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2年6月初的一天,一比特75歲的王爺在京城病逝,道光帝知道以後,破天荒地賞賜給這位王爺的家屬五千兩銀子用於料理後事。究竟這位老王爺有著怎樣的特殊背景,才能享受如此高規格殊榮,今天溫哥華的小麥克就給您好好介紹一番。
清乾隆帝愛孫,定親王綿恩畫像,圖來自網絡。
乾隆帝最寵愛的孫子
原來這位老王爺名叫綿恩,1747年出生在北京,父親永璜是乾隆帝長子,在綿恩只有一歲的時候,乾隆帝原配皇后孝賢純皇后病逝,永璜以大阿哥的身份迎接靈柩,但卻因不够傷心惹惱了乾隆帝,從此鬱鬱寡歡,在綿恩三歲的時候英年早逝。
永璜去世後乾隆帝覺得有所虧欠,就追封他為定親王,由綿恩的哥哥綿德繼承王位。但綿德作為長房長孫不討乾隆帝喜歡,反倒是綿恩在各個方面很像爺爺,八歲射箭就能百發百中,並受賞黃馬褂,囙此成為乾隆帝重點栽培對象。
電視劇中的綿恩形象,圖來自網絡。
在綿恩22歲那年,乾隆帝任命他為火器營掌印總統大臣,而綿恩一干就是53年,直到去世。雖說如今的火器營僅剩下北京捷運十號線一個站名,但在清朝乾隆年間,火器營配備著清軍最先進的裝備,負責京城警備衛戍工作。乾隆能把如此要職交給綿恩,政治意義不言而喻。
火器營舊址現為北京捷運十號線地鐵站,圖來自網絡。
除此以外,為了全方位鍛煉綿恩,乾隆帝還讓他兼職過步軍統領,宗人府宗正,圓明園八旗都統,西山健銳營和虎槍營都統,以及內務府三旗都統等,全都是重要崗位。在綿恩29歲那年,長兄綿德被奪去爵位,由綿恩繼承,是為定郡王。等到綿恩人過中年以後,乾隆帝昇他為定親王,是孫輩中第一個受封親王爵位的。反觀嘉慶帝,在被乾隆帝正式宣佈立為儲君之前,幾乎碌碌無為,當綿恩受封定郡王的時候,嘉慶身份還只是普通皇子,况且從年齡上來看,綿恩還比嘉慶要大13歲,顯得更為成熟穩重。
綿恩墓地宮石門券,本人拍攝。
正因為如此,就連作為清朝藩屬國的朝鮮李朝,由朝貢使臣回國向國王彙報的時候都說,未來清朝皇帝將從綿恩和嘉慶中選出,相較之下綿恩可能性更大。
綿恩墓地宮石門,本人拍攝。
綿恩墓地宮石門磬,本人拍攝。
乾隆為了穩定最終放弃綿恩
但在乾隆六十年宣佈繼承人的時候,勝出的卻是嘉慶,對此後世解讀不一。其中一個最有信服力的說法是乾隆帝晚年曾責備過明太祖朱元璋立朱允炆為皇太孫,結果導致骨肉相殘,由此可見綿恩雖然年長且優秀,但在輩分上畢竟是孫子,如果立他很可能會讓乾隆的兒子不服,保不齊又會禍起蕭牆,為了朝廷的穩定,只能捨棄綿恩。
綿恩墓地宮入口,本人拍攝。
不過精通文史,且又是乾隆時代見證人的禮親王昭梿在筆記《嘯亭續錄》中曾這樣形容綿恩,雖然貌美且善於武功,但在政治上沒有主見,缺少謀略。從這點可以看出,綿恩的情况與曹操愛子曹彰很像,有勇無謀,那麼熟讀歷史的乾隆帝也肯定知道其中的利害,所以最終沒有選擇綿恩為儲君。
等到嘉慶即位以後,綿恩繼續受到重用,擔任領侍衛內大臣等關鍵職務,尤其是1803年一比特失業衙役陳德刺殺嘉慶帝未遂,綿恩第一時間就前來護駕,因而獲賞御用補褂,順便還替自己的兒子奕紹爭取到了貝子的爵位。
綿恩墓地宮內景,本人拍攝。
到了道光年間,儘管綿恩年紀大了,但依舊兼任閱兵大臣,禦前大臣等機要職務,所以當他去世以後,道光帝能賞賜五千兩銀子治喪也反映出了朝廷對他的信任和褒獎。
綿恩墓古樹遺存,本人拍攝。
死後厚葬北京密雲
綿恩墓位於北京市密雲區穆家峪鎮宮上村,由於他的諡號為恭,囙此正式說法為定恭親王園寢。綿恩墓占地面積達幾百畝,靠近北山和塔山,毗鄰潮河與大溝,風水位置極佳,地下宮殿更是清朝王公墓葬的代表作。沒想到就在1922年,綿恩的後人恒馞因為家裡窮的揭不開鍋,居然打起祖墳的主意,準備砍光綿恩墓的古樹賣錢,但與密雲縣發生了衝突,最後被縣政府充公。
綿恩墓地宮金井,本人拍攝。
然而綿恩墓最大的浩劫發生在1933年,駐防密雲的宋哲元部將綿恩墓盜掘,將地宮裏的三口棺材打開,就連金井都不放過,將陪葬珠寶洗劫一空。事後綿恩後人派原來的王府太監田德福前來善後,將綿恩與福晋的遺骨重新埋葬。
綿恩墓地面建築遺存,本人拍攝。
上世紀六十年代農業學大寨期間,為了平整土地用於耕作,綿恩墓的地面建築全被拆除,古樹也僅存兩顆,但是綿恩墓的石橋和地下宮殿至今仍保存完好,是研究清朝王公墓葬的重要參考資料,2013年被列入密雲普查登記文物。
綿恩墓石橋,本人拍攝。
綿恩墓文保碑,本人拍攝。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