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留諸葛亮趙雲守荊州,劉備帶關羽張飛龐統入川,能一統天下嗎

河北 138℃ 0
摘要:遙想當年,盧植與皇甫嵩評定黃巾,培養劉備公孫瓚等奇才,留下多少傳奇。又看劉備曹操大戰漢中,你來我往之際,雷霆戰鼓響徹天際。最後到諸葛瞻與鄧艾血戰,搖搖晃晃之際,塔樓終歸顛覆。在這些錯誤中,最讓人不能忍受的應該是關羽的死亡。正如一些西方學者所說,關羽是中國的超人,但超人卻死在了一個凡人手中。囙此,漢中大戰的結果,最終以劉備的戰術勝利而告終。

回顧三國歷史,前中後三階段,真是多少豪傑。遙想當年,盧植與皇甫嵩評定黃巾,培養劉備公孫瓚等奇才,留下多少傳奇。又看劉備曹操大戰漢中,你來我往之際,雷霆戰鼓響徹天際。最後到諸葛瞻與鄧艾血戰,搖搖晃晃之際,塔樓終歸顛覆。

可以說,三國演義的精彩,充實了我們熱血的青少年時代。但是,三國演義的悲哀,卻也讓我們記了一輩子。這些英雄的隕落讓我們心痛,那一幕幕不應該發生的錯誤,更是讓我們百感交集。

在這些錯誤中,最讓人不能忍受的應該是關羽的死亡。正如一些西方學者所說,關羽是中國的超人,但超人卻死在了一個凡人手中。那麼問題來了,英雄死於鼠輩之手,天下崩潰於一個錯誤選擇,這一切究竟是怎麼回事呢?讓我們一起來回溯這段歷史。

要想追溯這段歷史,首先得回顧當年的漢中大戰,以及大意失荊州。

或許是受三國演義故事的影響,多數人經常提出,關羽雖然是超級厲害的英雄,但他不應該鎮守荊州,正是因為他在荊州的一意孤行,所以才導致了塔樓的崩潰。但我們也知道三國演義是虛構的歷史,再加上羅貫中先生的另類塑造,囙此,這樣的猜想有點天馬行空。那麼結合真實的歷史記載,我們是否會得出不一樣的結論呢?

據三國志記載,建安二十三年,由於數年積累發展,劉備决心率軍入主漢中,與曹操在此處一决雌雄,史書稱這次大戰為漢中大戰。

客觀的說,這場大戰雖然有戰畧和戰術的種種討論,但僅以戰場的形式發展而論,劉備打得十分精彩。

第1年的大戰就壓制了曹操大軍,第2年的戰爭,一開始就奪取了定軍山,就連老將軍夏侯淵也被黃忠殺死。在接下來的戰鬥中,曹操更是被打的絕望,因為劉備讓趙雲堵住了曹操的糧道,曹操根本沒有糧草補給,軍隊的傷亡更是大的嚇人。

囙此,漢中大戰的結果,最終以劉備的戰術勝利而告終。也正因為此戰的勝利,劉備自稱為漢中王,並且册封了前後左右四大將軍,關羽位居四大將軍之首為前將軍。

然而,漢中大戰的勝利刺激了劉備,同時也刺激了荊州的最高鎮守關羽。史書記載,關羽認為時機成熟,又因為長安附近有多處造反,並且有數人聯系關羽裡應外合,於是關羽才悍然發動了北伐戰爭。

從當時的形勢來看,關羽的北伐具有較强的合理性,就連三國志也認為,關羽的北伐在當時響徹華夏,曹操居然準備遷都以避關羽鋒芒。

另外也有史書記載,關羽北伐之時,沒有遭到諸葛亮和劉備等人反對,多數人認為關羽此戰必然有把握,即使沒有勝利,也只不過是讓關羽受挫,讓他懂得收斂。

北伐的結果也是精彩的,水淹七軍,擒於禁、斬龐德、圍曹仁於樊城,可謂打得曹操軍隊天昏地暗。囙此,個人以為,當年大意失荊州,絕對不能定義為一場錯誤,甚至是關羽的一次優秀決策,只是天不與哉。

當然,或許有人會提出,放弃博賭之危,選擇平穩進階,或許會更好。囙此,將關羽換成趙雲,甚至是諸葛亮等人,或許歷史會有不一樣的結局。

然而,在諸多記載中,當時軍中威望最高者,唯有前將軍關羽。因為,劉備稱王時,軍中職位最高者就是關羽,其次是右將軍張飛,然後才是後將軍黃忠,以及鎮東將軍趙雲。

所以,以當時荊州的重要性,想要安排高級指揮官,從軍職務而言,關羽是最合適的人選。即使之前入川時安排了其他人,在劉備自封為漢中王后,關羽也應該是荊州最合適的最高鎮守者,否則以關羽的脾氣以及當時的軍中結構,必然釀成危機。

囙此,趙雲取代關羽是頭一個不可能的。

另外,黃忠和張飛,這兩位的軍職與關羽比較接近,若在危機時刻進行一定的選擇,或許可以嘗試。但是,大家不要忘了關羽的名聲。

在正史記載中,關羽雖然沒有三英戰呂布,但的的確確參加了白馬之戰,並且於亂軍之中斬殺了顏良。須知,當年顏良文醜為河北最强者,能以這二人成就無上威名,劉備手下諸將,無一人能與之匹敵。

更為重要的是,關羽也是劉備手下唯一一個得到正式封侯的大將軍,其威望絕對無人出其右。

此外還有一個小原因,在三國志記載中,荊州地區時常被他人搶奪霸佔,即使是在劉備最鼎盛時期,也只不過是佔有了荊州五郡之地。

而且,荊州軍隊戰鬥力最差,經常倒戈相向,眾人皆不願意為主子賣命。這就導致了荊州統治者,必須要有凝聚力和威望來彈壓這些牆頭草,使荊州成為鐵板一塊。

囙此,當時在選擇進行荊州和漢中的分配時,關羽是最適合鎮守荊州的人,唯有他漢壽亭侯的威望,才能讓荊州阿兵哥願意為之一戰,避免又一次顛三倒四。

最後,有人曾提到諸葛亮輔助荊州事務,這在演繹中可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是,在正史書記載中,諸葛亮此人長於政治而短於軍事和戰術,三國志中也強調,諸葛亮擅長整頓軍隊方陣,以及軍隊後勤,關於具體的戰術安排,可能還不如膽大包天的關羽。

又通過當時的記載,關羽對於諸葛亮時常有不尊敬行為,從當年如魚得水的典故就可看出,再加上後來美髯公的咄咄追問,都可以看出關羽的自負,以及他對於諸葛亮的態度。

若二者共事,諸葛亮必然保守,而關羽則膽大包天,但最終的結果也不過是後來夷陵之戰的悲劇提前演繹。

正如三國演義中的一句笑話:莫非朕不知兵法否?丞相何苦指手畫腳。

所以,結合以上諸多史實,我們可以看出,關於這個三國的超人之死,不完全是一場糊塗,更是一場軍事博賭之後的悲劇。即使我們以劉備的視角去操作,可能最終還是關羽留守,以及大意失荊州。

畢竟歷史沒有那麼多如果,很多錯誤的選擇,都是當時當事人以為最好的選擇,成功的則千古奇談,失敗了則千古哀歎。

參考資料《三國志》《三國演義》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删除!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