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推進生境花園建設專門騰出空間營造適宜生態環境“招蜂引蝶”

上海 27℃ 0
摘要:

  記者陳璽撼

  都市生態環境越來越好,一個全新的課題隨之而來:我們如何與受吸引“進城”的野生動物相處。近年來,上海一些社區的居民一度因為與貉等野生動物做了鄰居而煩惱,甚至由於缺乏瞭解而和它們產生摩擦。

  但有些社區卻反其道而行,專門騰出一片空間,營造適宜的生態環境來“招蜂引蝶”。這種空間被稱作“生境花園”。

  生境花園是指具有生物棲息環境功能的花園,圍繞五大原則(使用本土植物,杜絕外來入侵植物,豐富植物群落,减少農藥化肥的使用,為都市野生動物提供輔助的食物、水源或庇護所),將“生境”與“花園”融合在一起。

  在長寧區的金菊社區內部,修葺一新的周家浜濱水步道將居民引入了一座秘境——占地1600平方米的新森生境花園上個月剛剛建成,微型森林與雨水匯積而成的小溪相映成趣,不僅吸引居民,還吸引了各種小鳥前來一探究竟。

  劉四居委會黨總支書記蔣耀琪介紹,新森生境花園在打造時下足了功夫。例如,設定林下小池與旱溪,在保證排水通暢的情况下,留住更多雨水,為野生動物提供安全易獲取的水源;四季開花的果蔬既能養眼,讓居民四季有花可賞,又能“養胃”——為一些特定種類的傳粉昆蟲提供果腹的蜜源;冬天火棘、枸骨等鳥嗜植物的殘留果實,讓鳥兒在食源匱乏的冬季填飽肚子;解决了吃喝問題,花園裏還有枯枝落葉、殘磚廢瓦搭成的“昆蟲旅舘”,讓自然精靈們有了棲身之所。

  “所有設計都充分尊重花園原來的生態基底。”蔣耀琪表示,新森生境花園的前身是社區內鬱閉的綠地,因為緊鄰周家浜河道,常見白頭鵯、烏鶇、麻雀、北紅尾鴝等鳥類出沒於此。但因為中下層光照不足,且蜜源植物、鳥嗜植物的種類與季節性分佈不足,留不住蟲兒和鳥兒,新森生境花園設計建設時,就有的放矢,補齊上述短板,打造成“鳥類友好、親近社區的都市森林”。

  生境花園既是都市大型生態板塊之間的“踏脚石”,也是社區的“沉浸式”綠色自治載體。

  長寧區綜合了社區居民、街道居委、設計師、建設方、專業機构等多方力量,形成生境花園工作團隊,將大家的美好設想轉化成因地制宜的設計方案。在設計階段,長寧區通過調查問卷、投票評選等管道,讓居民充分參與。在建設階段,部分社區選出黨員志願者作為“居民監理”,監督生境花園整個施工過程。生境花園建成後,社區志願者成為運維的覈心力量,推進日常管理、動植物觀測、設施維護、公共活動策劃等各項工作。

  據統計,現時長寧區50%的社區生境花園已與周邊中小學共建,學校把自然課程開到社區裏。部分社區還以生境花園建設為契機,凝聚社區居民,提升社區治理水准。

  截至2023年底,長寧區已建成24座社區級生境花園,分佈在21個老舊社區、2座中小學、1座商業設施內,建成總面積為1.53萬平方米。經持續監測,這些生境花園及周邊區域昆蟲、鳥類的種類明顯增加,有效提升了區域生物多樣性水准。今年,長寧區還將完成3座社區生境花園建設,預計“十四五”期間將建成至少30座生境花園。

标签: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