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底,研發智慧靜脈用藥調配機器人(以下簡稱配藥機器人)的四川傑仕德科技有限公司收穫了兩筆省外意向投資,額度達6000萬元,這超出了公司董事長易基剛的融資預期,他直言:“行業很‘熱’。”
熱潮奔湧而來,中國機器人早已跑出加速度。我國已連續10年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在全球的裝機份額從2012年的14%提升至2022年的52%。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一季度,國內機器人領域發生融資案例59起、涉及融資金額45.22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26.92%和51.72%。
四川也迎“風”而上。在工業機器人、醫療機器人、人形機器人等多個細分賽道,均有川企嶄露頭角。新賽道上,川企如何搶得先機?記者對此進行了走訪調研。
A
家底如何?
已集聚上百家機器人相關企業和21家規上主機企業
每小時可配製200袋靜脈輸液藥液,效率是人工的3—4倍。近日,記者走進傑仕德科技,看到了這款配藥機器人:外觀像普通的立式櫃,內部卻“長著”一雙雙“巧手”,能快速將藥劑瓶切開,再將針管插入選取藥液,然後精准混合到輸液袋中……
易基剛介紹,傳統的靜脈用藥調配由人工完成,不僅容易造成職業傷害,而且工作量極大,我國每年的靜脈用藥量在百億袋以上,需要數以百萬計的護士參與配藥。“現時公司的配藥機器人已在省內外10餘家醫院上崗。”
同樣瞄準醫用領域,布法羅機器人科技(成都)有限公司已在康復機器人賽道深耕10餘年,其拳頭產品是可以“穿在身上”的外骨骼機器人,其中一款“下肢步行外骨骼機器人”在全國首批獲得認證。
“這款機器人可幫助脊髓損傷、癱瘓人群站立行走,也適用於康復治療。”該公司執行總經理範新華介紹,現時該產品已在上百家醫院使用,包括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301醫院)等,市場佔有率在70%以上。
在工業機器人賽道,四川也不乏“隱形冠軍”。以研發機器人控制器起家的成都卡諾普機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經過12年發展,已成為國內焊接機器人領域的“隱形冠軍”,市場佔有率在國內近15%。
今年大熱的人形機器人,四川也有佈局。今年3月,四川啟動人工智慧重大科技專項首批項目,其中就包括“人形機器人關鍵技術研發與應用示範”。一個月後,成都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有限公司落地成都,這是我國中西部地區首個人形機器人新型研發機構。
“現時在工業機器人賽道,長三角、珠三角等地產業鏈已經成熟,但人形機器人的發展還處於早期,產業格局尚未完全定型,四川有很大發展機會。”創新中心負責人、成都睿樂達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睿睿坦言,下一步創新中心將加快科技攻關,爭取儘快有人形機器人整機產品上市。
總體來看,四川機器人產業已具備一定基礎。現時,在機器人相關領域,全省已有上百家企業,規上機器人主機企業21家。特別是在工業機器人領域,四川自2014年佈局以來,已形成成都龍潭寺、成都高新區、綿陽經開區、宜賓三江新區等共同發展的格局,構建從關鍵零部件、機器人本體、系統集成到終端應用的完整產業鏈條。
B
科技如何?
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聯手,尋求核心技術突破
機器人被譽為“製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但在核心技術層面,仍存在“卡脖子”現象。川企如何闖關奪隘,突破科技難關?
卡諾普副總經理鄧世海2012年從通信工程專業畢業,當年就遇到創業的第一大難題:從零開始做機器人,减速器、伺服電機、控制器這三大覈心零部件都要進口,這幾款零件買下來和購買機器人整機的費用差不多。最後公司選擇調整方向,從工業機器人覈心零部件做起。
“我們走的是一條從單一零部件研製到單一控制系統研發、再到感測器以及整機製造的技術路線。”鄧世海介紹,控制器相當於機器人的“大腦”,公司以此入手,實現控制器的國產化,力爭把工業機器人的價格“打”下來。在技術攻關方面,公司依託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中國科學院成都分院等高校院所科研力量,加强產學研合作,多年蟬聯國產機器人控制器銷量第一。
記者調研發現,在尋求核心技術突破的道路上,不少企業都選擇與高校科研機構強強聯手,推動產學研深度合作。
“我們的科研團隊由臨床一線專家和高校院所專家組成。”易基剛說,在臨床進行“真槍實彈”的應用後,公司會根據臨床需求及時調整優化產品。
而脫胎於電子科技大學的創業公司——布法羅,從成立之初就具有創新基因。範新華介紹,作為電子科大機器人研究中心產業化基地,2015年起,公司和醫院專家合作建立醫療團隊,成立中國康復醫學會智慧康復專業委員會,圍繞臨床需求開發產品。
不過,和發達省份相比,四川機器人領域的創新平臺仍然偏少。“四川尚無國家級機器人創新平臺,現有省級機器人創新平臺主要以機器人應用研究為主。”四川大學智慧交叉科技研究中心主任章毅建議,下一步要在機器人作業系統、技能學習與發育進化、情感識別等前沿技術加强科技攻關,同時在高性能感測器、驅動器、能源總成等關鍵零部件和系列整機方面加快研發。
C
難點在哪?
最難的不是從0到1,而是從1到100,實現大規模商業化落地
當前,機器人產業“百花齊放”,也有業內人士指出,一些產品功能定位不够清晰,沒有找到真正的應用場景,容易在資本市場上曇花一現。
“最難的不是從0到1,將科技變為產品,而是從1到100,實現大規模商業化落地。”範新華發現,高校要做出樣品其實很快,但從樣品變成產品、再變成商品,需要考慮消費者的接受度、實用性、產品價格等各方面因素。公司產品已在臨床推廣應用多年,但仍在持續打磨。“近3年來,我們不斷對外骨骼機器人陞級反覆運算,比如讓操作更加簡單、步態控制更自然、匹配度更强、訓練模式更豐富,同時生產成本更低。”範新華說。
由於科技成熟度、成本、安全性、行業標準等問題,現時醫療機器人的應用仍處於起步階段。以靜脈配藥機器人為例,現時在醫院的滲透率還不到2%。
為了打開市場,傑仕德科技選擇與成都市第一人民醫院、成都市溫江區人民醫院合作,打造行業示範模範。“很多醫院最看重的是產品能否真正解决臨床需求。”易基剛介紹,把模範樹起來才有說服力。
在工業機器人賽道深耕10餘年後,卡諾普已拿下了比亞迪、富士康等眾多客戶。鄧世海透露,這背後的秘訣是打“持久戰”。
“產品一般先給客戶試用,剛開始即便符合產線要求,也不一定能進入採購目錄,因為很多大客戶手中都有多家供應商,企業要鍥而不捨、長期跟踪,一旦有替補機會就要立刻抓住。”鄧世海說。
還要善於尋找新機會。2021年,卡諾普决心跳出焊接領域,現時公司已經研發生產了50多種單一型機器人,涵蓋焊接、機床上下料、搬運、碼垛等多個領域,今年還全力開拓新能源汽車、光伏、電子等新賽道,預計年內將有10多款新機器人問世。
布法羅也在尋找第二增長曲線。近日,公司已在開發適用於個人的康復機器人產品。“我們將聚焦銀髮經濟,開發老人照護類居家產品。預計下半年會推出3—4款相關產品。”範新華說。
D
短板在哪?
產業佈局較晚,規模偏小,應用場景不足
《中國機器人技術與產業發展報告(2023年)》顯示,我國機器人優質企業重點分佈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地區。其中,北京、深圳、上海的機器人產業實力最為雄厚。
“與廣東、上海、江蘇等發達省份相比,四川機器人產業佈局較晚,現時僅有成都、綿陽等2個機器人專業園區,並且產業規模偏小,產業配套率較低。”章毅指出。
由於應用場景不足,一些機器人還面臨“牆內開花牆外香”的局面。“公司的焊接機器人在省內的銷售額占總銷售額的比重不到5%,整個西南地區也只有8%左右。”鄧世海透露。
有差距,也意味著有巨大發展空間。“特別是西部省份,機器人市場機會多且競爭相對較小,川企大有可為。”章毅建議,下一步,政府部門要完善支持政策,搭建機器人應用推廣平臺,組織產需對接,加大機器人在工業、康複治療、家庭服務、教育娛樂等消費場景應用,促進機器人企業加快發展。
在市場開拓方面,可以借鑒發達省市經驗。“康復機器人的主力市場還是在社區和家庭。”範新華舉例,近3年上海已建成上百家社區康復中心,為社區殘障人士免費提供康復器材、康復健身指導,其中不乏康復機器人。四川可以借鑒相關經驗,通過政府引導、民間資本和金融力量的共同參與,在社區日間照料中心推廣康復智慧設備,讓老人在家門口享受服務。
高昂的成本與售價也是制約機器人推廣的主要難題。“可以借鑒廣東等地的醫療設備租賃模式。”易基剛建議,金融租賃平臺可以根據醫院要求購進選定的醫療設備,由醫院在使用期內分期支付一定租金,可以極大緩解醫院和地方財政資金壓力。
緊牽應用場景這個“牛鼻子”,日前成都已提出,將以人形機器人進世園會為節點,開展機器人“十進”活動。企業也注意到一些可喜訊號:在全省製造業“智改數轉”和新一輪大規模設備更新的背景下,整個市場更“熱”了。
“連做五金加工的企業最近都主動上門要購買設備。”鄧世海分享了一個好消息,公司的工業機器人近日已進入四川省製造業智能化改造數位化轉型供應商(第一批)名單,這讓公司的路更寬了。(記者史曉露)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