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萬千氣象看四川”二季度集中採訪活動報導組走進川渝高竹新區,瞭解重點專案建設情況。記者韋維攝
點比特:川渝高竹新區
“這頭是四川,那頭是重慶,沿著這條盤山路向上,你們就不停地在川渝兩地穿越。”6月3日,小雨過後,華鎣山和銅鑼山籠罩在霧氣中,“萬千氣象看四川”二季度集中採訪活動報導組來到兩山之間的川渝高竹新區,在登上胡家梁子觀景平臺時,體驗到了獨特的“穿越感”。
站在觀景平臺遠眺,連片的廠房、起伏的山峰、平整寬闊的道路,一座掩映在山水間的現代化新城在煙雨朦朧中若隱若現。
2020年12月29日,川渝兩省市政府共同批復設立川渝高竹新區,新區囊括四川省廣安市鄰水縣高灘鎮、壇同鎮和重慶市渝北區茨竹鎮、大灣鎮部分行政區域,成為全國首個跨省域共建新區,承載著探索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的重大歷史使命。
如今近5年過去,從籌備到設立,再到實施改革探索、加快發展,川渝高竹新區到底試出了什麼?
縱深改革打破看不見的壁壘
“說起方便,不說其他的,光是辦稅,就巴適得很。”說起川渝高竹新區成立後帶來的變化,園區企業四川逸致科技有限公司的財務負責人楊瑤十分感慨,“以前辦稅要到重慶渝北城區,駕車單程就要1個小時,如今在新區就可以辦,騎電動車5分鐘就到了,既節約時間,還省了路費。”
川渝高竹新區在四川省廣安市鄰水縣和重慶市渝北區交界處,雖然兩地只有一步之遙,但長期以來,大到投資興業、拆遷安置,小到水電供給、個人醫保,兩地政策都存在較大差距,無形的行政壁壘,給當地群眾和企業帶來了諸多不便。
隨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推進,這一切有了改變。“推進改革就是要打破行政壁壘,在區域內形成一體化的管理服務體制,推動改革創新。”川渝高竹新區黨工委專職副書記李佳告訴記者,按照“一家親、一盤棋、一體化”理念共建的新區,嘗試破題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
2021年10月掛牌運營的川渝高竹新區稅費征管服務中心是其中一個案例,該中心探索打破行政壁壘、層級界限和空間分割,打通了跨省(市)辦稅服務“最後一公里”。“本著政策從優、程式從簡、稅負從輕的原則,我們逐步統一川渝兩地118項稅費征管差异事項,現時已統一67項。”川渝高竹新區稅費征管服務中心主任潘縉生介紹。
隨著新區建設提速,企業相繼入駐,各種探索跨省域一體化運行的利企便民服務機構紛紛掛牌運行。首家跨省域辦電實體化機构——川渝高竹新區供電服務中心、首個跨省域聯合運行的醫保經辦服務平臺——川渝高竹新區醫保服務站正式運行……
“此外,川渝高竹新區綜合政務服務中心等機构也將投入運營。”川渝高竹新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當地還將深化項目審批、市場監管、金融服務、綜合法務等領域改革,重點推進醫保、社保、能源、通信等民生領域改革,讓更多改革成果惠及企業和羣衆。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盛毅表示,川渝高竹新區的改革探索,將為川渝毗鄰地區乃至四川開發區、新區建設提供寶貴經驗。
優勢互補打造看得見的產業集群
早在川渝高竹新區成立之前,鄰水縣就發揮毗鄰重慶的優勢,發展汽車零部件產業。川渝高竹新區的設立,為企業帶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
紮根新區多年的四川億耐特新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趙民成深有感觸。“我們是一家為重慶車企做配套服務的企業。”趙民成表示,現時,企業不僅可以擇優選擇四川或重慶的產業扶持政策,還能享受當地工業用地成本、水電氣要素等優惠。“我們算了一筆賬,新區工業用地成本要比重慶、成都低50%左右,水電氣要素成本要低15%以上。”
2021年底,川渝兩省市出臺《關於支持川渝高竹新區改革創新發展的若幹政策措施》,總共“28條”,包括支持發展主導產業、支持創新能力建設、支持開放平臺建設、强化用地用能保障、加强財稅金融支持等,覈心要義濃縮為一句話“成本就低不就高、政策就高不就低”,為企業入駐、項目落地提供全週期的保障。
經濟要素跨省市高效流動初見成效,推動兩地特色優勢產業相融共促。川渝高竹新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現時新區累計入駐企業205戶,投產企業89戶,比新區成立之初新增一倍。其中,汽車零部件企業占80%,絕大部分產品為重慶汽車產業配套,初步形成了汽車製造配套產業集群。
傳統產業相融共促,新興產業集羣也在日漸成形。距離四川億耐特新材料有限公司幾公里,是川渝高竹新區科技創新基地。該項目運營方是四川發展川渝合作產業園實業有限責任公司,據工作人員班宇介紹,現時,基地產業孵化區已經建設完成,科創服務區和綜合配套區也在加快建設,吸引了清華大學、重慶大學、電子科技大學等一眾高校入駐。“這將為當地發展先進製造業提供幫助。”
產業日趨興旺,新區的生活配套也在不斷完善。報導組行走在新區道路上,除廠房外,還看到多棟新修的住房公寓,川牌、渝牌小轎車整齊排放,商超、小賣部等隨處可見,一個融合生產生活、基礎設施完善的新區正在形成。(記者高杲)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