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加快建設“陸海空”三大科創高地,打造新質生產力重要實踐地

海南 39℃ 0
摘要:涉南繁種業經營主體收入總額突破百億元、千家海洋產業類企業集聚崖州灣、商業火箭“排隊”待發、海上風電產業集群成型起勢……從一粒種子,到無垠海洋,再到浩瀚宇宙,近年來,我省充分發揮“三度一色”等比較優勢,不斷培育壯大具有海南特色的新質生產力,加快建設“陸海空”三大科創高地,加强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努力“向種圖強”“向海圖強”“向天圖強”“向綠圖強”“向數圖強”,打造新質生產力重要實踐地,推動自貿港高品質發展。

海南加快建設“陸海空”三大科創高地,打造新質生產力重要實踐地
向“新”而行以“質”致遠

海南日報記者陳彬

涉南繁種業經營主體收入總額突破百億元、千家海洋產業類企業集聚崖州灣、商業火箭“排隊”待發、海上風電產業集群成型起勢……

從一粒種子,到無垠海洋,再到浩瀚宇宙,近年來,我省充分發揮“三度一色”等比較優勢,不斷培育壯大具有海南特色的新質生產力,加快建設“陸海空”三大科創高地,加强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努力“向種圖強”“向海圖強”“向天圖強”“向綠圖強”“向數圖強”,打造新質生產力重要實踐地,推動自貿港高品質發展。

發揮優勢,佈局三大未來產業

發展新質生產力,海南最大的優勢何在?答案是“三度一色”,即溫度優勢、深度優勢、緯度優勢和綠色優勢。

對於海南的“溫度”,南繁基地的全國各地科研工作者們感受最為深刻。每年冬春,全國800多家科研單位和種子企業的8000多名科研人員來到南繁育種、制種。26.8萬畝的土地,繁育出全國70%以上的農作物新品種。

“海南獨特的氣候有利於農作物加代繁殖,在湖南培育新品種一般要花8年,在南繁時間可以縮短一半。”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省農業科學院黨委書記柏連陽說。

作為“南繁矽谷”的重要組成部分,三亞崖州灣科技城正加速建設,各類科技創新要素不斷集聚。

2022年,國家耐鹽鹼水稻技術創新中心總部在三亞崖州灣科技城掛牌成立,該中心108畝覈心科研試驗基地日前已投入使用,這是我國首個室外大田條件下周年全時、多鹽度、規模化耐鹽鹼水稻專業化科研試驗基地,可全面支撐耐鹽鹼水稻基礎研究、種質創制、品種選育、精准鑒定、示範展示、科普宣傳等需求。

目前國內20多家頂尖農業科研院所及高校分支機搆已入駐崖州灣科技城,常年開展南繁科研育種工作,集聚在此的種業創新企業有2800餘家,助推全省南繁產業產值突破120億元。這裡孕育的水稻、玉米、大豆、棉花以及蔬菜、魚類等新種良種,不斷從實驗室走向大田大湖。

同在崖州灣科技城內,“深度”優勢也發揮著巨大的“磁吸效應”。利用毗鄰深海的區位優勢,中國科學院深海所等國內頂尖科研院所相繼落戶,通過創建公共服務平臺等模式創新,讓崖州灣科技城像一塊“磁石”一般,聚集了約1000家海洋產業類企業。

將目光由崖州灣延展開來,可以看到四面環海的海南,正抓住海的資源,把握海的優勢,不斷尋求向海圖強。近年來,“兩船兩器”“深海一號”“海洋立體觀測網”和“海洋大資料中心”等一批重大深海裝備在海南落地和運行;科考船搭載“深海勇士”號、“奮鬥者”號等載人潜水器頻頻自海南出發,向深淵探索。

而坐擁我國現時唯一的商業航太發射場,海南借助“緯度”優勢,在航太領域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現時,星際榮耀、星河動力、藍箭航太、天兵科技、中科宇航等許多國內頭部商業航太企業,已經進駐或計畫落地文昌國際航太城。此外,海南國際商業航太發射中心今年將實現常態化發射,眾多火箭公司已經展開競爭。

聚鏈强鏈,搶抓新賽道新機遇

瞄準產業新賽道,海南正加快佈局,海上風電、生物醫藥、晶片設計製造、石化新材料等新產業、新項目近年來相繼開工或投產。

去年11月,以電晶體晶片為主導產業的海南航芯高科技產業園項目在海口竣工投產,這是海南發展電子資訊製造業的重大破局性、引領性項目,規劃建設20條生產線,包括10條電晶體功率模組生產線和10條晶片封測生產線。

晶片作為電子設備的“心臟”,無疑是新質生產力的重要代表,也是海南佈局數字經濟的重要抓手。海南航芯項目從簽約到開工僅115天,從開工到竣工僅用了18個月,以海南航芯的“鏈主”企業為依託,海南電子資訊製造產業“鏈”上發力,正加速集羣成勢。

當前,數字經濟正全面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我省大力支持海南生態軟體園、海口復興城等園區走專業化、特色化發展道路,著力發展動漫遊戲、物聯網、區塊鏈、數位貿易等重點產業。2023年全省數字經濟覈心產業實現營收超1400億元,互聯網企業註冊總數達到5.2萬家,向數圖強邁出堅實步伐。

首個6萬噸碳捕集項目開工、博鼇近零碳示範區運行、首筆生態產品總值(GEP)貸、首單藍碳交易落地……作為全國生態環境最優的省份之一,海南最大的本錢在生態,最大的潜力在生態,向綠圖強也成為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的必由之路。

緊抓新領域新賽道蘊藏的新機遇,我省因地制宜發展海上風電、光伏、智慧製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打造綠色低碳供應鏈、產業鏈。去年全省新能源汽車在新增車輛中占比超50%、全國第一,保有量占比全國第二;全省清潔能源裝機占比達78.5%。

新質生產力加持下,新興產業“生强枝”,傳統產業也在“發新芽”。如今,越來越多的企業正在加快數位化、綠色化轉型。

在海南金盤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海口數位化工廠內,工人們只需在手機端點擊操作,電磁線和絕緣材料就被無人運輸車準確送到了指定的生產線上,工廠內已經實現了電信5G訊號全覆蓋,不僅可實現24小時高效工作,同時也節省了整體人工成本。

臨高金牌港開發區在新型建築產業生態打造上持續發力,不斷强鏈補鏈,增强園區企業產品的科技含量;通過工業互聯網數位科技的應用,幫助企業實現降本增效,增强產品競爭力。現時,園區已簽約進駐裝配式建築企業38家,其中新型建築企業30家。

鼓勵創新,企業迸發澎湃動能

3年時間,從“新人”成長為“小巨人”,這是海南蘇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蘇生生物)的進階之路。

於2020年落戶海口國家高新區的蘇生生物,瞄準運動損傷領域,致力於開發精准治療的先進醫療器械,在多個全國甚至世界級骨科難題上取得突破,於2023年獲批第五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稱號。

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覈心要素。如何發揮企業科技創新主體作用?近年來,我省採取了一系列有力舉措推進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如實施高新技術企業提速擴容工程、推行企業科技特派員制度、設立科技成果轉化投資基金等。

此外,深入推進實施高新技術企業“精英行動”,分層次擇優培育一批標杆企業,以“領軍企業”“瞪羚企業”“種子企業”為抓手,逐步建立起既有創新龍頭又有專精特新的高新技術企業“精英梯隊”。

良好的激勵機制和營商環境,讓企業自主創新有了更多“底氣”——

蘇生生物逐步建成了生物力學、細胞藥物實驗室和GMP生產車間,以及完整的臨床幹細胞製備和品質控制標準化體系;

同為“小巨人”企業的海南神鬼玩家科技有限公司,結合公司發展戰略進行長線研發,與武漢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航空航太大學等高校長期合作。“公司還發揮廣東、海南‘雙總部’優勢進行异地研發,聚焦深海潜航器和筦道機器人等領域進行‘針尖式’創新。”該公司董事長陳鋆表示。

以專破局、以精立業、以特求强、以新賦能,我省高新技術企業的多項科技內容填補市場空白,發展優勢不斷凸顯,逐漸成為海南自貿港建設“新生力量”,為新質生產力發展蓄勢賦能。

(海南日報海口6月1日訊)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