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招生志願填報諮詢會現場。資料圖片
記者徐瑞哲
昨天的臨港大學城,赤日炎炎,90所高校齊聚,舉辦2024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招生志願填報現場諮詢會,吸引了近萬名考生及家長前來諮詢。
今年是高校學科專業設定調整優化後的第一年,且是實行通用版高考選考科目的第一年,考生更加關注高校學科專業布點的優化調整情况。眼下正在等待高考出分的考生及家長,與各校招生工作負責人面對面,最關心什麼?
轉出無限制,轉入有考核
這是滬上今年在高校舉辦的首場大型線下高招諮詢會。上海建橋學院大操場上,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36所上海高校,以及武漢大學、中山大學等54所外省市高校,均選派招生老師“坐堂”諮詢台,為考生和家長答疑解惑。
“我們希望選擇最優秀的學生,和對同濟大學最感興趣的學生來到同濟。”同濟大學上海招生組組長熊老師表示,高校從招生、培養到就業再到深造,有一個全鏈條人才培養規劃,有“自選套餐”,也有“精選套餐”,比如率先探索微輔修專業、雙學位專業可以保研單列等政策,為學生提供更多個性化的選擇機會。尤其是轉專業的設定,學生入校後有中外合作辦學轉出、醫科轉入、文轉理工等多重自由,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發展有更多的選擇權,這也是對學生成長成才規律的尊重。
華東理工大學招生辦主任孫玉柱老師表示,今年學校招生最大的特點就是在創新拔尖人才培養方面加大了力度,對招生優勢專業和熱門專業,比如電腦-金融學雙學位、工科試驗班(生物醫藥)、機械智能化實驗班等進行了擴容,並且新增了專攻集成電路等的“電子資訊資料”本科專業。“學生進校後轉專業自由度更大,有兩次轉專業機會,轉出無限制,轉入有考核。”孫玉柱告訴考生和家長。
作為東道主,上海建橋學院的副校長俞曉光表示,“各個學校採取了許多措施,入校以後轉專業、第二學士學位、輔修專業、微專業,還有很多的機會,即使在高招中選擇了不滿意的專業,入校之後轉專業的機會非常多。”
外省名校對滬有增招
現時,全國已有21個省份落地新高考,考生報考時,需要注意自己高考選考科目與本科專業類別是否相符。比如報考馬克思主義理論類專業必須高考選考政治科目;而大部分理工農醫類專業要求選考物理和化學科目。
武漢大學針對上海考生送上“三大禮包”,“學校今年在上海招生總人數有所增加,强基計畫招生專業從8個新增到9個。其中,弘毅學堂、法學、電腦、遙感、電力等優質熱門專業招生在上海地區投放計畫人數顯著增加。”武大招生組負責人李懿透露,“特色試驗班弘毅學堂招生重大改革,全國招生人數從245人新增到400人,在上海投放的招生計畫增幅較大。”
中山大學招生辦老師表示,今年該校在上海市普通類招生計畫38人,招生專業同上一年相比略有調整,今年設定了“不限專業”和“物理+化學”兩個專業組,取消了單選“物理”組,並新增“網路空間安全”“社會學類”專業在滬招生。
考生張同學心儀與科研相關的專業,在諮詢中對哈爾濱工業大學的院士特色班與未來科技拔尖班興趣濃厚,“人工智慧、智慧製造與生命健康,這些屬於國家急需的行業前沿領域,我也想成為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新生力量。”
權衡中傾向從興趣出發
“選擇學校還是選擇專業?”“考上海還是去外省市?”記者瞭解到,今年有更多的上海考生在權衡這些問題時更加傾向於從興趣出發,並且對外省市的優質高校也更加關注,考慮列入報考清單內。考生唐同學對生物醫藥相關專業興趣濃厚,相比於對高校的選擇,他更注重所選專業與日後就業之間的聯系,“我希望可以從事自己喜歡的專業”。
考生家長陶先生表示,在擇校時會優先考慮本地高校與外地特色專業學校,會尊重孩子的意願,結合孩子的興趣、選科以及未來的就業方向綜合考量。“從諮詢會獲取的資訊會與孩子同步,共同商量志願填報,做出更優决定。”陶先生直言,“我更關注孩子以後靠什麼吃飯、學到什麼專業能力”。
俞曉光建議,考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特長,結合高校建設的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等優勢學科專業,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同時,可以多關注未來經濟社會發展與就業市場匹配的學科專業,提前規劃個人職業發展路徑。“希望所有考生都能根據自身情况選擇適合的學科專業,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和社會價值。”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