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產業園區組織土地工業總產值超過85億元/平方公里產業鏈附加值不斷提高

上海 14℃ 0
摘要:

  記者吳丹璐葉宇

  嘉定安亭汽車城,外資企業安波福的工廠十分忙碌。受益於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主營車用連接器的安波福近年來業務增長迅速,2023財年中國區銷售額增長12%。

  這是新能源汽車普及後,汽車產業快速升級的真實情况。而這只是上海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一個縮影。資料顯示,2014年,上海產業園區的組織土地工業總產值為69.1億元/平方公里,十年後的今天,這一數據超過85億元/平方公里,四批55個特色產業園區組織土地產出近110億元/平方公里,產業鏈附加值不斷提高。

  產業升級對上海這座以工業為基礎發展起來的都市尤為重要。這是一個非常宏觀的命題。但記者走訪多家製造業企業發現,在從業者眼中,產業升級其實就是由一個又一個新的市場需求推動,協同創新、水到渠成的事情。

  鏈主開道

  四十多年前,當第一輛桑塔納在上海誕生時,全車僅有4個零部件能在本土生產;而現在,中國的汽車產業已經做到了完全自主可控。造車,帶動了汽車製造、汽車資料等多個基礎行業的發展陞級。

  在這一過程中,整車企業作為鏈主的拉動作用功不可沒。上汽是中國本土最大的整車企業,可以說,上汽的產品反覆運算,就是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的發展印證。“上汽每一輛整車都需要上萬個零部件裝配而成,現時所有零部件已經基本實現國產化供應。”上汽乘用車臨港基地的工作人員表示。

  但國產化還遠遠不夠,新的挑戰放在汽車產業面前。“過去我們大學都是學的機電專業,現在這個專業已經被市場拋弃了。”上汽研發總院捷能公司首席運營官徐璐用開玩笑口吻說的一句話,卻道出了現在汽車產業發展的統一趨勢——全面新能源化。

  早早看到這一趨勢的上汽,自十多年前就開始佈局轉型。2010年,上汽開始佈局插電混動科技領域,並將其視為值得長期投入的科技持續深耕。2017年,上汽自主研發的第一代EDU混動科技斬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是新能源科技首次獲得國家級科技獎項。

  現在,上汽已經形成了“上汽星雲”純電專屬系列化平臺、“上汽珠峰”機電一體化架構、“上汽星河”氫能源專屬架構等三大整車科技底座,以及“藍芯”動力總成系統、平臺化“魔方”電池系統、“綠芯”電驅動系統、“銀河”全棧智能車解決方案等四大關鍵系統科技底座。

  這些新技術、新產品背後,是零部件企業的集體轉型。在前不久上汽智己剛剛發佈的新車型上,用戶已可以選配准900伏超快充電池,這是行業內首次固態電池量產上車。徐璐介紹,嚴格來說,固態電池屬於化學領域,並不是上汽的優勢研發領域,上汽是在近十年前開啟與清陶能源的合作,從而大大加快了固態電池科技的研發落地。

  現時,智己車型搭載的電池雖然仍屬於“半固態電池”,但效能已較三元鋰電池有大幅改善。其電池容量達到了133千瓦時,峰值充電功率達400千瓦,CLTC續航里程超過1000公里。據介紹,上汽將實施“三步走”戰畧,逐漸實現全固態電池的量產上車。

  協同創新

  汽車新能源化的影響不止於汽車產業。

  2017年,中國汽車產量超過2900萬輛,新能源汽車連續三年位居世界第一,也正是這一年,寶鋼股份吸收合併武鋼股份,強強聯手。兩年後,以吉帕鋼為覈心的系列產品問世,寶鋼汽車板品牌家族初現雛形。

  作為汽車用超高强鋼,吉帕鋼的抗拉强度在1000兆帕以上。這是什麼樣的概念?寶鋼股份汽車板技術服務首席工程師鮑平以襯衣上的黨徽舉例:“1000兆帕的壓強相當於在徽章大小的面積上,承受10噸的力。”

  2024年4月3日,寶鋼股份生產的超低碳QP980鋼卷在東風日產某車型前立柱加强板上成功試製,成為世界首件超低碳第三代超高强吉帕鋼BaoQP零件。“將吉帕鋼用於汽車車身骨架,可明顯提高汽車主動安全性,同時實現輕量化减重效果。”鮑平說,現時,汽車板吉帕鋼系列產品已經實現全覆蓋,冷成形吉帕鋼最高强度達到1700兆帕,熱成形吉帕鋼最高强度達到2000兆帕,均是全球最高水准。

  汽車新能源化之後,上游需求一步步傳導至產業後端,資料產品的陞級迫在眉睫。去年寶鋼發佈新一代超輕型高安全純電動白車身升級版BCB EV Pro,實現安全、資料、低碳排放三大陞級;於國內率先開發的新能源車鋼制電池包解決方案也實現系列化,現時已在10餘款車型上落地應用。

  “大家經常會說,馬路上每兩輛車中,就有一輛車使用的是寶鋼的資料。”鮑平的這句玩笑話並非虛言。2023年的資料顯示,寶鋼汽車板在中國市場的佔有率已經超過50%。通過自主研發,寶鋼汽車板如今已經可以為汽車企業提供全品種全系列的汽車用鋼。

  “未來鋼鐵業的發展機會就在中國,特別在車身資料方面,因為中國的應用場景是最全的,寶鋼應該抓住這個機會。”鮑平說。

  數智加速

  走進上汽乘用車臨港基地的總裝車間,記者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總裝流水線上的車架型號、品牌、顏色並不相同,十分複雜。臨港基地分黨委書記兼整車廠總監陳培鋒告訴記者,這條流水線將負責9種車型、300多個配件的最後安裝,其中甚至還有供海外市場使用的右舵車型。

  要在一條流水線上完成這麼多不同車型的安裝,還不能出錯,只能靠數位化手段來解决。

  產線上大大小小揮舞的機械臂揭開了其中的奧秘。陳培鋒介紹,通過智慧設備與數位化平臺協同,工廠現在每70秒能下線一臺汽車,生產效率提升了10%以上。

  “無論是新能源汽車的蓬勃發展,還是國產手機的崛起,都需要工業機器人參與製造。”上海新時達機器人總裁梁銳表示,高附加值的高端製造業正極大地推動上海機器人產業發展。

  梁銳介紹,十年前,被稱為工業機器人“四大家族”的外國品牌ABB、發那科、庫卡和安川,佔據了中國市場約八成的份額,如今國產機器人已經和外資機器人幾乎平分市場。“再往後幾年,國產機器人將佔領更大的市場份額,這是當下發展的趨勢。”梁銳說。

  國產機器人憑何反超?底氣來自整個產業鏈從上到下的整體國產化。尤其是工業機器人最為覈心的三個零部件——減速機、伺服電機、控制器,現時均已實現國產替代。在此過程中,“全長三角造”機器人功不可沒。

  2022年7月,上海市經信委向蘇浙皖工信廳發函,商請支持打造首款“全長三角造”機器人,以抵禦工業機器人核心部件進口依賴程度高所導致的產業鏈、供應鏈不穩定的風險。當時,上海新時達機器人正是首輪“鏈主”企業,聯合長三角機器人產業鏈上下游12家企業,共同打造所有零部件均由長三角區域供應的“全長三角造”機器人。

  兩年之中,成績斐然。梁銳以新時達一款負載60公斤的機器人為例,2022年時,其伺服電機和減速機還依賴外國品牌,如今已經替換成來自江蘇和浙江的兩個品牌。

  產量同樣直線上升。2022年當年,“全長三角造”機器人出貨827臺,2023年即出貨2338臺。今年第一季度,“全長三角造”機器人已經累計出貨1589臺。市場應用方面,“全長三角造”機器人也已進入汽車主機廠,在比亞迪西安基地的車間獲得批量使用。

标签: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