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前一步衝突化解在前端越來越多上海法官走出法院帶著“訴源治理”任務到社區

上海 33℃ 0
摘要:

  記者王閑樂

  “飯店我已經看好了,今天中午我請客!”“你說的那家本邦菜不正宗,還是去我說的那家吧。”

  看著不久前還劍拔弩張的黃大叔和王阿姨像一家人一樣邀請對方吃午飯,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法官唐墨華感到很欣慰,在她的努力下,一起糾紛成功化解。

  雖然主持調解的是法官,但這起案件中並沒有哪一方當事人到法院起訴,而法官在得知衝突後主動跨前一步,到社區調解。近年來,越來越多上海法官走出法院,帶著“訴源治理”這一任務來到社區。簡單來說,就是盡可能將衝突糾紛化解在前端,减少進入司法程式的案件數量,緩解案多人少的衝突。這些法官在基層治理中究竟能發揮什麼作用?

  走進社區及時調解糾紛

  2023年7月中旬的一天,黃大叔在社區業主群裏發了一篇長文,指責原業委會主任王阿姨獨斷專行,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王阿姨覺得黃大叔侵犯了自己的名譽權,準備向法院起訴。此時恰逢業委會換屆,這麼一鬧,沒有人願意競選業委會主任了。居委會幹部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忙與社區結對的唐墨華聯系。

  此前,共和新路街道與上海二中院達成合作,轄區每個居委會都有一比特結對的法官。法官每個月定期到社區提供法律諮詢等服務,也會指導社區幹部化解社區的各種衝突,唐墨華就多次幫忙解决過社區糾紛。

  這次接到求助,她一早趕到社區活動中心組織調解。黃大叔很早就來了,情緒激動,認為自己有權監督,微信群中所說均屬實。“看得出來,黃大叔平時對社區事務很熱心,於是我耐心傾聽他的講述。”唐墨華慢慢把話題引到那篇引發爭議的文章上,“您說王阿姨謀取私利,依據是什麼?”“我是聽某某人說的。”黃大叔回答。唐墨華立刻指出,僅憑“聽說”遠遠不夠,如果拿不出依據,很可能涉及侵權。

  黃大叔開始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表示願意發“聲明”澄清。但這個方案被王阿姨拒絕了。她覺得自己在業委會任職期間幫社區做了很多事情,還遭受莫名指責,囙此要求黃大叔在微信群公開道歉,還要在居委會門口張貼道歉信。黃大叔接受不了,雙方再次爆發爭吵。“你們的心情我能理解,但大家今天坐在這裡,是來解决衝突的。”唐墨華說。黃大叔沉默片刻後表態:“聽法官的。”唐墨華再次做王阿姨的工作,指出她在工作中確實存在一些不足,容易引起誤解。最終,王阿姨同意調解方案,黃大叔在之前發文的微信群中公開道歉。工作完成恰逢午飯時間,黃大叔邀約王阿姨一起吃頓飯。

  “如果王阿姨起訴到法院,問題當然也能解决,但不論是判决還是調解,都要花上好幾個月。”唐墨華說,到那時,雙方的怨氣更重,社區居民間的隔閡也會更大,及時化解矛盾尤為重要。

  提升做羣衆工作的能力

  豐富的專業知識是法官的長處,但和紮根一線的社區工作者相比,在做羣衆工作方面仍有不少需要學習之處。

  “做好訴源治理工作,既需要一個現代化的體系,也需要法官擁有更强的能力,特別是做羣衆工作的能力。”在西北政法大學馬錫五審判管道研究院院長馬成看來,現在的法官不僅要懂法律,還要懂相關政策,瞭解羣衆的真實情况,這樣才能真正做通羣衆工作,達到化解矛盾的目的。

  在上海市黃浦區人民法院的200多名青年幹警中,大部分都是從家門到校門再到院門的“三門”幹警,與老百姓接觸少、情况掌握不多。2023年,黃浦區法院有針對性地推出“我在居委當助理”項目,選派了20比特青年幹警到居委會“上班”,累計服務時長825小時,接待了1287比特居民,解决了80多個問題。刑事審判庭法官助理紀冬雨發現,承興居民區的獨居老人較多,平時愛在手機上看小視頻、流覽網頁,但又不熟悉智能手機操作,個人資訊保護意識不强,老人們接到不明來由的電話,上當受騙的事情時有發生。於是,她為20多名老人準備了一場《心系桑榆與法同行》講座,就民法典、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中涉及老年人切身利益的內容及打擊、預防養老詐騙進行了普法宣傳。

  在陸興居委的建議下,商事審判庭的張俊支起攤頭接受居民的法律諮詢。一比特老伯傾訴,之前患上重病,以為時日無多,於是和年紀尚輕的妻子離了婚,還把所有財產給了她,僅約定自己可在現在的房子中住到去世。然而,手術後他的身體好轉,前妻態度卻變得讓人捉摸不透,令他十分擔心。“我從民法典對居住權的保護出發,為老人釋法說理,他放心多了。”張俊說。

  基層一線工作經歷對年輕的法院幹警而言,也是一次難得的學習過程,在直面家長里短的過程中,他們從居委會幹部身上學到了很多羣衆工作方法。主持調解一起因樓上漏水引發的鄰里糾紛時,年輕法官施雯對居委會幹部、物業經理印象深刻,“他們和兩家人都很熟絡,每當調解陷入僵局總能說得上話”。張俊深有同感,在他看來,以前在法院工作更多的是等待案子進來,被動處理糾紛,無法觸及案件源頭,“走進社區,就是架起一座橋樑,我們知道人民群眾需要什麼、面臨什麼問題,工作才更能讓人民群眾滿意”。

  法治為基層工作者賦能

  隨著時代發展,走出法院的法官們也承擔了更多任務。今年3月,成立6年的徐匯法院“甘棠樹下”社區法官工作室來到徐匯濱江,設立“甘棠樹下”上海模速空間司法服務聯絡點,旨在通過定期走訪調研蒐集司法需求、量身定制法治宣講課程、加强涉企衝突調處指導和就地化解、開通訴調對接綠色通道等管道為空間內企業提供司法服務,促進衝突的源頭治理和快速化解。

  不論是居民社區還是企業園區、商圈,法官走到哪裡,都能在訴源治理上發揮作用。但在繁重的審判工作之餘,法官又能投入多少時間和精力?“訴源治理是一項靠政府牽頭才能完成的工作。”馬成指出,法院可以發揮能動司法理念,積極參與到這項工作中去。但如果指望法院自己去完成它,那就成了“小馬拉大車”。

  上海法院也意識到這一點。不久前,上海二中院與寶山法院、寶山區社區治理學院共同開展了一場“緣法善治聚力賦能——法治服務基層治理”聯建活動。在實訓現場,寶山區高境鎮居村幹部們根據盲抽的角色信息卡,分別扮演人民調解員、申請人、被申請人、物業人員等角色,通過復原演繹糾紛發生現場、充分共情,剖析並找出問題癥結,為社區鄰里糾紛的解决商討可行性方案。實訓專家團隊觀察指導,並針對實訓中出現的問題,從法律、情理、實務操作等多方面實时點評指導。沉浸式體驗有效提升了基層幹部的羣衆工作能力、依法履職能力和糾紛解决能力。

  法官用專業知識為基層工作者賦能的案例,這兩年還有很多。去年6月,上海二中院喬法官工作室、寶山法院國俠法官工作室、黃浦區外灘街道寶興居民區徐麗華書記工作室、靜安區共和新路街道馮書記工作室、張劼律師工作室、張玉霞未成年人工作室(張玉霞律師法律志願服務團隊)攜手建立基層治理工作室聯盟,充分綜合來自人民法院、基層社區、社會組織等各方面資源力量,共同探索黨建引領法治賦能基層治理之道。

  復旦大學法學院教授段厚省說,最根本的訴源治理管道其實是普及法治。不論哪個部門,在治理過程中都要依法行事,同時承擔起科普法律知識的任務。

标签: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