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總規模達500億元的江蘇省戰略性新興產業母基金正式啟動運行。過去一周來,此消息持續引發業內人士關注。坐在從廈門回蘇州的高鐵上,順融資本董事長王亞雄一邊不停地在網上查找“江蘇設立500億元戰略性新興產業母基金”的相關資訊,一邊與同事交流資訊。在他看來,緊跟“科創板八條”“創投十七條”之後,江蘇推出的500億元戰略性新興產業母基金,不僅大大提振了他們這類市場化專業創投機构的信心,更為他們接下來的投向和投資節奏找到了方向和參攷座標。
由政府出面設立各類母基金,是當前基金市場的一大現象。那麼,在這一背景下,江蘇這只母基金有何特別之處,為何會吸引如此多的市場關注?記者在走訪調研中,聽到最多的三個詞是:給予更長時間、開展天使直投、引導區域產業避免同質化競爭。
存續期最長15年,定位“耐心資本”
對於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來說,在其培育和成長過程中,資金和時間是最重要的兩樣東西。翻看過去五年市場上一批專業投資機構的投資目錄,都已經在持續佈局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一些項目也到了退出時點,囙此投資機構格外關注時間設定。
按現時市場上基金的運作規律,母基金的退出期十年左右,那麼其下麵的子基金退出期就是七年左右。一般來說,如果所投項目到了第五年、第六年時還沒有明顯回報,投資人以及基金管理機构的壓力會很大。
南京大學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副院長江靜認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要想取得原創性、顛覆性成果,往往要經歷科技革命和科技突破,並且要有科技的擴散,即成果的市場化應用場景,所以創新容易失敗,回報週期漫長且面臨諸多不確定性。
就在江蘇發佈這只母基金前夕,“科創板八條”“創投十七條”紛紛出爐,前者強調“提升對新產業新業態新技術的包容性,發揮資本市場功能”。後者提及“優化政府出資的創業投資基金管理,改革完善基金考核、容錯免責機制,健全績效評價制度”。綜合來看,兩份政策都在鼓勵“耐心資本”,支持資本更高質量地陪伴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奔跑。
耐心資本,是江蘇這只母基金的定位。“相比之下,這一次江蘇省500億元戰略性新興產業母基金,退出期延長到十五年,這樣一來,相應的子基金就有了十二年左右的時間,更利於我們靜待所投項目開花結果。”來自深創投、蘇州天使創投、順融資本等知名機构的相關負責人在和記者交流時均表示了這份驚喜。
根據發佈的資訊,江蘇這只500億元母基金主要投資方向,為江蘇“51010”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羣、“10+X”未來產業體系,以及有關文件明確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基金對存續期的要求均為:存續期不超過15年,不少於5年,其中投資期不超過8年,符合“耐心資本”的要求。
據瞭解,當前省級政府母基金比較典型的有三類,一是“深圳模式”,主要表現為市、區聯動合力;二是“合肥模式”,主要表現為政府帶動更多社會資本進行產業培育;三是“蘇州模式”,表現為全生命週期政府投資基金組合。
在江靜看來,江蘇省500億元戰略性新興產業母基金的設立,不僅率先延長“時間”,許多內容較以往也有很大突破,將對產業集群高品質發展起到助推作用。
鼓勵投早投小,為產業集群護好“火種”
據悉,該母基金在運行架構上與設區市、省屬企業合作,設立未來產業天使基金、設區市產業專項母基金、省屬企業產業專項基金等三類產業專項基金。這些產業專項基金還將吸引產業資本、社會資本、保險資金、社保基金等設立一系列產業子基金。從設定上看,該母基金更積極鼓勵相關子基金投早、投小。
近兩三年,國內創投市場發展速度放緩,“募投管退”各環節壓力驟增。在這背景下,創投市場的眼光向前端延伸,從早期項目挖潜力、挖市場。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上半年,深創投和蘇州創投集團等創投機构,在早期項目的投資上數量仍然十分可觀,分別達到60個左右、50個左右。
早期項目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火種”。創投機构對這類項目的投資加碼,一方面體現專業水准,另一方面也離不開政府基金發揮的引導作用。
蘇州天使母基金總經理朱巍表示,早期項目時間更長、風險更大,社會資本願意介入的少。“此前政府基金在早期項目上,更多是起引導作用,但江蘇這只500億元母基金,開始做天使母基金的直投,這種示範引導作用更强,更有利於我們去發現、敢投資早期的好項目,為產業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優質項目後備軍。”
王亞雄表示,此前其與市級、縣級的政府基金合作過,但是一直沒有拿過省級的基金。“這次500億元母基金,有可能在覆蓋面上進一步拓展,能够給予市場化專業機构更多參與的機會,服務更多的偏早期項目。”
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是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的“火種”。《江蘇省專精特新企業培育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明確提出,到2025年,全省累計培育製造業單項冠軍300家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500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萬家以上、創新型中小企業5萬家以上。
“江蘇新設500億元母基金對偏早期項目的支持,可以更系統謀劃和支持產業全生命週期的高品質發展。”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田軒表示,政府母基金對“早、小、硬科技”企業的支持,可以加速形成“科技—產業—金融”良性迴圈。
突出地方優勢產業,降低同質化競爭干擾
6月26日晚,《關於發布江蘇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專項基金申報及運作指引的公告》正式發佈,多家機构正在根據這一指引,積極組織資料參與。
母基金投什麼、怎麼投,備受市場關注。按照規定,省級母基金將出資126.5億元,與南京、蘇州、無錫等7個地市簽約組建首批14只規模達506億元的產業專項基金。其中設區市產業專項母基金10只,總規模466億元;未來產業天使基金4只,總規模40億元。
以南京和蘇州為例,南京首批將合作設立4只產業專項基金,包括軟件和資訊服務產業專項基金、新型電力產業專項基金等,緊密結合南京作為“中國軟件名城”和該市智慧電網產業集群位於領先地位的實際產業發展需求。
蘇州則將與省級母基金合作設立江蘇省高端裝備(蘇州)產業專項母基金、江蘇省生物醫藥(蘇州)產業專項母基金和蘇州未來產業天使基金3只基金。其中江蘇省高端裝備(蘇州)產業專項母基金總規模60億元,重點投資新型儲能設備、工業母機及集成化裝備、智能車聯網、人形機器人等各類高端裝備和核心部件;江蘇省生物醫藥(蘇州)產業專項母基金總規模60億元,陪伴創新能力强、發展潜力大的生物醫藥企業不斷成長。
復旦大學都市經濟研究所所長周偉林表示,區域經濟發展中,很多都市在產業佈局上出現了同質化的問題。比如生物醫藥,一個省可能有多個都市佈局。“這次江蘇新設的母基金,導向更加明確,即面對產業佈局同質化現象,通過省級母基金與設區市共同組建的專項基金,重點支持地方優勢產業發展,讓各個都市實現差异化競爭。”
據瞭解,當前國內母基金的發展在經歷了1.0版本的“粗放式”發展、2.0版本的精耕細作後,進入到3.0版本基金集羣高品質發展階段。
公開資料顯示,今年1—5月,江蘇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態勢良好,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產值比重達40.9%,高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產值比重達50.2%,推動全省經濟進一步鞏固回升向好態勢。可以預期,更鮮明的“耐心資本”態度、全週期的基金集羣發展策略、更加細分的專項基金組建趨勢,必將吸引更多的資本帶動產業轉型和科技創新,培育並做大做强特色產業。
“我們期待在這樣的母基金引導帶動下,每個市、每個縣都能展現出產業活力,湧現出更多原創性產業項目。”周偉林說。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