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感動與好電影以及電影人相遇專業影評人與普通市民一起分享有關電影、電影節以及電影之城的美好

上海 23℃ 0
摘要:

  記者鐘菡張熠

  6月20日,上海影城SHO連著放映了兩部《攻殼機動隊》,中場休息有近一小時,不少觀眾在二樓的上海影城周年展裝置前小憩。白色的長桌如河流蜿蜒,展示著上海影城30餘年的歷史。年輕影迷圍在桌邊,有人向同好贈送自己製作的“物料”明信片,有人掏出手機,在小紅書上寫下觀影感受。

  今年,上海國際電影節與上海市民文化節牽手,繼續舉辦“電影中的真善美”市民主題徵文活動,邀請市民用文字寫出在上海國際電影節中觀摩影片後的所感所想。專業影評人、普通市民,以及社交平臺上的“野生影評人”一起分享有關電影、電影節以及電影之城的美好,這也吸引年輕人回到影院,找到屬於自己的電影。

  福斯影評提供更鮮活角度

  寫影評,是看電影之外,參與電影節的重要管道。“電影中的真善美”市民主題徵文活動現時已經收到不少新鮮影評,有人一口氣點評了《七層紗》《Kyrie之歌》《尼基》《法式火鍋》等影片;有人用科幻小說似的筆法想像3001年的自己穿越到上海這座未來之城的高樓之巔,欣賞《2001太空漫遊》;還有人被舞劇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紀錄片《裏斯本丸沉沒》感動。

  在觀眾的長文和短評中,有不少令人眼前一亮的妙筆。有人覺得《鐵扇公主》裏的每一幀都跳躍著童年的影子,“這部電影是給所有長不大的孩子最美的夢”;有人形容《2001太空漫遊》“是一杯陳年的酒,越品越有味”;還有觀眾由電影想到現實人生,“在電影中,看到了從遠方到上海漂泊的自己”。

  上影節開幕電影、舞劇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是今年的熱門電影,也是影評的熱門題材。上海電影評論學會會員陸俊偉看完電影後難掩激動,立刻寫下短評。在他看來,影片最後一幕裏,主演在今日上海天空下的獨舞,是全片的點睛之筆,“歷史照進現實,今天的和平是無數先烈用犧牲換來的,不忘過去,珍惜未來,是這部電影的主題所在。”他還關注到電影的英文片名,“RED RADIO OVER SHANGHAI,真是奇妙無比的翻譯,十分點題,相信能成為出海傳播中文宣上海的又一利器。”

  上海社科院文學所副研究員、上海電影評論學會理事劉春在今年上影節擔任金爵獎動畫單元選片人,並為上影節公眾號重點影片撰寫影評。工作之餘,她注意到一些“野生影評人”的評論,“有些一看就能推測出是年輕作者,有很多流行的網路語言、流行梗,很能反映青年觀眾的欣賞趣味和評估標準。”在她看來,福斯影評有趣的角度、分析方法,提供了學院派之外更鮮活的角度和責備語言。同時,“優質的影評對於提高觀眾欣賞水准、影企後期項目評估和前期市場調查都有現實的促進作用。”

  分享電影節的所見所聞

  在電影節上,分享、打卡,也是一種為電影之城注入活力的管道。小紅書上,一比特觀眾在大光明電影院拍攝的照片引來眾多點贊,四周人群用濾鏡處理成黑白,只有中間的《紅辣椒》電影海報露出一抹鮮豔紅色,有人不無詩意地評論:“人潮匆匆而去,唯有藝術永恒。”

  一比特喜歡小眾題材的觀眾平時總是獨自看喜歡的影片,今年電影節,他在大光明電影院看了一部漫畫改編題材新片,周圍還有上百號觀眾一起感動、歡笑,盡情享受,突然覺得“腰杆子挺直了”。

  “對我來說,電影節的意義是能與好電影、電影人相遇。”這是“90後”影迷肖千的第四個電影節,“我會優先搶首映或有主創見面會場次的電影票,借電影節的機會與電影主創面對面交流。”

  在宛平劇院,白領章影第一次加入影迷群,“轉票、討論觀影禮儀和附近餐飲,讓人有一種歸屬感。”在影迷群裏,有人“點贊”宛平劇院的服務:“上海電影節,已經去了五家影城,最喜歡的還是小而美的宛平劇院影城。我喜歡那裡工作人員的朝氣蓬勃,她們會主動上來告訴你,哪裡取票,哪裡可以排隊領取場刊;轉場前來不及吃飯,他們會有輕食提供;冷了,開映前她們會詢問誰需要毛毯。”

  和上海這座城市一樣,上影節呈現出開放、包容的姿態,人人都可評論,人人都樂於評論。不少影迷群在出票、換票的熱鬧之餘,也分享著有關電影節的所見所聞。這兩天上海偶有豪雨,影迷蒙克在群裏看到一張打著紅色雨傘、身穿粉色紗裙的年輕女性赤足在大光明電影院前翩翩起舞的照片,和影院外牆上的巨幅“電影之城”海報相映成趣,仿佛在致敬經典電影《雨中曲》。愉悅的舞姿充滿青春、活力,讓他有說不出的感動。“看到這一幕覺得,還是有真心熱愛電影的人存在。只要有這些人,電影節就有意義,電影這門藝術就不會消亡。”

标签: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