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俞陶然
昨天下午,《2024上海WEB3.0創新生態建設調研報告》發佈活動暨“全景WEB3.0:連接全球新機遇”專題座談會在上海報業集團43樓融媒創新空間舉行。這是上海首個WEB3.0行業報告,由上海市科委指導,解放日報社和復旦大學經濟學院聯合發佈。
WEB3.0是以區塊鏈等科技為覈心的去中心化、由用戶掌握自身數據身份和數位資產的下一代互聯網。報告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指出WEB3.0發展面臨的挑戰,包括:底層科技尚未成熟,概念落地缺少有力支撐;基礎設施建設與發展需求不匹配;WEB3.0難以融入實體經濟,產業鏈有待完善;風險較高且監管不足;相關行業標準有待製定。針對這些挑戰,報告提出了一系列建言。
去年,解放日報社發起了“源動力·元實力”上海科技創新大調研及全媒體傳播系列活動,聚焦WEB3.0、AIGC和元宇宙等新興科技,發揮主流媒體的大眾傳播和智庫功能。解放日報社邀請學術界和產業界的多位專家前往上海樹圖區塊鏈研究院、上海科學院區塊鏈研究所、波場、CertiK等科研機構和企業調研,瞭解行業發展動向,傾聽業界專家觀點。在此基礎上,專家團隊撰寫了調研報告。
報告指出,WEB3.0目前處於一個“高波動”的發展階段,科技和風險防範措施還在不斷發展中,監管措施也在不斷完善,所以面臨較多潛在風險。例如,去中心化應用程序(DApp)通常使用智慧合約來實現功能,但由於智慧合約程式碼是公開可見的,攻擊者可以利用智慧合約的邏輯漏洞,採取非法手段干擾區塊鏈網絡正常運行,進而轉移或銷毀數位資產。
在座談會的圓桌討論環節,多位專家學者圍繞報告發表了觀點。上海科學院區塊鏈研究所副所長李超說,WEB3.0通過區塊鏈等科技,構建了支撐人類社會活動的“科技信任”,將推動互聯網進入更尊重線民創作權益的新時代。CertiK聯合創始人、香港WEB3.0發展專責小組成員顧榮輝指出,“科技信任”存在安全隱患,如果區塊鏈裏的程式碼有漏洞,包含大量數位資產的網絡就會被駭客攻擊。囙此,科研機構和企業要加强下一代互聯網的安全技術研究,為越來越多的數位資產保駕護航。
身在墨爾本的SFT Labs主理人、ERC-3525通證標準聯合作者孟岩通過視頻連線發表觀點。在他看來,WEB3.0正處在大發展的前夕,這個領域的科技儲備已較為豐富,高性能區塊鏈、隱私計算、現實世界資產……為未來行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建議國內政府部門加快研究製定Token(通證)監管政策,為‘Token經濟’和數位資產提供安全保障。”
談到“Token經濟”,豐元資本管理合夥人徐霄羽說,隨著WEB3.0時代的日益臨近,“Token經濟學”正在興起,政府、高校和科研機構可對這門經濟學進行深入研究,為繁榮下一代互聯網、創新監管體系建設提供學術支撐。
展望未來,《2024上海WEB3.0創新生態建設調研報告》指出,上海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可利用其在金融科技、人工智慧、云計算等方面的科技儲備和實踐經驗,推動WEB3.0在智慧合約、數位身份認證、資料安全和隱私保護等領域的科技突破;以產業數位化為引領,對傳統工業進行全面數位化、智能化改造,將傳統生產力提升為新質生產力。
報告還建議,上海可充分發揮數字經濟的優勢,製定WEB3.0領域的專項支持政策,開展頂層設計和體系建設,推動行業標準製定工作,打造產業生態創新高地,同時創新監管體系建設。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