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給了電影很多可能性”在上海這座電影之城可以更好地想像都市的過去和未來

上海 12℃ 0
摘要:

  記者鐘菡

  “上海和香港是少數幾個可以用都市命名電影的地方,都市跟電影之間是一個相互定義的過程。都市本身孕育了上海電影,我們可以在都市裏發現跟電影有關的很多場所,這些電影也讓我們去更好地想像這個城市的過去、今天和未來。”在昨天舉行的“交融與共生:電影與都市論壇”上,中國電影資料館節目策劃、北影節策展人沙丹道出了上海這座電影之城的獨特魅力與電影創作間相互支撐的關係。

  在同日舉行的上海大學上海溫哥華電影學院成立十周年活動上,上海溫影院長、導演賈樟柯則感謝上海承載的電影歷史對電影教育的賦能,“在這裡,我愛上了電影教育”。

  都市和電影間互相滋養

  在上影節,沙丹尤為關注《神女》《鐵扇公主》等老片的重新修復,其中《鐵扇公主》由中國電影資料館與上海的公司合作修復,在今年的上影節做世界首映。“如果是在北京放這部影片,會帶有學術意味,但拿到上海來放,有一種電影回家的感覺,因為這部影片本身就是在上海創作的。在美琪大戲院看阮玲玉的《神女》時,想到這裡是她生長的地方,也會有一種別樣的感覺。”在他看來,不同城市文化會帶來不同的觀影文化體驗,這也讓上影節和北影節有著不同的觀看滋味。

  中國電影資料館保存的中國老電影裏,大部分是在上海拍攝的。而上海不僅僅存在於老電影的影像裏,還存在於科幻電影的未來想像中。今年科幻電影周展映的影片《她》中,就出現了上海陸家嘴的場景,並將其作為未來都市的形象。在導演羅冬看來,很多電影喜歡在上海取景拍攝,因為這座城市有和其他大城市不一樣的包容性和多樣性,所以產生的故事也更加多元化。“上海給了電影很多可能性。”

  多倫多國際電影節首席執行官卡梅隆·貝利認為,來到上海是一種非常精彩的體驗。在這裡能看到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歷史建築,看到中國改革開放後翻天覆地的變化,也能看到未來感。“上海是一座偉大的電影之城,也像倫敦、巴黎一樣是文化交融的地方。”他認為,電影是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它在都市裏拍攝、製作,也是能代表都市的符號形象。正如很多人說,走在紐約的街頭,就像走在電影裏一樣,6月的上海也給參加電影節的各地觀眾帶來類似感受。“電影在講都市的故事,也幫我們思考和想像都市的未來。”

  今年電影節推出城市漫步路線,邀請觀眾觀影之餘欣賞都市之美。沙丹認為,上海是一座電影化的都市,觀眾在電影中看過都市景象後,再走上街頭實地尋找,會發現銀幕內外潜在的流動關係,對都市本身懷揣敬意。“好的電影可以讓都市的魅力更好地流淌出來,散播至大千世界。”

  培養觀眾對電影人的尊重

  昨天下午,《法式火鍋》結束放映,影院裏照例響起掌聲。影片導演正是本届金爵獎評委會主席陳英雄,他和為影片擔任服裝造型設計的妻子陳女燕溪出現在舞臺上,接受觀眾的再次致意。時間已經到了飯點,但觀眾依然守著他的映後交流環節,他笑著說,“感謝大家來看電影,希望大家不要太餓。”他妻子則補充,“這是我們的影片第一次在中國上映”。她穿著明亮的檸檬黃連衣裙,和白色襯衫、黑色馬甲的陳英雄仿佛有意呼應背景的主視覺海報,他們一起融入“電影之城”的光影裏。

  良好的觀影氛圍,以及市民對文化活動參與的積極性和默契度,是專業電影人對上影節的深刻感受。“我喜歡上影節觀眾。”小說家、紀錄片導演陳丹燕發現,以前每部電影放完,演職員名單出來時,大家都巴不得“黑屏”快點結束,但作為電影導演拍攝了《薩瓦流淌的方向》,她才明白“黑屏”上每個名字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在上影節,我最感動的是大家安靜地看完最後黑屏的五分鐘,即便沒有映後,也會為此鼓掌,那是對電影製作者極大的尊重。”她認為,在電影節不光是看好電影,也培養起觀眾對電影人的尊重。

  以培養國際化影視創制人才為目標的上海溫影,走出了大量“黑屏”上的電影人。去年,由上海溫影電影製作系校友陳仕忠導演、編劇,溫影班底主創的電影《尋她》獲得上影節藝術貢獻獎,讓賈樟柯頗感欣慰。“《繁花》的聲音部門幾乎都是由我們的校友參與。陳仕忠獲得的上影節獎項名為‘藝術貢獻’,這一獎項正是獎給電影科技。這部影片幕後的工作人員全部是我們的校友,上影節的肯定,也堅定我們的辦學方針,成為培養國際創意性人才的學院。”

  “從展映片中找到可以投放市場的生力軍也是電影節的作用。觀眾的熱烈參與,可能會讓未來資方、發行方堅定進入電影市場的信心。電影節不光有產業本身的功能,還有文明互鑒的作用。”沙丹的發言贏得熱烈掌聲。

标签: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