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顯著,生物物種種類及特有類群均居全國前列

海南 29℃ 0
摘要:我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顯著,生物物種種類及特有類群均居全國前列以自然之道 養萬物之生海南日報 李夢瑤幾只露兜葉山蟌、黃尾小蟌輕輕扇動翅膀;羽翼泛著金屬光澤的灰喉針尾雨燕高速掠過;不起眼的草叢間,野生稻、火焰蘭與長葉豇豆拔節生長……這裡是海口五源河國家濕地公園,也是一個巨大的生命叢生聚落。

我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顯著,生物物種種類及特有類群均居全國前列
以自然之道 養萬物之生

海南日報記者 李夢瑤

幾只露兜葉山蟌、黃尾小蟌輕輕扇動翅膀;羽翼泛著金屬光澤的灰喉針尾雨燕高速掠過;不起眼的草叢間,野生稻、火焰蘭與長葉豇豆拔節生長……

這裡是海口五源河國家濕地公園,也是一個巨大的生命叢生聚落。

繼2022年新增動植物記錄74種後,不久前剛剛公佈的五源河國家濕地公園2023年度生態監測報告顯示,過去一年,這處都市濕地的“戶口名簿”再添42個動植物新成員。

如此頻密的“上新”節奏,不只發生在五源河。

近年來,我省通過不斷健全生物多樣性保護法規政策體系,建立完善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製定並組織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畧行動計畫,持續優化生物多樣性保護空間格局等舉措,正吸引越來越多的生物物種“安家”。

生態好不好?它們給出答案

纖細的莖稈破土而出,亭亭玉立。到訪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霸王嶺片區,鑽進海拔約1000米的熱帶山地雨林裏,稍不注意,便可能將通體棕褐色的它踩在脚下。

它叫霸王嶺天麻,一種2023年被發表的蘭科植物新物種。

將目光投向更廣袤的瓊島天地,會發現與新物種的不期而遇,正密集上演——

尖峰水玉杯、海南小姬蛙、海南炭團菌、海南馬鈴苣苔……2019年以來,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累計發現新物種50餘種。

海南島西海岸乾旱的砂岩山坡上,彩虹卷柏的葉片吸水後似彩虹,2022年,這一卷柏屬新物種被正式發表。東寨港紅樹林的水窪中,一片片“白邊小綠葉”光靠曬太陽就能養活自己,它們叫白邊側足海天牛,於2023年首次在海南被發現……從山川雨林到濱海濕地,從海草床到珊瑚礁,海南多種多樣的生態系統構成複雜的植物群落結構與食物來源,為不同物種的生存繁衍創造出絕佳的生態位,也成就了豐富的生物多樣性。

“新面孔”不斷亮相,“老朋友”繁衍壯大。

海南長臂猿種群數量從僅存2群不足10只增至6群37只,坡壘種群由2000年的900餘株增長至近3.2萬株,來到海南越冬的黑脸琵鷺數量屢創新高……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隨著一道道生態保護屏障的構建,我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顯著。

守護多樣物種,它們“有家可歸”

不能依靠雙臂到達的樹林,對海南長臂猿而言就像可望而不可及的“孤島”。

囙此,將“孤島”間的空隙填補,成為搶救性保護海南長臂猿最立竿見影的對策之一。從種植猿喜樹種到搭起生態繩橋,再到生態搬遷,近年來,我省持續改造修復海南長臂猿棲息地,將越來越廣袤的棲息空間還給猿群,讓它們得以連續數年“喜添丁”。

人退,猿進。在海南,類似景象接續上演。

海南孔雀雉的優質棲息地,有90%被劃入各類保護地;科研人員為青梅、蘇鐵等野生種群數量或分佈點極少的植物群落,設立就地保護點……還林、還草、還濕,留白、留綠、留璞。

近年來,我省持續强化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一體化修復,深入開展海岸線整治修復、河湖生態緩衝帶生態修復、濕地修復、水土流失治理、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等工程項目,正讓越來越多野生動植物“有家可歸”甚至“絕處逢生”。

此外,我省率先開展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工作,銜接自然保護地綜合優化成果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持續優化生物多樣性就地保護。現時我省共劃定陸域、海域生態保護紅線總面積17600平方公里,構築起一道道堅實的生態保護屏障。

同時,我省逐步完善以植物園、動物園、種質資源庫(圃)、保種場、活體基因庫等為主體的遷地保護體系,提升重要生物遺傳資源保護能力與利用水准,並强化生物安全管理,織密外來生物入侵防範網絡。

你我共參與,畫好保護“同心圓”

40餘部——這是我省近年來頒佈或修訂的與生物多樣性相關的法律規章數量。

從棲息地保護、保護地建設、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到野生動植物保護、生物安全、可持續發展,我省不斷健全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法律政策體系,生態環境、林業、農業、自然資源、海關等多部門聯動,凝聚起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的强大合力。

今年1月,海南省政府辦公廳印發《海南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23-2030年)》,明確我省新時期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戰畧,更為各部門、各市縣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提供方向指引。

生物多樣性保護,每個人都是受益者,也應當都是參與者。

推動省、市、縣三級生態環境志願服務隊伍建設,鼓勵廣大文藝工作者積極參與生態文化建設,開展生態文明教育入學校、進課堂活動,建設國家公園博物館、展示館以及野外宣教點等科普宣教場所……

借助“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六五環境日”“世界野生動植物日”等契機,我省引導有關部門、高等院校、企業和民間環保等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全民參與局面逐步形成。

“生物多樣性組成生態系統,提供生態系統服務,是人類社會發展的自然資本。”在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蔣志剛看來,隨著保護舉措的不斷豐富與深入,未來,海南還將保存更多的生物多樣性,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實的自然資本。(本報海口5月21日訊)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