萬人,張自忠總司令殉國。宜昌失守,第五戰區主力元氣大傷,日軍作戰取得大勝利。

百團大戰

1940年8月20日至12月15日,八路軍百團大戰中斃傷日軍20645人,戰績讓全國人民振奮,然而我軍也傷亡很大。關家堖戰鬥中,我軍8個團1萬多人不能殲滅日軍一個大隊,傷亡2000多人,僅擊斃日軍400多人,讓部分日軍逃走。

1941年

14、上高戰役

1940年百團大戰使得日軍對敵後戰場開始重視,開始抽調部隊支援華北。駐紮在南昌附近的日軍2個師團被抽調走33師團,留下的34師團建議在北調前,2個師團加上接防的獨立混成第20旅團對國軍四個軍進行一次打擊。

3月14日,日軍兵分三路進攻,國軍依託地形節節抵抗。北路日軍33師團經過激戰後,認為作戰任務完成,返回駐地進行休整。而中路34師團一路冒進,陷入國軍70、49、74、72軍包圍中。

34師團陷入包圍損失慘重,3月24日,33師團等部隊緊急出動進行接應。國軍各部隊進行反擊,34師團付出重大傷亡後突圍成功。

該戰役將34師團打殘,參戰的近3萬日軍,傷亡達到6,7千人。10多萬國軍,傷亡也達到了2萬多人。

15、中條山戰役

太原戰役後,國軍在山西南部中條山構築防線,以洛陽為後方基地,形成北方防線。衛立煌主政第一戰區,多次與日軍作戰,取得一定戰果。1939年冬季作戰,第一戰區也表現突出。

為了打破北方僵局,日軍從華中抽調第17、第33兩個師團,集中兵力達10多萬人。而此時,蔣介石將北方防線的主力第四集團軍調離,又將衛立煌撤職,坐鎮指揮的何應欽既不懂軍事指揮,又不瞭解前線部隊。

1941年5月7日,日軍從東、北、西三個方向全面進攻,20萬國軍一觸即潰,戰場局勢一邊倒。山西南部山高路險,背後又是黃河,國軍無路可退,難以突圍。

日軍以傷亡3000人的代價,殲滅國軍8萬多人。這一場敗仗給北方抗戰造成了極其惡劣的影響,中條山防線失守,日軍推進到黃河沿岸,北方重鎮洛陽受到威脅,為後來豫湘桂戰役潰敗埋下了伏筆。

日軍達到了殲滅國軍兵力目的,大勝後三個師團抽調出來,參加對抗戰後方根據地圍剿,使敵後根據地陷入最艱苦的時期。

16、第二次長沙戰役

1939年第一次長沙戰役後,日軍兵力有限,長時間沒有進犯。1941年4月開始,日軍策劃進攻長沙,由於日本兼顧對蘇武力準備,長沙戰役機動兵力不足,作戰目標是給第9戰區國軍一次沉重打擊。

1941年9月7日,日軍第6師團首先向國軍第4軍大雲山陣地發起攻擊,次日佔領該地。17日,日軍第3、第4、第6、第40師團全面出擊,攻擊新牆河沿線陣地。9月25日,日軍逼近長沙,第9戰區司令長官部撤往湘潭。第74軍、79軍,暫編第2軍等火速增援,與日軍展開激戰。

1941年9月27日開始,日軍早淵支隊、第4師團相繼攻入長沙。在日軍全線進攻長沙時,第6戰區所屬部隊,曾乘敵空虛猛攻宜昌,第13師團一度陷入絕境。日軍兵力有限,歷時20多天作戰後糧彈損耗很大,後勤保障困難,10月1日,日軍開始撤退,10月中旬,雙方恢復到戰前態勢。

這次戰役長沙險些失守,顯示出日軍强大攻擊能力,同時也暴露了日軍兵力不足。國軍在不利形勢下展開反擊,獲得一定戰果,值得稱讚。

17、第三次長沙戰役

1941年年底,為了配合日軍在華南作戰,12月23日,日軍第40師團發起攻擊,12月30日開始向長沙逼近。1942年1月1日淩晨開始,日軍全面攻擊嘗試,國軍頑強抵抗,同時週邊國軍對日軍展開包圍。

經過幾日作戰,日軍攻勢依舊不能取得突破,而且補給線被切斷,只能依賴空投補給。1月4日,日軍被迫後撤,後退中遭受國軍截擊,死傷甚多。

這是一場令人振奮的勝仗,國軍依託各陣地逐次抵抗,長沙守備部隊頑強地堅守覈心陣地,連續挫敗日軍的進攻,第二線反擊兵團對日軍合圍部署得當。日軍撤退時,國軍日軍窮追不捨,使日軍無法脫離,擴大了戰果。

這一仗振奮了國民抗戰信心,也受到美國和英國稱讚,美英兩國宣佈廢除對華不平等條約。

反掃蕩戰鬥

1941年8月14日至10月16日,日軍對晋察冀大規模掃蕩,經過艱苦戰鬥,反“掃蕩”作戰結束。這一時期,敵後戰場异常艱苦,湧現了狼牙山五壯士等先進事蹟。

1942年

18、浙贛戰役

1942年4月18日,美軍首次派16架B25中型轟炸機轟炸日本東京、名古屋、大阪、神戶等地後,由於燃油不够,轟炸後飛至中國浙江沿海機場降落。為了封锁美軍“穿梭式轟炸”,日軍决定摧毀中國浙贛線上的空軍基地和前進機場。

5月14日起,日軍集中了86個步兵大隊,對浙贛地區發動進攻。中國軍隊有30萬,戰爭開始時抵抗堅決,不過在蔣介石指令下,中央軍主力撤退避戰,其餘的地方軍隊只能各自為戰。日軍無後顧之憂,浙贛地區肆意橫行2個多月,摧毀了機場,並搶掠了大量物資。

浙贛會戰日軍基本達到了戰役目的,國軍消極抗戰後患無窮。

1943年

19、鄂西戰役

1940年5月,日軍佔領宜昌,然而國軍第128師等地方部隊,還有中共遊擊隊不斷襲擊,武漢至宜昌間長江航道從未通航。日軍在宜昌附近掠奪的各種物資無法東運,掠奪的大量船舶也不能使用。

1943年2月,日軍進行了“江北殲滅戰”,128師被擊潰,師長王勁哉被俘。5月5日,日軍又對第六戰區發動進攻,打通了長江航道,將掠獲的大批船隻下行。

這次戰役中,中國有較多飛機參加助戰,卻始終處於被動挨打的地位,讓日軍完成了戰役目標。中國軍隊傷亡達近5萬人,而日軍僅有3500多人損失。

20、常德戰役

1943年11月1日,日軍集中10萬兵力發起進攻,旨在攻佔常德。戰爭開始後,日軍進展順利,11月18日已經進抵常德城外。

在常德守城戰中,中國軍隊依託陣地節節阻擊,遲滯了日軍進攻。同時,國軍援軍部隊抵達,給日軍形成壓力。

12月3日,常德失守,此時雙方還在酣戰中相持。12月5日,日軍兵力不濟,主動撤退。1943年12月25日,雙方恢復了會戰前的態勢。

這次戰役,國軍三個戰區參戰兵力20多萬,損失達6萬多人,日軍也有1萬多人傷亡。儘管日軍沒有達到攻佔常德目的,但日軍進攻和撤退都無法封锁,表明國軍實力上還存在著很大差距。

我軍作戰

1943年10月24日,129師王近山率部隊奔赴延安途中,進行了韓略村伏擊戰,擊斃少將1名,聯隊長等中級軍官近百人,取得意外勝利。

1944年

21、衡陽戰役

1944年,日寇調集50萬兵力,發動了武漢戰役以後最大規模進攻,進攻主要集中在河南、湖南和廣西三省。豫湘桂戰役分為豫中會戰、長衡會戰、桂柳會戰三個戰場,國軍都遭遇失敗。

1944年6月中旬,長沙淪陷,隨後日軍向衡陽進犯。此時第九戰區國軍全線潰退,衡陽只剩下第10軍一支孤軍。第10軍是首批接收美械裝備的五個軍之一,裝備精良,但該軍連續參加抗戰中戰鬥,兵力有1萬7千人,只有滿員兵力的7成。

1944年6月1日,第10軍抵達衡陽城,軍長方先覺調整了防禦工事,防線向內收縮,他還抓緊時間搶運了一批火炮進城。同時,他動員全城30萬市民離城避難,在城內修築了各種堡壘。在城外,利用眾多小丘陵和小山包修建了著名的方先覺壕,國軍在山丘上以逸待勞,南方眾多水田和水塘也成為日軍行進的障礙。

從6月23日開始,這支孤軍堅守了47天,周圍幾十萬國軍不動如山。被圍期間,只有空軍不斷向日軍轟炸,給城內守軍空投給養彈藥。

8月8日,日軍慘勝結束這場戰役,傷亡達上萬人。這場戰役也是整個豫湘桂戰役中僅有的亮點,給國軍的慘敗挽回了一點臉面。

1944年3月5日,新四軍第一師奇襲攻佔車橋,殲滅日軍大佐以下465人,取得重大勝利。

1945年:

22、湘西戰役

豫湘桂戰役遺失了大片中國國土,湘西地區成為阻敵深入重慶和大西南的第一道屏障。在美國支援下,國民政府芷江機場成為後方空軍基地。中美空軍積極作戰,使日軍空中不具有優勢,後方補給線也受到影響。

1945年4月9日,日軍集中5個師團約10萬人發起進攻,中國王耀武指揮新6軍、18軍、73軍、74軍、100軍等精銳部隊迎戰。此外還有湯恩伯的第27集團軍和王敬久將軍的第10集團軍參戰,共計20多萬人。

湘西地區山多地形複雜有利於防守,豫湘桂戰役後,國軍懼怕日軍進攻內地,在各要衝都構築了工事。這次參戰的都是國軍中央軍精銳,基本換裝了美械,在武器火力上不次於日軍。中美空軍出動戰鬥機和轟炸機,作戰中佔據了空中優勢。

名將王耀武指揮下,國軍利用既設陣地和有利地形,同時根據作戰形勢發動反衝擊,節節消耗和殺傷敵人的有生力量。在敵人進攻受挫,準備全線撤退時,國軍發動攻勢,日軍全線潰退,國軍取得大勝。

這是抗戰中最痛快淋漓的一仗,日軍自己統計傷亡2.7萬人,其中死亡12498人。國軍傷亡20660人,其中陣亡7817人。這也是首次我軍傷亡低於日軍。

這一戰昭示日軍已經顯示出頹勢,張揚了中國的國威。受戰敗影響,日軍陸續從廣西、廣州、湘西撤兵,進行戰畧收縮。

以上22場國軍正面戰場戰役中,國軍傷亡通常是日軍傷亡的3,4倍,在中條山、豫湘桂、棗宜、浙贛等戰役中,國軍指揮混亂,不戰而逃,傷亡比更達到了10倍以上。

抗戰勝利不容易,日本侵華造成的傷害永遠不能忘記。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