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航行動”三年間川江蜀水“綠意”湧動

四川 20℃ 0
摘要:6月14日,四川岷江港航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聯合四川交通設計院公司,向省港投集團提交了一項關於岷江生態示範航道建設的科研課題,並通過預驗收。


“川—鄂—滬”長江快線班輪首航開行。圖片均由交通運輸廳提供


從廣元港到重慶港的集裝箱船舶。


岷江大件航道。

“綠航行動”三年成績單

綠色港口

●全省主要港口均實現雨污分流,經營性港口均落實港口船舶生活垃圾免費接收政策,礦石碼頭、大型堆場100%建設防風抑塵設施或實現封閉儲存

●長江幹線五大類港口岸電配備率達100%,重點水域港口碼頭岸電基礎設施覆蓋率93%

綠色船舶

●全省新能源船舶數量由2020年的1艘發展到60餘艘,預計今年底將超70艘

●全面取締長江幹線、岷江幹線、金沙江幹線餐飲船

●累計折開“三無船舶”、“僵屍船”、老舊運輸船等3094艘

●在“平安渡運”工程、嘉陵江流域推廣使用標準船型

綠色航道

●在岷江航道整治一期工程(龍溪口樞紐至宜賓合江門)開展綠色生態航道試點,加大使用生態施工工藝

●在岷江犍為等航電樞紐建設仿生態魚道、魚類增殖放流站等環保設施

綠色運輸

●出臺方案大力支持船舶運力及大宗物資中長途運輸、“公(鐵)轉水”、多式聯運等運輸結構調整

●千噸級以上載重貨船達到349艘,長江幹線在建船舶平均噸位達6300噸

●開行“滬渝直達快線”、“川—鄂—滬”長江快線班輪等,干支聯動“通江達海”

6月14日,四川岷江港航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聯合四川交通設計院公司,向省港投集團提交了一項關於岷江生態示範航道建設的科研課題,並通過預驗收。

無獨有偶,長江上游的宜賓港正實施工作車輛“油改電”,縱深推進綠色低碳港口建設。

2021年6月,四川啟動“綠水綠航綠色發展五年行動”(以下簡稱“綠航行動”),按下四川水運綠色發展的“加速鍵”。如今,“綠航行動”已開展三年,川江蜀水,“綠意”奔湧。

綠色船舶

多管齊下,杜絕污水下河

6月10日,一艘船停靠在瀘州港,大副秦小雙和同事熟練地將生活污水交付。他們連接筦道,登入“船E行”APP登記後,按下按鈕,船上的污水便沿著筦道,被“送”到港口化糞池。

四川首艘船舶污染物接收船——瀘碧水1號也沒閑著。針對不便上岸的船隻,瀘碧水1號“上門”收集垃圾、污水,再送到碼頭集中處置。

這樣的場景,在四川已成常態。每天,5艘垃圾接收船在宜賓、瀘州、南充水域來回奔忙,接收航行、停泊、工作船隻產生的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和油污水,並通過碼頭進行轉岸處理,確保實現轄區船舶污染物“零排放、全免費、全接收”。

近年來,為保一江清水,四川多管齊下,杜絕污水下河。

减少面源污染方面,四川全面取締長江幹線、岷江幹線、金沙江幹線餐飲船,嘉陵江、渠江、涪江、沱江等流域還在營業的30餘艘餐飲船,其生活污水全部進入都市管網或打包上岸。四川禁止船舶污水直排,主要港口全部實現雨污分流,礦石碼頭、大型堆場等全部建設防風抑塵設施或實現封閉儲存。

對船上產生的污染物,四川則建立接收、轉運、處置長效機制。2021年,交通運輸廳、省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廳、住房城鄉建設廳聯合印發《關於建立健全長江經濟帶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長效機制的意見》,指導各地積極落實船舶生活垃圾免費接收政策。多部門積極合作,推廣運行船舶水污染物聯合監管與服務資訊系統(手機端為“船E行”),實現了船舶污染物接收、轉運、處置全流程監管。“船舶和碼頭污染物的收集和處置一目了然,杜絕了私下亂排的可能性。同時,多部門攜手,共同解决處置難、運輸難等問題,企業沒有了後顧之憂。”四川省航務海事管理事務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

資料顯示,截至2023年底,四川80餘家港口企業均已推行使用船舶水污染物聯合監管與服務資訊系統,全省船舶垃圾、生活污水、含油污水的年度轉運處置率分別達到98.83%、99.34%、98.12%,與2021年同期相比分別增長12.61%、8.56%、24.1%。

近幾年,四川還加速推廣低碳、經濟的岸電,重點水域港口碼頭岸電基礎設施覆蓋率已達93%。同時,積極推行岸電標準化建設,預計2027年實現標準化岸電全覆蓋,届時有望降低三分之二的船舶靠港能耗成本。

新能源船舶的推廣進展迅速。四川結合“平安渡運”建設,推動新能源船舶落地。截至目前,成都、自貢、德陽、廣元等11個市(州)均有新能源船舶投入運行,全省新能源船舶數量從2020年的1艘發展到60餘艘。

綠色港航

著力創新,聚焦環保與降碳

剛剛通過預驗收的岷江生態示範航道建設科研課題成果,將應用於岷江航道整治一期工程(龍溪口樞紐至宜賓合江門)。在航道整治過程中,項目建設單位通過增設生態魚巢磚結構等工藝手段,促進河道水生態修復。

“針對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的生活特性,在航道整治過程中,我們遵循‘避讓、減緩、補償’原則,減輕工程對魚類生存環境的影響。”省交通設計院公司副總經理郝嶺介紹,在建築物結構上,創新研發了多種生態型結構型式,比如,利用開孔齒形構建營造出多樣水流流態;採用四面開孔的立方體結構,形成多通道鏤空型生態魚巢。

類似的綠色港航建設,四川已有不少嘗試。去年11月開工的岷江東風岩航電樞紐,在設計上,船閘上引航道隔流牆採用了裝配式科技,可較傳統建造管道節省混凝土約3.7萬立方米、節約工程投資約1200萬元;已建成投用的岷江犍為航電樞紐,建有仿生態魚道、魚類增殖放流站,有效减少因原河道魚類自然通道改變而帶來的影響。

綠色港航建設,既著力於生態保護,也聚焦節能降碳。

位於巴中市化成水庫岸邊的八一碼頭,光伏電板整齊地鋪設在候船亭屋頂,在陽光照射下泛著銀白色的光。這裡是當地著力打造的“零碳渡口”。

八一碼頭年有效光照時數917小時,通過安裝光伏發電設施與儲能設備,實現月產電7萬度,能充分滿足新能源船舶、碼頭、渡口的日常用電,不用再依靠外部供電。今年底,四川將建成15個以上“零碳渡口”。

“綠航行動”啟動後,2022年,省政府印發《四川省碳達峰實施方案》,要求實施交通基礎設施綠色化提升改造,交通運輸廳陸續出臺系列方案,明確將“零碳”試點打造作為重要環節,一批“零碳渡運”“近零碳碼頭”陸續湧現。

“點擊這裡可以看到港區泊位情况、進出貨量,進入系統可以直接線上上進行理貨、進提箱、翻箱、裝卸船等日常工作。”站在滿是即時資料的大螢幕前,宜賓港碼頭公司負責人介紹,這個“孿生”數據系統,將宜賓港“搬”到了荧幕上,工作人員不用去現場,就可精准、高效地進行相關工作。

這是四川首個5G智慧港口項目——宜賓港5G智慧港口一期工程。工程一標段建成了港口集裝箱工作管理系統、集裝箱智慧閘口系統、港口業務大數據視覺化系統3套智慧系統,顯著降低人力成本,港口工作效率提高30%;二標段於去年12月完成驗收,預計每年可减少碳排放約2.4噸。

按照目標,到2027年底,宜賓港將建成滿足港口主要用電的分佈式發電、集中式存儲光伏電站和滿足經營需要的充電、換電設施設備,主要工作車輛實現用能清潔化、智能化。

綠色運輸

拿出真金白銀,不斷優化結構

年初,四川省港投集團宣佈啟動建造四川省首批電動新能源貨運船舶,先期計畫投資近2000萬元,建造2艘1100噸增程式電動集散多用途貨運船。

“這種貨運船航速快、沖灘能力强、能耗低,船型適合嘉陵江航道,載重量大、載箱量多。”省港投集團所屬新通道物流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待船建成後,將主要在嘉陵江流域運營“廣安—重慶”航線,實現黃金水道的綠色陞級。

發展綠色航運是“綠航行動”的一個重要內容。2023年,首個省級層面水運扶持政策——《四川省扶持內河水運發展“以獎代補”實施方案》出臺,政府拿出真金白銀,支持船舶運力及大宗物資中長途運輸、“公(鐵)轉水”、多式聯運等運輸結構調整。

“一艘運力5000噸的新船,補助上百萬元,可以覆蓋兩成左右的購置成本了。”不少水運企業主認為,政策支持力度大,傳遞出積極的訊號,讓業內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省航務海事管理事務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2021年以來,四川港口輸送量連年大幅增長,增速高達40%—50%,而水路貨運量年均增長量只有3%,四川水運運力不足,是一大痛點。“水運扶持政策直擊痛點,收到了良好效果,從去年9月政策實施至今年6月,全省新增有效運力近20萬噸,較2023年全省運力增長10%。”據統計,現時全省千噸級以上載重貨船達到349艘,長江幹線在建船舶平均噸位達6300噸,船舶大型化、專業化發展趨勢明顯。

運力加大的同時,從四川駛出的水運貨船越來越多、越走越遠,和下游港口形成密切互動。

今年1月17日,“川—鄂—滬”長江快線班輪正式開通,全程運輸時間縮減5天以上;“滬渝直達快線”從重慶延伸到宜賓港,“宜賓造”汽車通過江海聯運出口至中亞;嘉陵江廣元至重慶煤炭等大宗貨物運輸常態化……長江上游干支聯動的航運網絡正加速形成。

持續推動運輸結構轉變,提升水運高品質發展。不久前,《四川省水路運輸提質倍增行動方案(2024—2028年)》印發,提出發展目標:力爭到2028年,四川水路貨運量突破1億噸、水路貨物周轉量突破600億噸公里、鐵水聯運集裝箱輸送量突破10萬標箱、長途貨運量突破3600萬噸、貨運船舶運力突破280萬噸,水運在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中地位顯著提升。(記者王眉靈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