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省政府召開新聞發佈會,解讀《江蘇省生態環境保護條例》。《條例》是江蘇生態環境領域具有統領性、基礎性的綜合性法規,將於6月5日世界環境日當天正式施行。
新增“生態”二字,突出“保護修復”
省生態環境廳廳長蔣巍介紹,與2018年被廢止的《江蘇省環境保護條例》相比,《條例》最大的變化是名稱上新增了“生態”二字,並專設“生態保護修復”篇章,全面規定生態保護、生態修復、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生態補償、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等內容,生態保護修復工作實現有法可依。
生態保護方面,《條例》把生態作為一個生命有機體,規定建立自然生態保護修復行為負面清單制度;省政府應當定期開展生態狀況調查,省生態環境首長部門應當定期公開生態狀況;省生態環境首長部門應當建立健全長江等重要江河湖庫的水生態監測網絡,開展水生態狀況評估,保護長江生態;縣級以上地方政府應當推進生態安全緩衝區建設。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條例》規定,省生態環境首長部門應當組織編制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畧和行動計畫,開展生物多樣性監測,編制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外來入侵物種名錄和生態環境質量指示物種清單。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方面,《條例》規定,造成生態環境損害的組織和個人應當承擔損害修復和賠償責任,明確可以開展替代修復。
《條例》明確,自然資源部門統籌國土空間生態保護修復工作。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孫衛東表示,自然資源部門將加快健全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細化空間管控和環境保護相關要求,不斷提升生態環境和空間品質,推動形成“生態優先、帶圈集聚、腹地開敞”的“兩心三圈四帶”國土空間總體格局,把省域國土空間布得更“優”。持續强化資源保護和要素保障,採取“長牙齒”的硬措施,嚴守耕地保護紅線。會同有關部門嚴格落實生態空間管控要求,共同做好生態保護紅線監管。提高土地、海洋、礦產等資源要素配寘效益,推進項目用地“應保盡保”,把資源安全底線守得更“牢”。以規劃為引領、以“山水工程”為重點、以國土空間全域綜合整治為抓手、以海洋保護修復為突破,加快構建從陸域到海域、從山頂到海洋的保護治理大格局,把美麗江蘇底色繪得更“綠”。更大力度探索多元化、永續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深入開展生態保護修復典型案例評選,强化示範引領,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生態保護修復的合力,把自然資源資產權益護得更“好”。
强化污染防治,打擊環境違法
加强生活汙水處理和垃圾處理等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是落實生態環境保護要求的重要內容,也是《條例》第四章“環境污染防治”的重要內容。“我們將圍繞《條例》貫徹實施,繼續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持續加强城鎮生活污水和垃圾的處理工作。”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副廳長陳浩東說,今年省住建廳與省生態環境廳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快提升城鎮生活污水集中收集處理水准的工作方案》,加快推進城鎮污水收集處理設施建設,實施污水管網整治提升攻堅行動,加强“汙水處理提質增效達標區”建設,健全達標區長效管理機制,力爭到2025年,全省縣級以上都市建成區60%以上面積建成“汙水處理提質增效達標區”,其中蘇南地區達到80%,並且要建設一批達標都市。
今年,我省將穩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全鏈條處理體系建設。完善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系統,推進垃圾分類社區質效提升、垃圾分類與再生資源“兩網融合”、有害垃圾區域全量統籌處理;實施生活垃圾分類轉運體系建設提升專項行動,推進垃圾轉運設施多功能、綜合型建設改造和收運體系集約化、精細化運行;完善垃圾處理設施體系,加快補齊廚餘垃圾、裝修垃圾處理能力短板,提高垃圾治理减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水准。
為加强水環境源頭治理,今年我省將在持續推進工業、生活、農業等污染源頭治理的基礎上,更加突出流域系統治理。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錢江說,將深入打好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全面推進新一輪太湖綜合治理,統籌實施江北運河沿線生態環境綜合治理,以更高標準、更大力度打好碧水保衛戰。
《條例》新增禁止排污組織通過雨水排放口偷排污染物條款,拓寬“以逃避監管的管道排放污染物”違法行為內涵,嚴厲打擊偷排違法行為。“我們將以嚴的基調、‘零容忍’的態度,組織開展打擊危險廢物非法處置、污染源監測數據弄虛作假和廢水偷排直排違法犯罪專項行動,辦理一批典型案件,綜合運用行政處罰、撤銷資質、禁止從業等法律手段,嚴懲惡意環境違法行為。”蔣巍說,按照《條例》新的規定,對於排污組織未製定整改方案或者未消除環境風險隱患的,要依法給予行政處罰,全面加强環境安全風險的防控。
落實“雙碳”任務,推動綠色轉型
《條例》第五章專章規定綠色低碳發展,提出“建立健全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推進機制,落實碳達峰碳中和任務,推動能源消費總量和强度控制向碳排放總量和强度控制轉變”。
“我們立足自身職能,推動產業結構、能源結構等優化調整,做好《條例》貫徹落實工作。”省發展改革委二級巡視員許偉表示,將把推動“雙碳”工作作為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的引領,推動能耗雙控逐步轉向碳排放雙控,開展省“雙碳”試點示範,推動產品碳足迹等工作。把綠色低碳發展作為解决生態環境問題的治本之策,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生活方式。把能源革命作為生態環境保護的關鍵抓手,立足我省能源資源稟賦,推動能源生產消費管道綠色低碳變革。加强監測與評估,運用新技術新手段加强對能源消費、碳排放和美麗江蘇建設行程的監測與評估,為推動我省高品質發展提供決策依據。
農業農村是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領域。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孫翔表示,將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持續推動農業農村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加快建設新時代魚米之鄉。聚焦投入品减量化、生產清潔化、廢棄物資源化、產業模式生態化,科學推進化肥農藥减量增效,大力推廣生態健康養殖,加强農業廢棄物回收處置利用,推動生態低碳迴圈農業發展。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同步推進農業生產“三品一標”和農產品“三品一標”行動,發展鄉村休閒農業,深化農業領域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統籌强化農業資源養護。加快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全域整治、改善提升,研究制訂長效管護標準和機制,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標本兼治、常治長清。
森林對保護生態環境具有重要意義,除《條例》外,今年,新修訂的《江蘇省濕地保護條例》於5月1日起施行,《江蘇省濕地保護規劃(2023-2030年)》正式印發實施。省林業局副局長史新明表示,林業部門圍繞加强生態環境保護,科學實施國土綠化,推進全民義務植樹,抓好森林資源保護,加强森林防火、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為全省高品質發展厚植綠色基底。現時,我省建成國家森林都市9個、全國綠化模範市、縣(市、區)46個,全省林木覆蓋率達24.09%。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