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戚穎璞束涵王力
昨天,上海正式開啟梅雨季,入梅首日即迎來豪雨考驗。據上海中心氣象臺監測,截至昨天15時,全市已普降大雨,部分區域達豪雨。不少市民擔憂,今年梅雨會不會來勢洶洶?各行業又該如何應對?
梅雨量或多於常年
氣象監測資料顯示,截至發稿,昨天最大雨量出現在浦東南匯新城鎮,累計達66.4毫米。
上海市氣象局專家表示,今年上海入梅時間並不晚,和常年平均(1991年至2020年)持平。從氣象角度來說,判斷是否入梅需要基於一些科學依據,包括溫度、雨量、副熱帶高壓的位置和强度等等。由於不同省市的氣象環流形勢不同,入梅時間也會有所區別。今年,江蘇和上海在同一天入梅,而浙江早在6月9日便已入梅。
最近幾年,上海的梅雨季都不太典型,要麼高溫多、要麼雨水少。今年梅雨期有哪些特點表現?上海市氣候中心專家表示,今年上海的入梅形勢總體較為典型,與長江中下游區域梅雨影響基本一致,即: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呈帶狀分佈並攜帶大量暖濕空氣至長江中下游,亞洲中高緯環流呈現貝加爾湖單阻型,冷空氣沿阻塞高壓南側低壓槽南下到達長江中下游,冷暖空氣交匯造成入梅即出現强降水。雨帶有明顯的自江南地區北跳到長江中下游地區的過程(雨帶北跳)。昨天,上海就是受到雨帶北跳的影響,才會出現强降水的情况。
總體來看,上海入梅日平均為6月19日,出梅日在7月10日,全城梅雨量240.1毫米,中心城區(徐家匯站)梅雨量262.5毫米。和歷史早期的梅雨相比較,近代上海梅雨呈現出一些非典型特徵,主要有三個特徵:連陰雨程度减弱;降水的空間分佈不均;弱降水現象减少,强降水增多且降水的極端性增强。
上海市氣候中心預報,根據現時的客觀方法預測,今年上海出梅較常年偏晚、梅雨量多於常年的可能性較大。記者還從上海市防汛指揮部辦公室瞭解到,今年上海汛期(6月至9月)降水偏多二至三成。氣溫略高至偏高,高溫日數略偏多;影響上海的颱風1個至2個,要特別關注盛夏至初秋北上颱風的影響。
氣象部門提醒,預計未來10天梅雨帶將穩定維持在長江中下游,需關注梅雨期强降水影響。申城此次的豪雨過程將在今天白天逐漸减弱,之後雨帶將在上海附近南北擺動,短期內看,預計上海在23日和25日還將有兩次大雨至豪雨過程。
打車需求明顯上漲
“因為天氣不太好,我想試著網上叫車送孩子去學校。”張先生昨天一大早打開網約車平臺,7時20分下單,幾乎選擇了所有車型,但直到7時43分,還是沒有收到任何應答,最後只能和孩子冒雨走路上學。
隨著上海“入梅”,近一段時間,尤其打車高峰時段,打車等待時間可能會更長。滴滴出行資料顯示,截至昨天17時,上海打車需求較上周同天上漲約50%。據氣象部門預測,未來一周申城陰雨連綿,平臺預計出行需求將持續走高。
捷運方面,運營方聚焦防汛防颱風薄弱環節,全面排查安全隱患,對部分車站進行改造陞級,强化應對能力。
針對去年“7·21”特大豪雨期間,隆德路站3號口外地勢低窪、易積水問題,車站2號及3號出入口外廣場新增了3條排水溝並接入市政管網,减少站外廣場積水倒灌風險。
隆德路3號口的防汛板也升級換代,電動升降模式取代了原有的人工加裝模式。“過去,安裝防汛板需要兩名工作人員的合作,而現在僅需一名操作員即可輕鬆完成。”網站工作人員說,電動升降系統的引入,不僅减少了人力需求,還取消了後續鋪設沙袋的步驟,加快了防汛響應速度。
同時,上海地鐵各運維組織强化與屬地部門及管理組織的合作,在互聯互通車站、下沉式廣場、沿線綠化及市政管網等關鍵區域形成管理防護網。比如,8號線蘆恒路站5號口由於地勢較低,車站與浦江水務局合作,對站外的橫截溝進行了清理,以保證排水系統的暢通,减少雨水倒灌的風險。
公車企業也做好準備。“上海中心氣象臺發佈了雷電黃色、豪雨藍色預警,我就想著早點到航華,對駕駛員安全操作再提醒提醒。”巴士三公司九車隊安管員田軍平時6時上崗,昨天5時就已經到崗了。
“從本周起到汛期結束,我們將按照季節性工作要求,持續加强車輛重點部位的日常巡查制度,落實相關防汛物資儲備,確保整個汛期期間的車輛安全使用。”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
重點關注降水敏感作物
在成陸不久的上海橫沙新洲園區,工作人員正忙著水稻播種,並為可能到來的降雨防汛做好準備。
“橫沙新洲位於長江入海口,在特有的地理和氣候條件下,我們正持續完善一系列防汛配套措施。”上海現代農投專案管理公司總經理施俊龍介紹,園區添置了必要的防汛設施設備,進行人員培訓演練,建立健全應急聯絡網絡,並根據不同地區的防汛要求,進行園區建築設計調整。
今年,橫沙新洲將種植1.2萬畝水稻,現時播種進度已拉至70%左右。“我們正重點關注氣象資訊,及時調整農業生產策略,提前預排灌溉水,並加强與水務部門合作,做好灾害天氣的防範應對。”
“總體來看,現時梅雨對生產沒什麼特別影響。”上海市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副主任李建勇告訴記者,上海的蔬菜和經濟作物多採用保護地栽培模式,生長在塑膠大棚或者連棟薄膜溫室內,面對類似昨天上午的降水量,做到及時排水,就不太會影響到正常生產。
如果面臨持續降水,上海人喜愛的綠葉菜會生長不良,出現產量及品質下降。“我們會實地走訪,指導生產主體提前組織開展清溝理渠工作,檢查排澇泵站處於正常運行狀態,確保豪雨時期正常排水。”李建勇說。
現時,上海西甜瓜上市接近尾聲,對降水較為敏感的果樹是接下來關注的重點之一。“上海的主栽果樹為桃、李、柑橘、葡萄四大類。即將上市的葡萄,大多通過水肥一體化設施進行灌溉,適當降雨,可提高土壤濕度,也有益於它的成熟期。”市農技中心果樹科副科長王秀敏錶示,今年的物候相較往年有所延后,梅雨季對於果樹的影響,還要視之後的降雨情况而定。
新科技為防汛築新堤
無人機航拍建模、防汛單元視頻監控、機器人筦道探傷……新科技正為長三角鐵路防汛築新堤。
隨著長三角多地“入梅”,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工務段管轄的京滬線(鎮江高資至上海南翔段)、滬昆線(上海西至嘉善段)、滬蘇通鐵路及新長鐵路,進入汛期排險維護階段。由於線路部分區段臨江、臨山,天文潮汐、汛期降雨和豐富的地下水對橋涵隧道影響較大,防潮抗汛難度不小。為做好汛期監測預報,該段為管內16個防洪單元安上了“天眼”,利用站場視頻、限高架視頻等對管內40處防洪重點地段進行即時監控,為防汛搶險科學決策提供支撐。
“排水管道若出現堵塞、破損,泵房抽水將帶走鐵路路基土體,極易造成安全隱患。”該段路橋科科長連義凱解釋,由於沿線橋涵的連通筦道直徑略比成人腰粗,工人無法進入,僅憑洞口觀察和外部查勘等傳統方法無法確認筦道內部情况。而個頭不大、外形酷似“玩具車”的筦道檢測機器人,可以通過搭載的1080P高清攝像回傳功能捕捉筦道錯節、鏽層、結垢、腐蝕、穿孔、裂紋等病害。
同時,內寘的水平儀GPS可幫助反映筦道狀態,與預埋圖形比對後可判斷筦道位移及沉降數據,定點標記功能也為後期排查修復提供座標依據。現時,上海工務段已投用5臺同型號機器人,對管內86座粉砂土(地區)鐵路框架橋排水管道進行全面監測,為安全度汛提供保障。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