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深度融入的橋頭堡——訪宣城市委書記李中

上海 36℃ 0
摘要:

  記者任俊錳

  當日採訪一結束,宣城市委書記李中便趕去了廣德。5月9日—11日,九都市政協共商長三角G60科創走廊更高質量發展第二輪第五次活動在廣德舉行,此次重要議題是促進長三角康養產業高品質發展,並成立九都市政協委員企業聯盟康養產業小組。

  宣城在哪?在安徽,它偏居東南;但若放在長三角地圖中,它則身居長三角要衝,地處長三角地理中心。區位上,宣城不僅是安徽唯一同時與蘇浙接壤的都市,也是上海“飛地”白茅嶺農場、軍天湖農場所在地,可謂滬蘇浙皖要素齊全。幾年前,安徽省委、省政府便學習借鑒滬蘇浙在太湖東岸共同打造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的實踐,在太湖西岸這片被稱作“長三角之心”的區域提出了規劃“一地六縣”產業合作區的戰略構想,其中宣城的廣德、郎溪就在六縣範圍。

  如何理解宣城之於安徽的意義?去年11月,安徽省委常委會在宣城現場辦公會上,明確賦予宣城“安徽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橋頭堡”的使命。稍早之前,宣城已在積極推進全域加入上海大都市圈。

 全域加入上海大都市圈

  記者:今年滬蘇湖高鐵將開通運營,宣城將如何用好高鐵紅利?

  李中: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畧,也是宣城發展的最大機遇、最大勢能、最大紅利。宣城發展最主要的方向就是融入滬蘇浙。滬蘇湖高鐵開通後,將為上海輻射長三角腹地乃至中西部地區開闢一條極其重要的中部廊道。宣城距離滬甯杭合4個中心都市高鐵車程基本都在1小時,處於4個都市圈的輻射交匯中心。現時宣城到上海需要從南京或杭州繞行,大約需3小時,二等座票價約220元;滬蘇湖高鐵開通後,宣城到上海時間約1小時、票價130元左右,不僅車程降低66%、票價也降了40%。作為滬蘇湖宣發展廊道重要節點都市,宣城將打造上海大都市圈西翼綜合交通樞紐都市,更好把區位優勢轉變為發展勝勢。

  為此,宣城正在“四面出擊”:最大程度發揮橋頭堡作用,有效承接上海輻射帶動;深度參與共建南京都市圈,落實黨政聯席會議和與江蘇省屬企業合作發展座談會議定事項;積極融入杭州都市圈,主動嵌入合肥都市圈創新鏈產業鏈,加强在新能源和智慧網聯汽車、人工智慧等領域合作,形成聯動效應。同時,加强與G60科創走廊、環太湖科創圈都市合作,借臺唱戲、借力發展。去年,在全省16個地市中,宣城經濟體量排名第十一,但滬蘇浙地區在宣投資實際到位資金914.9億元,居全省第三位。

  為連結滬蘇浙資源,去年以來,宣城全力推動規劃面積達85平方公里的長三角(宣城)產業合作區建設,其中廣德片區面向上海、杭州、湖州,宣州片區面向南京,郎溪片區面向常州、無錫。長合區今年1月獲安徽省政府批復,現時已納入2024年國家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重點建設項目。接下來,宣城將按照“一年打基礎、三年見成效、五年大發展”目標,推動落戶一批具有牽動性、標誌性的新質生產力項目,奮力將長合區打造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新地標”、新興產業“聚集地”、改革開放“試驗田”。

  記者:宣城為進入上海大都市圈,做了哪些準備?

  李中:宣城有望全域加入上海大都市圈,進入中國乃至世界都市圈發展的前沿地帶,令人振奮。

  融入上海大都市圈最關鍵、最基礎的工作,還是從規劃入手。宣城搶抓上海大都市圈規劃正在編制的契機,謀求將自身的功能、優勢、訴求和作用更加充分體現在其中。前期上海大都市圈規劃組專門到宣城調研,3月底舉行的上海大都市圈規劃2024宣城站研討會上,宣城提出的提升滬蘇湖宣科創走廊能級、加快長三角(宣城)產業合作區建設、推動滬皖共建長三角(廣德)康養基地等一批重要主張,得到與會成員充分認可。

  此前,宣城就已在對接上海中收穫紅利、嘗到甜頭。去年9月,在上海松江建設運營宣城市首家“科創飛地”——宣城(上海)科創中心,直接連結上海高端創新資源和科技成果,現時已有華晟新能源、宣城先進光伏技術研究院等入駐和擬入駐項目22個,正在跟進對接項目線索30餘個,積極構建“研發在滬、生產在宣;孵化在滬、落地在宣;引才在滬、用智在宣;總部在滬、投資在宣”的一體化發展模式。

 追趕江浙、爭先江淮

  記者:在宣城,為何經常聽到幹部群眾說起“追趕江浙、爭先江淮”這句話?

  李中:歷史上,徽商由古道“向東”進入蘇浙,如今宣城還保留著徽杭古道等十餘條古道。“向東看”是宣城這座城市開放基因的體現,“追趕江浙、爭先江淮”也正是這座城市新的願景和目標。提出這一願景和目標,旨在激勵全市上下拉高標杆、不甘落後,形成你追我趕抓發展的濃厚氛圍。

  近年來,我們搶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畧機遇,主動靠上去、精准接上去、全力融進去,積極推進全域加入上海大都市圈,有力推動宣城在安徽乃至長三角中的經濟地理格局發生顯著變化,正在實現從被動接受“虹吸”轉變為主動吸引滬蘇浙要素“溢出”。2023年共引進各類人才4.2萬人、同比增長31.7%,連續2年實現常住人口淨流入,連續3年入圍“中國都市人才吸引力百强榜”。

 記者:為持續“追趕爭先”,宣城還將如何做?

  李中:宣城堅持與滬蘇浙先發地區等高對接,早期重在基礎設施的等高對接,現在進一步拓展到制度機制的等高對接。我們主動與滬蘇浙地區聯系,建立了檔案交換機制,定期梳理滬蘇浙出臺的最新政策,編發《“先行先試”滬蘇浙政策簡報》,製定了22項學習轉化事項,採取“拿來主義”創造性借鑒使用,做到“滬蘇浙能幹、宣城就能幹”。接下來,我們將按季度梳理一批在滬蘇浙切實可行、在宣城同樣適用的政策清單,積極借鑒、複製、推廣,充分釋放改革開放的動力活力。

  為持續“追趕爭先”,我們還將抓好幾個方面工作:一是堅持把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作為最大機遇、最大勢能、最大紅利,全力推進“融圈進群”發展,全力承接滬蘇浙產業轉移和功能疏解;二是將項目招商投資作為經濟工作主旋律,持續推進新型工業化,充分發揮駐外招商局“尖刀連”作用,力爭招引落地更多50億元、100億元以上大項目;三是堅持把營商環境作為最重要的要素資源,努力打造全省辦事效率最高、辦事時間最短、辦事流程最簡、辦事麻煩最少的都市。

  打響宣城都市品牌

  記者:去年起,宣城定期召開政商懇談會,效果如何?

  李中:我們將優化營商環境作為增强區域競爭力的頭等大事,創新建立“政商懇談會”機制,每月首個週六召開,提前一周公告,企業自主報名參加,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帶頭接待懇談,並規定問題解决路徑、時限,如今正成為宣城嶄新的營商環境品牌和城市名片。去年1月至今年4月共舉辦16期,262家企業反映372個問題,除了9個正在推進,其餘均已辦結。

  政商懇談會不是一個簡單的會議,而是牽動宣城優化營商環境的抓手、平臺。最初政商懇談會每次邀請10家企業,現在不僅新增至15家企業,同時還在會上播放營商環境暗訪片,擴大為企業解决問題的範圍。市委、市政府總值班室電話也提供給所有規上企業負責人,有問題隨時反映,現時該舉措已納入安徽全省的“民聲呼應”辦理體系。

  政商懇談會只是宣城創新建立的“四個面對面”工作法之一,此外還有政策落地、要素保障、疏堵解難等面對面舉措,正在推動實現從“最近浙江”到“最似浙江”的營商環境之變。我們全方位推動思維理念、辦事標準、公共服務向滬蘇浙靠攏,實施了聘請仲介機構幫助中小企業申請優惠政策、建立每週六要素保障會商機制、工業項目用地“周轉池”制度等創新做法。去年全市新登記市場經營主體4.3萬戶、增長12.9%;簽約至開工、開工至投產的平均耗時在全省乃至長三角都處於領先水準。

  記者:在“大黃山”建設中,宣城將扮演怎樣的角色?

  李中:宣城自然生態優良,是安徽唯一、全國第七個“天然氧吧都市”;文化底蘊深厚,是全國唯一的文房四寶之城。去年年底,安徽省委、省政府出臺了《大黃山世界級休閑度假康養旅遊目的地建設行動方案》,將這一任務交給黃山、池州、安慶、宣城四地。這不僅是省裡交托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宣城把生態人文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的重要途徑。

  去年以來,我們緊盯滬蘇浙市場,聯動黃池宜(“宜”即安慶,別稱宜城)資源,重點圍繞融入上海大都市圈,著力打造“宣紙上的山水畫卷”,特別是把加快康養產業發展作為推進“大黃山”建設的特色優勢來精心打造,重點在廣德共建長三角康養基地。康養基地選取了廣德“最精華”的盧湖竹海國家水利風景區,規劃面積23.18平方公里。現時上海光明集團在牽頭編制康養基地規劃,省市縣三級組建了高規格工作專班,正在加快創建盧湖竹海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全力推進笄山溫泉休閒度假區、都市會客廳、甘溪康養示範村、和合生態園等重點專案建設,大力招引康養、醫療頭部企業,加快打造滬皖康養合作的示範標杆。

  同時,我們充分挖掘徽文化、紅色文化、文房四寶文化等內涵,加强古村落活化利用,推動特色工藝、非遺項目產業化,大力發展徽菜產業,不斷打響“大黃山”宣城品牌。

标签: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