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鏡頭一:
好種子種出好收益
4月30日,延津縣司寨鄉小仲村麥田裏,合作社正在統一為小麥澆灌漿水。地頭,村民母丙森和延津縣帝益麥種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學中聊著小麥的長勢。
小仲村是帝益麥公司的種子生產田,全村4200多畝地種的是該公司的主營品種“鄭麥136”。
母丙森種有20畝。“今年小麥苗情不錯,後期如果沒什麼意外,一畝地至少收個1500斤。”因為是種子田,價格一般要比普通小麥貴些,“去年一斤1.4元,比普通小麥高兩毛錢。”母丙森說。
“是不是好品種,農民喜歡、市場認可是硬標準。”陳學中介紹,因為“鄭麥136”高產優質、多抗廣適的特點,企業銷量每年呈幾何級數增長,今年已提前完成2025年銷量計畫。
“我們計畫到2027年銷量突破5億斤,創造中國小麥單品種銷量紀錄,為延津縣叫響‘中國第一麥’品牌注入新元素。我們有這個底氣和信心!”陳學中說。
此時,在中原農穀神農種業實驗室的試驗田裡,“鄭麥136”研發團隊帶頭人、河南省小麥產業科技體系首席專家雷振生,正和團隊成員觀測、收集“鄭麥136”的生長新數據。未來,“鄭麥136”的品質將會更優,走向更廣闊的田間。
現時,我省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超過97%,高產優質小麥品種對增產的貢獻率接近50%。今年我省還將重點開展集中攻關,培育一批高產優質綠色高效的突破性品種。
微鏡頭二:
農技推廣站設在田間地頭
4月29日正中午,南陽市宛城區金華鎮杜母橋村村頭,金華鎮農業技術推廣區域站裡一片忙碌的景象:有人配藥、有人登記,工作人員來回穿梭,忙個不停。
時值小麥揚花期,病蟲害統防統治耽誤不得。區域站統一買藥、統一配藥、統一打藥……統防統治的工作質量有保障,農戶的收成也就有了保障。
“試驗、示範、文宣、培訓、推廣、指導,這都是我們區域站的工作,農技推廣、服務兩手抓。”區域站站長徐海保說。區域站的工作人員平時吃住在站裡,農忙時節經常顧不上休息,隨叫隨到,服務農戶。
走出區域站大門,面前是一塊整齊的試驗田,新種子、新肥料、新藥劑的試驗場就在這裡。“種地還是得實踐,不能‘紙上談兵’,農戶來了看著試驗田裡小麥的情况,我們的講解、推廣也更有說服力。”徐海保說。
種糧大戶謝合成是區域站農技課堂的忠實營員。“區域站定期給我們進行技術培訓,許多種地新技術都是在這裡學到的。”提起今年的小麥長勢,謝合成笑得合不攏嘴,“在區域站的指導下,小麥用上了複合蛋白酶,今年麥子長勢好得很!”
病蟲害防治及時提醒、新知識定期培訓、新技術及時推廣,區域站設在田間地頭,打通了科技進村入戶的“最後一公里”。
如今,全省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4.9%,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87%。今年我省將進一步加強農業科技推廣,拓展農業科技入鄉下田通路。
專家連線
科技賦能農業强省建設
國家重點研發計畫項目首席科學家、河南省小麥產業科技體系高產栽培崗位專家、河南省農科院研究員李向東
科技是促進農業生產進步和產業提升的主要因素,貫穿了種子、耕地和生產全過程。通過科技創新,培育優質高產的小麥品種,研發生物有機肥料和農藥,創新綠色高效的生產科技,打通實驗室到生產田的壁壘,實現農業產業的不斷提升和鄉村事業的全面發展,是貫徹省委一號檔案精神,實現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支撐。
建設現代化農業強國首先要建設農業科技強國,河南作為國家糧食生產大省和糧食安全的壓艙石,更要有大作為和大擔當。要在現有生產要素基礎上,將現代生物技術、資訊技術融入傳統農業產業,不斷創新研究傳統生產要素與新技術相結合的新組合、新模式,形成以智慧化和綠色化為覈心的新質生產力,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提升,科技支撐糧食大面積單產提升和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穩步提升,打造實現鄉村全面振興的河南模範和典範。(記者趙春喜見習記者劉一潔)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