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國率先實現全省域秒級地震預警四川是怎麼做到的

四川 42℃ 0
摘要:四川地質構造複雜、地震活動頻繁,加快建設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系統,是防震减灾的重要手段之一。2018年,四川在全國率先開展地震預警系統建設;2021年,四川地震預警科技系統上線示範運行。截至目前,四川已建設2246個地震觀測站。

5月10日上午,入汛後的成都下著陣雨。踏入四川地震臺地震預警監控室,屋內安靜得只能聽見屋外的雨聲。幾名工作人員盯著電腦荧幕,在不同的頁面間切換,監測系統正即時監測震情資訊。這裡,是四川地震預警科技系統的中樞。

四川地質構造複雜、地震活動頻繁,加快建設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系統,是防震减灾的重要手段之一。2018年,四川在全國率先開展地震預警系統建設;2021年,四川地震預警科技系統上線示範運行。截至目前,四川已建設2246個地震觀測站。

近年來,四川地震預警能力不斷提升,在全國率先實現全省域秒級地震預警、分鐘級地震烈度速報。這背後,是硬體設施的快速建設、管理制度的不斷完善和四川人的努力與堅守。

“軟硬兼施”,地震預警添“兩翼”

“每個點都是一個地震觀測網站。”在監控室大屏上,一張地圖密密麻麻佈滿紅色圓點,四川地震臺台長蘇金蓉指著地圖介紹,2008年,四川有52個地震觀測站,到現時,這個數量新增到2246個。

為保障地震預警“前哨”準確收集資訊,觀測網站對周邊環境要求高,通常選址在半山腰。囙此,在野外建設台站時,團隊要跨溝河、攀峭壁,把建設資料和設備等背上山。合理的站網密度,有助於及時有效發出地震預警資訊。四川地震預警科技系統形成覆蓋全省地域範圍、台站平均間距14千米左右的高密度地震觀測站網。

觀測站網不斷織密,資料處理也跟著陞級。2013年,四川地震臺工程師黃春梅剛入職時,還在跟著師傅對數據進行人工比對和上傳,地震發生10多分鐘後才能對外發佈。如今,系統能自動速報。

“不僅要建成功能齊全的地震監測綜合處理系統,還要統一資訊發佈通路。”四川省地震局公共服務處(法規處)處長孫瑋介紹,今年4月1日,《四川省地震預警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正式實施,明確了地震預警項目建設統一規劃、統一管理、統一發佈的工作機制。《辦法》鼓勵各類資訊服務企事業單位在統一發佈的地震預警資訊基礎上,依法開展滿足個性化需求的地震預警資訊增值服務。位於四川省防震减灾科技實驗與公共服務基地的地震預警科技測試實驗室,承擔著全國地震預警軟件和地震監測專業設備的入網檢測服務,“設備的軟、硬體都要按照地震預警資訊服務專用終端科技要求進行檢測,符合標準的終端科技才能獲批。”

“地震發生後的每一秒都十分寶貴。”蘇金蓉說,每次地震發生後,團隊都要進行總結複盤,找出影響預警結果的因素,不斷優化預警策略,“爭取將地震預警再提前一些,為公眾爭取更多避險時間。”

突破界限,資訊服務提質擴面

以秒級提升地震預警,關鍵是將資訊及時傳遞給公眾。2019年12月18日,內江市資中縣發生5.2級地震。震後8秒,四川省地震局首次通過地震預警專用終端發出報警資訊,由此開啟了國家預警工程對外試服務歷程。

此後,四川地震預警能力不斷提升。截至目前,四川省地震局產出和發佈四川及周邊4級以上預警資訊106次。在國家預警工程建設過程中,四川還在不斷同步探索地震預警資訊服務方式。

2021年,四川地震預警科技系統上線示範運行以來,“一張網”逐步鋪開。通過打通地震預警專業終端、有線電視、應急廣播、手機和定制服務的地震預警資訊發佈平臺,服務千萬用戶。

在自貢市匯東實驗學校春華校區,教學樓一層公共活動區域就安裝了一臺地震預警終端。“春華校區有不少上世紀90年代的老建築,為强化師生應急避險能力,學校會定期組織應急避險類比演練。”該校法制安全辦公室副主任彭俊介紹,當本地地震烈度達5度及以上時,地震預警終端會觸發預警,語音提示地震到達倒數計時和避震指導等資訊。演練的目的,是讓全校師生聽到警報後迅速作出反應,按照既定路線有序疏散。

鄉鎮、農村是地震資訊覆蓋薄弱環節。在自貢市富順縣獅市鎮,通過地震預警應急大喇叭與廣電部門“村村響”廣播系統對接,實現地震預警資訊到村入戶。這樣的應急大喇叭,現時四川共有696套。

發出警報只是地震預警系統的功能之一。“不少人在收到預警資訊後,往往沒法冷靜思考下一步該做什麼,這其實是地震預警需要補充的重要內容。”瀘定地震災後重建項目實施過程中,四川省地震局應急服務中心地震應急回應部主任張翼通過走訪發現,在摸清風險底數前提下,還要進行精細化預評估,為不同群體提供個性化地震預警產品和多元化地震預警場景服務,“這是該項目一個重要發力點,提升防灾减灾救災能力。”

現時,通過主動與各行業對接,四川地震預警科技系統已為高鐵、電網、司法、石油化工等行業用戶提供免費服務,助力在建和已運行的鐵路、電力、水利工程等重大工程的安全。“一旦地震發生,地震預警系統會在震後20分鐘內,自動研判,提供電網負荷損失、停電線路和停電用戶數量等資訊,還能標注出應急搶修人、車、物分布情况。”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應急工作人員李峰輝介紹,這些資訊是開展應急救援和應急保供電工作指揮的重要輔助依據。(羅松記者唐子晴)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