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舒抒
“誰的電梯誰作主,誰的電梯誰出資,誰管理電梯誰履職”,這一基本原則在昨天發佈的《關於落實長寧區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後續使用管理的指導方案》(以下簡稱《方案》)中被明確。當天上午,江蘇路街道舉行2024年加裝電梯提前竣工暨“E梯通”綜合維保服務平臺發佈儀式,現場一大亮點便是長寧區首度發佈的加裝電梯後續使用管理方案。
記者從長寧區房管局瞭解到,區內第一個加裝電梯項目始於2013年,2016年完工交付使用,現時已運行8年。11年來,全區共有846臺加梯完工,其中大部分集中在2020年後竣工。雖還未到大規模換梯階段,但加梯後的維保許可權、資金攤派、權利歸屬等問題,逐漸成為“後加梯時代”居民的新“急難愁盼”。此次《方案》發佈實施,便是為解决“居民費用籌集難”“確定管理主體難”等問題,通過實踐全過程人民民主,引導居民理性協商,確保加裝電梯免費維保期到期後能平穩過渡,為加梯後續維保提供方向指引和支撐,建立起長效、常態化的加梯維保監管機制。
《方案》針對存量加梯項目提到,對於免費維保期即將到達期限的加梯項目,屬地街鎮有責任指導加裝電梯所有權人儘早啟動電梯使用管理組織續聘或重新選聘工作,並且在更換電梯使用管理組織時做好資料交接。
《方案》正式發佈前,長寧區房管局、區市場監管局等組織組成調研組,已舉行多場建議徵集座談會。6月中旬,天山路街道紡大社區舉行的一場座談會上,就有社區幹部提出,現時社區已加裝的20臺電梯中,有三分之一的電梯代建方未將全部資料移交給物業。對於電梯到底誰在管、具體維保情况如何,缺乏管理和服務抓手。一比特物業負責人提出,一些加梯項目在三年免費維保到期後,移交到物業手中時,幾乎沒有任何保潔痕迹,而物業方也沒有追責許可權,只能儘快為電梯開展常態化維保。也有個別代建方在移交電梯維保許可權時,遲遲沒有提供完整的電梯使用數據、檢測報告。
此時,《方案》的發佈顯得尤為關鍵。今年5月,建議徵集座談會走進長寧區首個啟動加梯意願徵詢、首臺加裝電梯竣工、首個探索成片加梯、首個引入“保險+維保”市場化維保運作模式的周家橋街道,社區幹部表示,《方案》發佈後能讓基層幹部不再“紙上談兵”,而是拿著“白紙黑字”的法規條例與居民溝通,讓更多人意識到加梯並非結束,後續維保是新的開始。
記者在幾次座談會中發現,居民們不約而同地提出,一些加梯自治小組、樓道“三人小組”的成員往往是退休居民,隨著年齡增長,當加裝的電梯到了需要更換的階段,自治小組的成員可能年事已高,無法有效回憶起加梯時的細節。安龍社區一比特居民告訴記者,自己今年65歲,等到年過古稀,恐怕早已記不清加裝電梯時的資金分配比例了,要有專業的管理方來承接自治小組在加梯時積累的資料、憑證和各類會議紀要,以應對未來不時之需。
此次《方案》中對加梯項目的協力廠商管理模式進行了細化和明確,尤其針對居民擔心“物業走了電梯怎麼辦”這一問題,明確了如果物業服務契约終止,原物業服務企業要按照委託管理協定的約定,提供加裝電梯的使用管理服務。同樣,居民服務費用若繳納不及時、相關義務履行不到位,電梯使用管理組織可按程式暫停電梯使用,維護合法權益。
當天,江蘇路街道啟用的“E梯通”綜合維保服務平臺,是在上海首家“E梯通”網上服務中心的基礎上開發的2.0版智慧管理系統。現時,街道有52個A類可加裝門棟,截至今年6月已建成電梯55部,在建6部,率先完成長寧區2024年加裝電梯“開工、完工、交付使用”三個目標任務。其中,長新社區今年實現整個社區加裝電梯。
江蘇路街道還會同西區電信、鹽巴科技等區域共建組織發佈“江蘇路街道社區智慧雲平臺”,包含智慧雲空間、智慧雲門禁、智慧雲充電、智慧雲電梯四大模塊功能,將同步連結至“E梯通”綜合維保服務平臺,實現加梯“一站式平臺、多元化聯結、全週期維保”。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