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展覽找小語種導遊有點難人大代表建議培養優質導遊成為文博場館編外講解員

上海 15℃ 0
摘要:

  記者王海燕

  上周,西班牙遊客彼得在上海參觀完一家文化博物館,大加讚歎,卻也頗感遺憾。“本來想請一比特懂西班牙語的導遊為我們講解一下展品,但場館只提供自助語音導覽服務,而且只有英文的。”

  現時,上海正全力打造中國入境旅遊“第一站”,隨著外國遊客不斷增多,落地後的國際化公共服務需求隨之增多,小語種導遊和翻譯需求就是其一,而很多持證導遊卻無法承接這樣的服務。為此,市人大代表周衛紅建議,培養更多優質導遊成為文博、科技場館的編外講解員,一起講好“上海故事”。

  小語種導遊“持證無業”

  “在歐洲,大的博物場館基本都能提供外語導遊服務,可在上海,要請一比特外語導遊尤其是小語種導遊太難了。”來自義大利的遊客大衛說。

  據瞭解,上海博物館等很多場館均出臺規定,未經館方許可,任何組織或個人不得帶隊在館內講解。這些場館的講解員主要為本館培養的專職人員,人數有限,而場館提供的自助語音導覽講解服務一般只有中、英、法三種語言,無法滿足境外遊客的需求。

  “我們有一批國際化導遊人才,但未能充分發揮作用。”周衛紅說。資料顯示,現時本市持有電子導遊證的人員共有16000餘名,其中和旅行社簽訂勞動合同的全職導遊有5425名,兼職導遊有10630名。周衛紅認為,講好“上海故事”需要有多維度、全方位知識的傳播人才,尤其需要有一定上海歷史文化知識基礎的外語人才。而擁有中級導遊證及以上的導遊,從知識積累、政治素養、溝通能力、外語水準來看,都是講好“上海故事”的中堅力量之一。但除去現時在旅行社的5000多名全職導遊外,注册於導服中心的1萬多名兼職導遊基本無法正常進行帶團工作。

  周衛紅調研發現,在1萬多名兼職導遊中,至少有400多名小語種導遊,他們分別精通西班牙語、俄語、德語、阿拉伯語、義大利語、越南語、泰語、印度語、拉丁語等12種小語種,大多苦於無用武之地。

  精通俄語的曉佳三年前就考取了中級旅遊證,但她很少有機會帶團講解,也沒有什麼培訓機會,基本上處於“持證無業”狀態,“一年下來,就接到旅行社推給我的幾個帶團遊機會,長期不操練,功夫也廢了”。

  “上海有人才資源,卻無法完全匹配,發揮作用,事實上也是一種浪費。”周衛紅說。

  讓導遊成為編外講解員

  小語種導遊服務很受歡迎,而懂小語種的導遊,也需經過正規培訓方能上崗。記者注意到,為了滿足觀眾需求,本市也有場館正在探索編外輔助講解員的做法。去年,上海歷史博物館嘗試通過和部分組織合作,由旅行社選派中級以上(含中級)導遊,由上曆博進行專業知識培訓、考核,通過考核的,頒發講解資質證書。獲得證書的導遊即可帶團進入上曆博開展講解服務。

  “我們應培養更多優質導遊成為文博、科技場館的編外講解員。”周衛紅建議,借鑒上海市歷史博物館的做法,讓更多市級、區級博物館和文化場館向優秀導遊打開大門,就常年展陳內容對導遊進行培訓與考核,使他們能成為文化場館的輔助講解員,並嘗試向公眾開展可承受的付費預約講解服務,以補充原本純公益人工講解力量的不足。

  周衛紅還建議,參照“德國柏林公益微旅行”的做法,對於境外自由行散客常去的旅遊點比特,如外灘、陸家嘴、豫園商城等地區,設立雙語(中文+外語)公益講解崗位,進行定點定時講解。同時在境外遊客常用的社交平臺、旅遊攻略書籍推廣這種服務,讓更多境外人士真切瞭解和感受上海在服務細節上的溫度。

  針對周衛紅的這份建議,承辦部門日前給出答覆。市文旅局表示,將在總結經驗做法基礎上,探索更多文博場館和旅遊組織合作的管道,培訓更多文博場館基本展品義務講解員,緩解文博專業講解供不應求的情况,同時規範講解市場,减少不正規講解。

  “在旅遊資源集聚度高,深受海內外遊客歡迎的區域,可探索導遊志願講解服務,希望更多導遊參與到志願講解行列,豐富公益講解內容,提升都市溫度。”市文旅局表示,將鼓勵優秀導遊、特級導遊及參與往年金牌導遊培養項目的導遊,通過各種途徑、各種樣式將“上海故事”介紹給市民遊客,實現近悅遠來、主客共亯。

标签: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