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歲年輕人猝死前的5分鐘,他的身體經歷了什麼?
猝死經常發生在緊張工作、情緒激動、排便、睡夢中或者早上醒來時。據美國有關專家統計,美國約有32%的非正常死亡死因是猝死,平均每分鐘有1人猝死,這比癌症導致的死亡要多1/3[3]。在我國,據資料報導,猝死約占死亡總數2%~10%[4],也是一個很高的數位。20-30歲的心源性猝死患者裏,有37%是因為冠心病;在30-40歲患者裏,這個比例升高至80%[5]。囙此,有猝死家族史的人群應該到心內科等科室進行相關篩查,心肌病患者應積極治療原發病。
猝死經常發生在緊張工作、情緒激動、排便、睡夢中或者早上醒來時。據美國有關專家統計,美國約有32%的非正常死亡死因是猝死,平均每分鐘有1人猝死,這比癌症導致的死亡要多1/3[3]。在我國,據資料報導,猝死約占死亡總數2%~10%[4],也是一個很高的數位。20-30歲的心源性猝死患者裏,有37%是因為冠心病;在30-40歲患者裏,這個比例升高至80%[5]。囙此,有猝死家族史的人群應該到心內科等科室進行相關篩查,心肌病患者應積極治療原發病。
10月19日,最新一期國際心血管領域頂級期刊《美國心髒病學會雜志》,發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胡丹教授課題組心律失常最新研究進展:編碼心臟鈉離子通道的SCN5A,是可導致心源性猝死的早期複極綜合征的主要致病基因。這項研究成功對於早期發現和預防早複極併發症導致的心源性猝死,具有重大臨床意義。二者首發臨床表現均可表現為猝死,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
看起來沒啥問題,怎麼就猝死了?2020年4月《中國急救醫學》期刊上刊登的一篇研究《我國5516例屍解猝死病例流行特征分析》,通過研究分析5516例猝死者的屍體解剖特點,發現了猝死裏藏著這些規律!研究發現,猝死的誘因為情緒激動(26%)、勞累(25%)、血容量改變,其次為飲酒、過飽、輕微損傷等。猝死發生的首要原因是心源性猝死,第二比特肺源性猝死,之後是腦源性猝死。30歲~63歲的中年人,是心源性猝死的高發年齡段。
猝死前有什麼症狀嗎?怎麼做急救措施嗎?猝死一般指的是在短時間的死亡,最常見的是心源性猝死。大多數患者在發生心源性猝死前,是會感覺到心悸、胸痛、氣短、乏力等現象。甚至在發生心源性猝死前,短時間內患者可存在突發黑蒙、眩暈等,少部分患者還會出現短暫的抽搐發作。如果你身邊出現了心源性猝死對象,在4分鐘內對患者進行心肺復蘇和AED除顫,那麼你拯救他的幾率會大大新增,這短短的4分鐘,被我們稱為黃金4分鐘。
前不久,曾經有個熱門話題,說的是北京一比特廣場舞老師,11月8日清早跳廣場舞時,一曲舞罷,就因為突發“心源性猝死”去世了。廣場舞老師,64歲男性,剛剛步入老年人行列。11月8日,正是北京降雪之後,天氣的主題就是“冷”。而老年、男性,本身就是心血管病的易患因素。冬季是心血管病的高發季節,寒冷刺激是心血管病的發病誘因,不適當的時段、進行不適當的活動更新增了發病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