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白色系地磚增添空間的明亮度,花壇被設計成公共座椅。沈思怡攝
記者沈思怡
居住或工作在靜安區昌平路附近的人們發現,這條曾以“欒樹大道”聞名的百年網紅馬路,最近大變樣了。從昌平路地鐵站向東出發,人行道北側的綠化帶被重新梳理成景觀帶,一條新增的林蔭綠道蜿蜒其中。沿途,紅楓、蠟梅、櫻花等喬木枝影橫斜,林下種植的八仙花、百子蓮、月季等花卉繽紛可愛,各類觀賞草綠意盎然。這條長約800米的沿街林下綠廊隔開了車水馬龍的喧囂,串聯起沿途新開闢的水景花園、口袋公園、兒童樂園等小微公共空間,漫步其中,仿佛置身疏林花海,靜謐清幽。
昨天,靜安區發佈了昌平路“美麗街區”改造項目最新成果。一期工程中,昌平路東段(江甯路至常德路)800米長的綠化景觀帶、慢行系統、外牆立面更新等均已完工。項目二期計畫今年年底前完工,將在昌平路全線(常德路至武甯南路)沿途兩公里內嵌入10個口袋公園,建成後將成為上海首個口袋公園帶。
公園與都市無界融合
昌平路始建於1923年,20世紀末,工廠聚集的昌平路被改造為市民聚居區,馬路拓寬,兩旁的街道種上高大茂密的欒樹。每到秋季,赭紅色的花朵成為落葉中的一抹亮色,昌平路也由此成為上海首批20條林蔭大道之一。
儘管仍保持著老上海味道,但經年累月使用,昌平路的整體路况能級下降,雖然街區內綠化覆蓋面積達2.5萬平方米,相當於大半個靜安公園,但綠化種類單一,觀賞性弱,加之欒樹樹冠茂密,遮擋了大部分陽光,使得整個街區暗淡無光,欠缺活力。
2022年,靜安區將昌平路“美麗街區”建設作為區政府重點工作,經過前期規劃設計,街區改造項目於去年11月正式啟動,通過整體改造,打造生活與自然深度融合的公園都市街區。
如今昌平路的周邊綠化帶中,新增種植了月季、杜鵑、八仙花、鼠尾草、百子蓮、鼠尾草、形態各異的蕨類植物等200餘種花草喬木。“確保每個季節都有花開,四時的景色均不相同。”昌平路街區改造總設計師虞金龍說。
街區更新之細緻用心,還體現在地磚和花壇等細節中。比如,改造後的人行道及公園地磚摒弃了原本耐髒的深色系,轉而採用更明亮的灰白色系,緩解欒樹遮光導致街區幽暗的窘境。景觀花壇也被設計成了公共座椅。
打造首個口袋公園帶
作為街區邊界的線型園林,設計團隊借助綠道,因地制宜地串聯起了沿途的口袋公園、廊亭、水景等,在保留其原本格局的基礎上,對老舊設施進行改善提升,營造出功能複合、充滿生活風味的社區中心花園。
昌平路西康路路口的“溪夢園”,設計團隊在保留水景的同時,重塑休憩廊亭,並加入跌水、噴泉、霧森等設計元素,水景體驗更豐富。改造後的廊亭傘蓋呈錯落有致的花瓣狀,搭配竹節狀的立柱與四周茂密的花草植被,形如三片白玉蘭花瓣錯落有致地飄在林間。廊架南側,白色的小橋橫跨水景,連接起公園的另一端的水上花園。橋身與花壇均延續了流線型的花瓣設計,蕨類植物搭配氤氳水汽,營造如夢似幻的仙境感。
昌平路陝西北路路口的蔣家巷花園則大刀闊斧辟出了一處兒童樂園,橙黃色的攀爬架、滑滑梯等遊樂設備與黃綠間隔的橡膠跑道色彩呼應。不少市民帶著孩子前來嬉戲追逐,盡情玩耍。
據靜安區綠化和市容管理局副局長沈柳介紹,項目一期中已有6個口袋公園建造完畢,二期還將陸續建成4個口袋公園,並根據公園周邊的業態,嵌入不同功能。
是享受者也是“建設者”
經常去“溪夢園”的市民會發現,近期,公園裏新添了一處嶄新的公共廁所。這源自項目改造過程中,周邊居民的一則建議徵集。羣衆呼聲,在昌平路街區改造中得到回應,最終落地。
資料顯示,在2022到2023年期間,靜安區人大代表向市民羣衆收集梳理138條相關意見,其中118條得到了採納,採納率高達85%。
沈柳坦言,昌平路街區改造的順利落成,離不開沿線居民和組織的支持配合與獻計獻策。專案啟動初期,來自社區居民與沿街商戶的反對壓力不小。項目施工方老敬告訴記者,自開工以來,他幾乎每天都要與區綠容局、屬地街道、居委等部門對居民與商戶進行上門溝通。“只有在充分瞭解他們的訴求,幾方意見達成統一後才能動工。”老敬說。
隨著街區市容環境和景觀面貌的改善,不少商家逐漸從“大聲反對”轉向“互利共贏”。在開工之初接連打“12345”投訴並信訪的商鋪業主吳阿姨坦言,原來怕“美麗街區”施工影響生意,如今店門口就是街角公園,客流量反而增多了。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