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神童張炘煬:10歲上大學16歲讀博,逼父母北京買房,現如何?

北京 165℃ 0
摘要:王安石曾以一篇文章聞名於世,這文章講述了一個“神童”由天生聰穎到平平無奇的故事,他描述了神童雖然受到上天的恩惠天資聰穎,但由於後天教育沒能跟上,導致一個天才漸漸變成了一個平凡無奇的人。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神童、天才進入人們的視線,文章報導的神童們大多從小就比尋常人更加聰明,這些天才自小學習成績就很優异。就這樣,張炘煬克服了讀博期間的種種困難,順利畢業。

遼寧神童張炘煬:10歲上大學16歲讀博,逼父母北京買房,現如何?

王安石曾以一篇文章聞名於世,這文章講述了一個“神童”由天生聰穎到平平無奇的故事,他描述了神童雖然受到上天的恩惠天資聰穎,但由於後天教育沒能跟上,導致一個天才漸漸變成了一個平凡無奇的人。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神童、天才進入人們的視線,文章報導的神童們大多從小就比尋常人更加聰明,這些天才自小學習成績就很優异。

也難免很多家長唏噓不已,怎麼自己就生了個“地主家的傻兒子”呢。

家長們在意的無非就是孩子的成績,這一點,我們從生活中隨處可見,不乏有許多家長為了孩子的學習操碎了心。

電視劇《小舍得》中所敘述的有關於孩子與家長對於升學路上的種種用心良苦體現得淋漓盡致,假設我們家裡有一比特,像網絡上所說的10多歲便開始讀研考博的“天才”,那我們豈不是能够松一口氣?

有這樣的孩子,怕是連做夢都會樂醒吧?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現實中有太多天才淪為普通人的例子,也有太多神童被一味嬌慣導致價值取向“變異”的孩子。

在生活中,我們往往過分誇大孩子在某一方面的能力,而忽視了對孩子的全面教育。

但是我們今天要講的這位神童,他並沒有夭折半路,雖然也有過叛逆期,但人人都有青春年少的時候,也都有在某一方面執著的時候。重要的是,他最終還是能够明辨是非,走上正途。

故事源於一個遼寧省長大的孩子,這名小少年以斐然的成績成功升學,成為了一匹黑馬,最關鍵的地方就在於,他年紀僅僅只有10歲。

10歲?高考?荧幕前面的人們不禁在心裡問自己,10歲我在幹什麼?答案是多數人連小學都還沒上完,還埋頭於簡單的寓言故事和數學公式中。

這樣的成績使得很多人開始關注這個少年,他的名字很生僻,名叫張炘煬。少年的學習成績太過優异以致於其他學生只能看著他的背影望塵莫及。

深入瞭解,你會發現,張炘煬的自學能力很强,他國中所用的時間只占別人的三分之一便直接跳到了高中,他學習成績優异,心思慧敏成熟,即使以小小年齡生活在比自己年長的人身邊也不覺得奇怪。

張炘煬能够自律地完成學習,他在高中期間,曾經一度在家中自學,就算如此,高考成績也還是一騎絕塵。我們看到他的成績也許會嗤笑,不就是個二本大學嗎?

其實那會的大學非常難考,二本在那個年代的價值早不是今天的二本所能比較。以張炘煬的學習能力來說,大學的課業知識也不存在什麼過不去的檻兒。

但年齡、情感處於青春期的張炘煬此時卻“不幹了”,他逐漸認識到自己與周圍人的不同,甚至有時候還覺得與周圍環境格格不入,他試著融入同學之間。

這使得他忽視了課業學習,經常感覺對學習沒有興趣,並且一度沉迷於網路遊戲,在期末考試時還有過掛科記錄,父母著急之情溢於言表,但又無可奈何。

許多人對此也持嘲諷態度,覺得這個“天才”也難逃“傷仲永”定律,這必定是因為後天家庭教育不足導致的,更有人說掛科幾次大概是無緣畢業了。

但張炘煬顯然不是等閒之輩,他一時誤入迷途,終有一天能想通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麼,在家長和學校輔導員的共同努力之下,當然這最終還是要靠張炘煬本人的覺悟,他漸漸迷途知返,再次發奮學習。

這一次,他又一次使得為他的能力而感到驚異,他不僅順利完成了學業,而且還是超前完成!

這之後,他直接去參加了研究生考試,並考取了一所211大學,他在這所大學用了三年時間,便順利考博。

10歲上大學,16歲讀博,在讀博期間,他以毒辣的眼光認識到了自己往後必須要在北京安家

紮身於北京對於張炘煬來說,才稱得上是成功的第一步。為此,他與父母多次爭討,逼自己的父母在北京安家,還稱若他們不在北京買一套房子,他就不繼續讀博士,他抓住了父母望子成龍的心理,使他們進退兩難。

不得不說,張炘煬的想法很不現實。雖然父親原來是公務員,母親更是一名教師,但父母為其操勞多年,後又跟著張炘煬陪讀,即使家裡有些積蓄,但叫他們在北京買套房子也超過了他們的預想。

他們决定先讓兒子穩定下來將學業完成,所以他們便在北京租了一套房子。就這樣,張炘煬克服了讀博期間的種種困難,順利畢業。

時至今日,張炘煬對於過往自己的要求也覺得慚愧不已,他理智的思考了自己的家庭狀況,雖然對房價翻倍自己卻沒撿著“大便宜”感到一些遺憾,但在理性思維的驅使下,他也明白了自己當初要求的過分之處。

網友對於張炘煬的評論褒貶不一,但張炘煬曾經年少的成績確實令人稱奇,可見他的父母在學習教育方面不曾懈怠過,甚至比他本人做出的努力更多。

無論是年少輕狂還是野心勃勃,張炘煬都有自己的的一條路要走,我們無法將自己的意識强加於別人身上,畢竟生長的環境不同,能力不同,所走的路也不可能一樣。

殊途同歸,中國現今的教育越來越趨向於關注每一個學子本身,而將一些“特殊化”對待漸漸擯棄。

無論是早期能力出眾,還是後天努力而獲得成功的人,我們都應該尊重他們,使他們能够自然成長,而不是一蹴而就,缺斤少兩。

社會在進步,人類在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才躍進人們的視野當中,我們應當給他們一些空間,不肆意評論那些人的行為。

人在歷經成長的道路上,難免有彎路,岔路誘使我們步入歧途,但我們應該充當他們的保護傘,而不是憑自己臆斷去妄言別人的生活管道和生活態度,給他人造成輿論壓力。

标签: 張炘煬 北京 遼寧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