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製圖/侯小科
日前,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等7部門聯合出臺《四川省以大規模技術改造帶動工業領域設備更新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提出系列改造目標——力爭到2027年,全省工業累計新增設備投資超6000億元、較2023年增長25%以上;重點行業能效基準水准以下產能全部退出、達到標杆水准產能比例超30%,綠色發展和本質安全水准邁上新臺階;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位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和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分別超90%、75%,製造業數位化轉型和智慧製造水准邁入全國第一方陣。
改造目標如何實現?如何讓企業“願意改”“改得好”?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
重點改什麼?
擁抱“新”“智”“綠”“安”“微”
“工業領域是設備更新的主要需求端、消費品以舊換新的重要供給端和資源回收迴圈利用的重要承載端,是‘兩新’工作的主戰場主陣地。”經濟和信息化廳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前四川工業處於“換擋”的關鍵階段,正在推進傳統產業煥新、新興產業提速,全省每年工業領域設備更新投資規模超2500億元,潜力巨大。
四川省發展與改革研究所高級經濟師魯榮東認為,推動工業領域大規模設備更新,既有利於拉動有效投資,促進技術進步,也有利於推動先進產能比重持續提升,促進產業提質陞級,對四川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有重要意義。
緊扣新型工業化的發展方向,《行動方案》提出五個方面的重點任務——
傳統產業向“新”改。鼓勵生產設備向高精度、高可靠性升級改造,加快用能、物流倉儲等設備自動化陞級,支持瞄準先進標準和標杆質量等實施升級改造、擴大新產品供給。比如,支持家電、消費電子、傢俱家居等行業,聚焦綠色、智慧、適老方向,反覆運算陞級生產線,打造一批“國潮”新款。
規上企業向“智”改。推動規上工業企業“智改數轉”全覆蓋,支持企業開展數控化設備和軟體更新替代,推進產品線上化、產能柔性化、產業鏈協同化,建設一批智慧製造工廠和優秀場景。
耗能行業向“綠”改。著力培育綠色生產力,加快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節能節水增效改造。比如,重點推廣清潔原輔材替代工藝,可從源頭端有效减少排放,緩解大氣臭氧污染問題。同時,推動再製造和資源迴圈利用,支持挖掘淘汰設備文化價值,建設行業博物館、工業博物館。
老舊裝置向“安”改。重點聚焦化工、鋼鐵、煤炭、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等行業領域,儘快淘汰老舊裝置,推廣應用安全可靠的智能化裝備,提升本質安全水准。
“微技改”全覆蓋。支持企業實施“小、快、准”技改活動,促進技術改造全覆蓋,鼓勵“設備換設備”的單點更新,鼓勵加裝智慧型儀器表、數控軟件等開展“設備治啞”,鼓勵安裝迴圈水泵、制氫等設備。
如何改得好?
重點從科技和資金等要素方面給予保障
今年,四川啟動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業園區的製造業智能化改造數位化轉型評估診斷工作,發現企業普遍存在“不會轉”“不願轉”等問題。
“‘不會轉’是因為缺乏人才、科技等要素,‘不願轉’普遍是因為缺資金。”作為診斷服務商之一,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參與了瀘州的診斷服務。項目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幫助企業推進“智改數轉”,需要一攬子政策支撐,全要素護航企業技術改造。
不僅是“智改數轉”,企業在大規模設備更新中同樣面臨缺資金、科技、人才等問題。“我們需要更細緻、精准的融資支持。”中科九微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對科技型企業來說,持續的研發和工藝改進的投入是保持競爭力的關鍵,但也存在資產投入較大、投資週期較長等問題。
為幫助企業“改好”,《行動方案》重點從科技和資金等要素方面給予保障。
資金方面,省級財政將統籌工業發展資金、新增預算,每年安排資金30億元,對設備陞級、“智改數轉”、綠色低碳、安全生產、“微技改”等領域中符合條件的項目,分類採取項目法、因素法,聯動地方共同給予獎補支持。鼓勵市(州)、縣(市、區)設立設備更新和技改專項支持資金,形成政策疊加效應。
四川還積極打造銀企對接平臺,建立工業領域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儲備項目清單,現已儲備設備投資1000萬元以上正在實施或擬於年內實施的項目共2763個,總投資達9068億元,幫助銀行等金融機構開展項目挖掘和融資對接。
科技方面,四川將組織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全川行”活動,全覆蓋診斷規上工業企業,分級設立服務專員,“一對一”指導製定技改方案;組建覆蓋主要行業的技改專家智庫,建立設備更新需求清單、優質產品供給清單並動態更新,開展多形式、精准化的“四川造”推廣對接活動;對標國際國內先進標杆水准,引導企業實施設備更新陞級,提升生產質量和效益。(記者寇敏芳)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