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顧泳
現代人常見“心靈感冒”,精神焦慮抑鬱發病明顯增加。相關資料顯示,目前我國精神心理疾病發病率達17%。軀體小毛小病家門口就能解决,心理出現問題該怎樣及時發現“苗頭”?近日記者從普陀區衛生健康委獲悉,在建設社會心理服務體系行程中,由區精神衛生中心牽頭,將兒童青少年、老年人等列為心理健康促進的重點人群,同時前移“防未病、治心病”埠,為120萬普陀居民撐起一把心理健康保護傘。
家門口有專業心理顧問
小小“悅心亭”就設定在社區,成了普陀居民的心理顧問。在長征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記者發現,方寸空間內,居民可點擊自助完成量表測評、心理調適、專家與預約指引、心理諮詢服務、心理科普等模塊。每個模塊還下設若干項目,例如心理調適,音訊中還有深度催眠引導、負面情緒療愈、焦慮癒合等。
“很多人聽到精神衛生門診,通常會因抗拒和猶豫,耽擱了就診最佳時機。‘悅心亭’就像個哨點,居民自助篩查,發現問題還有通路及時就醫。”普陀區精神衛生中心黨支部書記王瑞芳介紹。
2021年由普陀區科委、普陀區精神衛生中心共同原創開發“悅心亭”,成為全市首個綜合心理健康服務平臺,現時已在區內10個街道、鎮全覆蓋。歷經三年實踐,“悅心亭”在1.0版本基礎上持續陞級,如今已是3.0版,融入高科技元素,新增AI智慧心理問答大模型、心理CT、應急援助等多項功能。
70多歲的何阿姨最近常遭遇睡眠障礙,輾轉反側無法入眠。朋友建議去精神科就診,阿姨本身有點忌憚,於是選擇“悅心亭”自測一番。通過內部模塊“七天舒眠冥想”,阿姨覺得輕鬆了許多,模塊同時列出區內相關睡眠專家門診時間,十分周到。現時“悅心亭”還與原來的普陀區心理援助熱線功能疊加,共同促進居民心理健康。
“三+N”促進心理健康
“我這裡是甘泉路街道未成年人保護站,社區孩子亮亮(化名)已有1個多月沒上學了,家長拒絕配合上門訪視,需要你們一起協助處置。”接到社區求助,普陀區精神衛生中心啟動應急處置機制,派出心理應急醫療隊隊員前往協助。醫療隊介入後發現,亮亮複學的阻力主要來源於她的媽媽。由於婚姻失敗等困境,媽媽情緒出現極大波動,嚴重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經過10多天的心理干預、校園輔導和社會支持,亮亮如期回到學校複課,媽媽情緒問題也得以改善。
由點及面,普陀區織密“悅心亭”心理防護網的同時,還建立了“悅心聯盟”心理健康促進項目。這一項目通過多部門、企事業單位聯合工作機制,開展“三+N”心理健康促進工作,具體為“心理+醫院、心理+校園、心理+社區”,填補重點人群精神衛生服務空白。
近年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日漸突出,王瑞芳說,專家在社區調研後發現,管理仍有盲區,青少年心理干預還應前移埠。“我們從‘校社醫’探索三方聯動,到構建‘家校社醫’四方聯動機制,形成了一套排摸—預防—援助—干預銜接的遞進服務模式,將孩子們的心理健康問題‘發現哨’從學校前移到社區。”就在不久前,“悅心聯盟”將範圍逐漸擴展至高職、高職院校。
心理諮詢診室開到企業
針對職場打工人的心理需求,該怎樣有的放矢提供服務?普陀區摸索出一套方法,即啟動職工心理關愛項目,在企業裏設定獨立的心理諮詢室,將心理健康服務從醫教結合領域逐步拓展到職場人群。
“90後”小陳深受睡眠問題困擾,得知自己所在的波科科技有專業醫生來坐診,他趕緊預約諮詢。小陳陳述:自己每晚都會頻繁做噩夢和驚醒。坐診的區精神衛生中心相關負責人建議進行成因分析,為他預約睡眠監測等檢查。小陳完成專業檢查,有針對性的服藥治療,輔以音樂療愈、正念解壓等,狀態大為好轉。
呵護職場人群心理健康,區總工會攜手區精神衛生中心共同開展“普工英”職工心理關愛項目,打造EAP員工心理援助計畫,至今已先後對教師、醫務人員、社區社工等多個人群提供個性化的心理健康服務。未來還將為更多領域人群提供系統的、多層次、多維度的聯合行動。
普陀區衛生健康工作黨委書記鄧海巨說,為居民打造“15分鐘心理健康服務圈”,旨在解决百姓急難愁盼問題,讓健康服務真正落到實處。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