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海圖強打造“藍色經濟”新引擎

海南 17℃ 0
摘要:我省立足海洋强省建設目標,以新質生產力賦能海洋經濟高品質發展——向海圖強 打造“藍色經濟”新引擎海南日報 孫慧在陵水國家級沿海漁港經濟區,浩瀚的海洋上,漂浮著一個個圓形或方形的深水網箱,金鯧魚、軍曹魚等魚兒在網箱裏暢遊。在臨高縣西北部海域的華能臨高海上風電場,夯錘不停地捶打,鋼管沉樁慢慢地往海裡沉降。

我省立足海洋强省建設目標,以新質生產力賦能海洋經濟高品質發展——
向海圖強 打造“藍色經濟”新引擎

海南日報記者 孫慧

在陵水國家級沿海漁港經濟區,浩瀚的海洋上,漂浮著一個個圓形或方形的深水網箱,金鯧魚、軍曹魚等魚兒在網箱裏暢遊。

在臨高縣西北部海域的華能臨高海上風電場,夯錘不停地捶打,鋼管沉樁慢慢地往海裡沉降。不久的將來,這片海域將聳立起巨型“風車”群,禦風起舞。

在洋浦國際集裝箱碼頭,一艘裝載著原木、木薯澱粉、椰子等貨物的貨輪駛入洋浦港內,這艘貨輪從孟加拉經新加坡中轉,最後抵達洋浦,進口貨物從這裡上岸,然後被送往廠家。

一域觀全省,海南發展,離不開海。在加快建設海洋强省的當前,我省以新質生產力賦能海洋經濟高品質發展,依託海洋資源的“藍色經濟”愈加成為拉動我省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培育藍色引擎

加速佈局現代海洋產業版圖

4月28日,華能臨高海上風電場的1號風電機組完成安裝,立於碧海之中迎風轉動。這也標誌著該項目進入批量化、大規模安裝階段,預計年底實現全容量並網投產。

根據相關規劃,“十四五”期間,我省將在臨高、儋州、東方、樂東、萬寧等沿海市縣規劃建設11個海上風電場,單個場址規劃裝機容量為50萬千瓦至150萬千瓦,建設規模為1230萬千瓦。

海風不僅吹來了清潔能源,更驅動了一個千億級產業崛起。依託良好的風能資源和自貿港政策優勢,我省加快佈局海上風電產業,積極探索“海上風電+海洋牧場+制氫儲能”發展模式,相繼引進東方電力、上海電氣、明陽智慧、遠景能源等4家整機龍頭企業,圍繞海上風電裝備產業鏈上下游引進葉片、塔筒鋼結構、海纜、新型儲能裝備、海上施工等產業鏈上下游的製造企業。

圍繞海上風電產業,東方市、儋州市等有條件的沿海城市突出“集羣化開發”思路,發展風電裝備製造、研發、運維等產業,儋州洋浦、東方海上風電裝備製造基地等一批產業集群正協同並進。

除了海上風電裝備,海南還在海洋牧場、海洋航運物流、海洋油氣等“新藍海”產業不斷挺進,搶抓新風口,跑贏“變大為强”新賽道——

在樂東龍棲灣國家級現代智慧海洋牧場,“普盛海洋牧場6號”即將投入使用。這是一艘集生態養殖與休閒旅遊為一體的新型養殖平臺,具有休閒、娛樂、住宿等功能,可實現多產業融合發展。

在洋浦國際集裝箱樞紐港,擴建工程將新建4個20萬噸集裝箱泊位和1個15萬噸集裝箱泊位。港口航線已開通集裝箱航線47條,港口輸送量5年增長了2.3倍。

在陵水海域,中國海油又傳來喜訊,探井測試無阻瓦斯流量超1000萬立方米每天,標誌著我國超深水超淺氣層領域勘探獲重大突破。

從淺藍拓向深藍,海南的現代海洋產業版圖正在不斷擴大中。

創新引領發展

著力打造深海科技創新高地

“深海勇士”號4500米載人潜水器、“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潜水器、大型深海超高壓類比試驗裝置等海洋科技重大裝備入駐三亞崖州灣科技城……在三亞崖州灣科技城,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探海利器”,正助力中國逐夢深藍。

立足資源稟賦,海南充分發揮海洋“深度”優勢,著力打造深海科技創新高地,發展以深海科技為代表的深海產業,壯大海洋科研實力,為發展海洋經濟提供科技支撐。

圍繞“深海”主題,海南相繼引入中國科學院深海所、海南省深海技術創新中心、深海科技創新公共平臺等國內頂尖科研院所、重大基礎設施平臺落戶。“兩船兩器”“深海一號”“海洋立體觀測網”和“海洋大資料中心”等一批重大深海裝備啟動運行。

三亞崖州灣科技城成為全國深海科研力量的集聚地,聚集約1000家海洋產業類企業,產業涉及深海裝備研發、深遠海水下試驗調查、深海藍碳研究等,深海科技產業群已經初步形成。

深海科技創新成果持續轉化,產生效益。科考船搭載“深海勇士”號、“奮鬥者”號等載人潜水器從海南出發,向深淵探索。崖州灣科技城入駐科研單位研發的深海裝備關鍵技術撬動沙特市場。

南海之濱,一艘滿載高水准自主創新成果的“巨輪”駛向深藍,以科技創新促發展,為我省海洋經濟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向海洋要未來

築牢藍色生態安全屏障

海洋是資源寶庫,也是戰畧要地,推進海洋强省建設,海南如何保持高品質海洋生態環境,以此促進海洋經濟高品質發展?

尤其是在加快建設自貿港背景下,海南也面臨資源環境約束趨緊,陸海生態系統保護難度加大等挑戰,加强生態修復,做好自然資源要素保障,服務海洋經濟發展尤為重要、迫切。

對此,海南正在以行動答題,證明發展與保護,並不是矛與盾的關係。

以規劃為引領,陸海統籌海洋產業佈局,包括優化調整養殖用海空間佈局,規劃建設休閒型、養護型、增殖型海洋牧場;優化港口層次結構和佈局,以“四方五港”為重點推進港口資源整合,加快構建佈局完善、功能互補、錯位發展的全省港口一體化發展格局;擇優集約發展海上風電等沿海工業,優化濱海旅遊開發佈局,統籌濱海旅遊資源開發,形成環島北部歷史文化旅遊帶、東部休閒運動旅遊帶、南部休閒度假旅遊帶和西部生態觀光旅遊帶等四大濱海特色旅遊集聚帶。

加强山海聯動、一體推進自然資源保護與修復。構建“兩空間內部一紅線”近岸海域總體佈局,强化岸線綜合保護利用,分類分段精細化管控,持續推進海岸線生態整治修復、美麗海灣建設,啟動珊瑚礁生態保護修復三年行動,推動海上環衛全覆蓋,進一步擦亮海洋生態底色。

我省還在全國率先出臺《關於加强海洋旅遊業用海要素保障和服務管理的若幹意見》,從强化國土空間規劃引領和管控、規範旅遊用海論證審批和加强旅遊用海生態保護和監管等三個方面明確了潜水、遊艇、海水浴場等海洋旅遊活動用海要素保障和服務管理政策,突出對自然岸線和珊瑚礁保護力度。

海洋資源稟賦得天獨厚,廣袤海洋蘊藏無限發展潜能。向海洋要空間、要資源、要效益,海南“藍色經濟”正破浪前行。

(本報海口6月7日訊)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