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創新推出企業“揭榜掛帥”模式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

海南 26℃ 0
摘要:我省創新推出企業“揭榜掛帥”模式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讓種業科研成果加速“跑”進市場海南日報 黃媛豔成為一名“帥”才,華南農業大學副教授沈榮鑫迎來科研生涯的新挑戰。告別了傳統科研“各自為戰”“關起門育種”,他需要帶領4個來自不同科研機構和企業的團隊圍繞“水稻花時調控、柱頭外露及高產基因的挖掘及新種質創制”開展應用研究。

我省創新推出企業“揭榜掛帥”模式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
讓種業科研成果加速“跑”進市場

海南日報記者 黃媛豔

成為一名“帥”才,華南農業大學副教授沈榮鑫迎來科研生涯的新挑戰。告別了傳統科研“各自為戰”“關起門育種”,他需要帶領4個來自不同科研機構和企業的團隊圍繞“水稻花時調控、柱頭外露及高產基因的挖掘及新種質創制”開展應用研究。

“項目科企合作,針對市場所需的種業‘卡脖子’關鍵技術難題開展攻關,項目責任人任‘帥’自行組隊,分階段‘里程碑’式考核,只關注成果企業是否用得上、對市場是否有影響。”沈榮鑫感歎道,新模式顛覆了傳統科研的行為模式和考核模式。

這個被科研人員所熱議的科企合作新模式,是我省於2022年創新推出的企業“揭榜掛帥”項目體系。2023年,這一模式延伸至中小微企業。中國種子集團(以下簡稱中種集團)、華大基因、九聖禾等國內一流種企攜手海南省種業實驗室,建立以企業為主導,綜合院校、企業的“基礎研究—技術創新—品種創制—產業化開發”等為一體的創新資源,創建集思廣益、機會均等、能力優先、結果導向、成果兌現的開放創新模式。

新模式運行以來,有效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海南日報記者從近日項目的階段性評估中獲悉,揭榜團隊在多個方面實現突破,玉米、水稻、大豆、蔬菜等主要品種創制佳音頻傳,有力加速培育海南種業新質生產力。

A

集中力量辦大事

科企高效合作,新機制縮短至少一半產業化育種時間

4月24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國家南繁研究院試驗田內,一排排玉米實驗資料迎陽生長。撫摸著其中一株玉米的莖杆,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徐妙雲道出了其中的特色:“這株玉米株高僅有1.5米,比傳統玉米矮不少,它的莖稈也更堅硬,地下的冠根抓地的夾角也比普通玉米更大,這些都有助於它抗倒伏,更適合密植、抗逆的市場需求。”

地裏的這些玉米新材料是徐妙雲團隊在“揭榜掛帥”項目“玉米抗倒伏基因挖掘及種質創新”的科研成果之一。從立項到成果產出僅用了一年,比傳統流程縮短了至少2至3年的時間,為何這麼快?

“首先目標明確很重要,傳統科研課題方向都是研究人員從資料、網絡等蒐索資訊來確定,科研目標不容易聚焦,基礎性研究到產業化應用成果少,應用性成果轉化慢。‘揭榜掛帥’項目企業出題、院所出智,科研目標非常明確,項目同步匹配了‘一對一’的甘特圖,讓科研人員在總體目標的指導下非常清晰每個節點的中心工作。”徐妙雲說。

“整個項目由3個團隊通力合作,我們主要研究抗根倒,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團隊研究抗莖倒,中種團隊搭建CRO平臺加快分子鑒定等測試工作、提供優良資料等資源,大家圍繞目標各自發揮比較優勢。”徐妙雲認為,多團隊協同,大家定期探討及時修正研究方法和思路,確保勁往一處使,推動成果加快產出。

“‘揭榜掛帥’充分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優勢。”帶領8個團隊開展“重要熱帶種質資源收集利用及雜交稻新品種選育”的“揭榜掛帥”項目,中種集團水稻產品測評總監周華透露,通過發揮多家團隊的各自優勢,最終鑒定資料已應用於親本創制和相關試驗中,弄清了熱帶和華南稻區主要育種資料和雜交水稻親本的遺傳組成,為種業雜種優勢設計育種提供了理論基礎和育種方向;篩選了一批潜在的抗白葉枯病的資料,19個優秀品種參加各級區域試驗,今年有望審定4個新品種。

科研人員先開展科研,再拿研究成果找企業談合作,而後科企再協同進行商業化開發,這是傳統科研成果轉化的路徑。沈榮鑫認為,企業“揭榜掛帥”項目從設定開始,企業就深度參與,建立創新鏈條中多元主體參加、創新與推廣相銜接、多重優勢互補的分工協作機制。以他帶領開展的“水稻花時調控、柱頭外露及高產基因的挖掘及新種質創制”項目為例,“團隊尅隆的多個柱頭外露和花時基因,在成果發表前就已交付中種集團開展育種應用,現時在多個骨幹親本中獲得性狀改良的新種質,大大提高了基礎性研究到產業化應用的效率”。

“工作是同步開展的,科研人員挖掘目標基因,中種集團提供分子檢測、標記等服務,目標基因回交轉育導入企業的優良資料,驗證基因功能的應用效果,再配合科研人員對新材料進行田間試驗。”徐妙雲認為,企業“揭榜掛帥”中“邊研究邊創制新種子”的密切配合機制,縮短了至少一半的產業化育種時間,加快了新品種創制的速度。

“相比傳統模式,企業‘揭榜掛帥’的科研成果能够進入企業組織的試驗體系中,相當於提供了一個加速器,進一步加快品種商業化準備的速度。新品種一經審定,企業馬上提供‘實習’機會,科研成果可立即進入中種集團的商業化測試通道,甚至在審定之前的參試階段,中種集團就已經同步開展測試評估工作,這樣項目選育的成果,只要同時滿足國家審定和企業開發要求,即可快速進入商業化階段,實現科研成果快速轉化。”中種集團科技專案執行部負責人陳欣透露。

B

化解“兩張皮”難題

項目定期評估,始終圍繞企業需求和產業導向,確保科研成果用得上

4月24日,“玉米抗雙斑螢葉甲性狀開發及應用”項目牽頭人、中國農科院研究員張傑正帶領兩個團隊針對目標菌株開展基因挖掘,以期能在9月獲得相關基因研究數據。

“這在國際上是個全新的課題,沒有可借鑒的經驗。”張傑說,當前雙斑螢葉甲已成為危害玉米生長的新害蟲,企業在生產中急需有效的方法防治蟲害。企業“揭榜掛帥”在立項階段就面向市場所需提出題目,科研團隊搶先獲悉市場化的科研方向,發揮所長回應生產所需,加速科研推動產業升級的步伐。

縱觀我省推出的企業“揭榜掛帥”項目,實用、好用的市場化導向十分明顯。

“中種集團企業‘揭榜掛帥’項目聯合國內優勢科研院校的67個團隊,圍繞4大覈心作物開展合作,研究方向聚焦市場關注的高辣椒素、西瓜熱帶種植、水稻穀飼兼用、耐鹽鹼大豆等多個重點方向,現時共申請專利8項、受理品種權8個、已審定品種6個。”中種集團戰畧與政府事務總監張曉强說,中種集團持續探索搭建“揭榜掛帥”科企合作平臺,力爭解决種業長期存在的企業創新能力不足、主體支撐作用不够和產業鏈本身的研發投入和產業化之間不暢等問題。

三亞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院長嶽震表示,時空組學是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近年來一項突破性、革命性的科技,該院借此與國內多個團隊主要圍繞水稻、大豆等作物進行5個項目的科研攻關,力爭首次繪製水稻全生育期多器官的單細胞基因表達時空圖譜、開發“基因測序、大資料分析”為一體的基因測序組學平臺等,為產業化育種提供有力的底層基因組學工具。

近日舉行的企業“揭榜掛帥”項目階段性評估會上,參會评审大部分來自產業界,各位“帥”才逐一彙報項目進展,重點報告項目的市場應用前景,部分項目研究方向將做出調整。

“應用導向,用得上、有影響是項目唯一的考核指標。”海南省種業實驗室產業促進部負責人夏勉說,企業“揭榜掛帥”專案啟動時,揭榜團隊當場簽署協定,與合作企業、實驗室對“里程碑”考核要求、經費撥付管道、獎懲措施和成果歸屬等進行約定,明確實驗室對入榜項目進行過程管理與驗收,實行資金撥付與任務完成質量、時間節點相結合的動態調整、唯成果兌獎的管理機制。

“我們正在探索以‘項目需求企業化、專案管理閘門化、成果產出鎖定化、創新激勵市場化’為覈心的創新型產學研深度融合機制,構建產業鏈與創新鏈深度融合的種業創新生態。”陳欣透露,中種集團高度重視對企業“揭榜掛帥”項目的過程管理,定期對項目開展中間評估,如果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由於外部環境變化或者原有技術路線落後,需要改變研究內容甚至終止項目,可以通過閘門評估及時調整,由此確保項目研究方向始終圍繞企業需求和產業導向。

“項目對科研人員的獎勵不在科研經費,而在科研成果的轉化中。”夏勉說,與傳統科研事前管理不同,企業“揭榜掛帥”項目創新的“大包乾財務制度”,更重視事中、事後的管理,科研人員提出科研需求,項目放榜方給出經費額度,確保科研人員有充足的經費安心科研;實際使用過程中,專業人員進行相關性審查,確保每一分錢都花在產業上。同時,項目有明確的知識產權歸屬及其商業化約定,確保專案成果第一時間可以產業化,有效解決了科研和產業“兩張皮”的問題。

C

以新模式促“新質”

讓更多科研資源“攥指成拳”,以新質生產力賦能產業發展

先進的科技要落到優秀的企業中,才能融合、開發、創新,培育出優良的品種。我國種業振興行動也對科企合作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在今年4月中國種子協會出具的《農作物種業科企合作研究報告》中提出種業科企合作的目標任務,到2025年基本形成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商業化育種體系;力爭到2030年,先正達、隆平高科等4至5家企業進入世界種業前十强。

推進科企合作已成為各方共識,縱觀既有的合作模式,有簡單交易合作模式,企業向科研單位或個人購買品種或自交系;有企業經費投入模式,企業與科研單位簽協議,定期投入資金,品種成果由企業優先購買或收益分享;有科研單位辦企業股改模式,科研人員和科研單位都在企業持股;有科研單位或科研人員參股模式;有共同承擔政府項目模式;有企業建立研究院模式;有共同建設育種基地模式;有生物育種委託模式等。相比之下,企業“揭榜掛帥”模式有何特別之處?

“種業研發週期長、複雜程度高、成果轉化週期較慢,不可能每個企業都能建立獨立完整的研發體系,需要外部的合作。然而目前我國種業科技人才主要還是集中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雙方合作中對長期利益與短期利益的合理把握,對知識產權歸屬和成果共亯分配的安排難以平衡。”夏勉透露,海南企業“揭榜掛帥”模式創新推出“企業出題、院所出智、利益共用、成果迴響”的合作形式,實驗室與放榜企業1:1出資,項目知識產權由企業與揭榜組織共同所有,企業擁有獨家商業化開發權,專案成果商業化後將根據對最終產品的貢獻程度向相應項目知識產權所有權人分享利益。實驗室作為中間人,為雙方合作提供擔保,增强企業和科研人員間的互信,一定程度上解决職務發明知識產權界定不清、成果轉化通道不暢等難題。

中種集團5月收種、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7月收種、海大7月收種、中國水稻研究所5月收種……中種集團“揭榜掛帥”項目助理郭思漪正在逐一收集參與項目的8個團隊的種子採收情况,為2000份新材料創制做準備。

“8個團隊分散在三亞、陵水、廣州等地,受不同管理水准、天氣差异的影響,各自的資料收穫情况也不同,去年因部分團隊送資料不及時、檢測結果匯總慢,導致項目錯過了一個播種季,今年要加强調度把進度搶回來。”周華說,多團隊作戰對“帥”才的協調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當前該團隊通過引入項目助理、設定目標進度、組建網上工作平臺、月度調度等機制,探索推進多團隊聚而“融”、人員眾而“合”,實現科研資源“攥指成拳”。

“企業‘揭榜掛帥’作為新模式,調動全國各地的科研資源,我們也在協同各方不斷推進相關制度的創新和完善,進一步優化放榜課題的產業化方向,下一步將牽手實驗室圍繞海南所需開展第二批項目,更好地綜合‘育繁推一體化’各環節的育種力量和資源,賦能種業高品質發展。”陳欣說。

“科技創新包含了從基礎研究到成果商業化的全過程,我們結合‘揭榜掛帥’等模式,推出‘先投後股’等創新型經費支持模式,營造‘科學家敢幹、資本敢投、企業敢闖、政府敢支持’的良好產業氛圍,助推科技成果轉化成現實生產力、轉變為新質生產力。”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管理局副局長李丕學表示。(本報三亞5月9日電)

▶“揭榜掛帥”

“揭榜掛帥”是指由需求方提出具體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需求、科技行政部門提供平臺發佈揭榜任務、促成供需對接並予以立項,給予一定的經費補助,加快解决技術難題和轉化科技成果的新型科技項目立項管道。

▶企業“揭榜掛帥”

以企業為主導,綜合院校、企業的創新資源,企業出題、院所出智、利益共用、成果迴響。

▶企業“揭榜掛帥”的優勢

傳統科研專案是科研單位自己出題、自己答題。“揭榜掛帥”項目是由產業界結合市場所需出題,科研單位攜手企業來答題,解决產業和市場“兩張皮”問題,推動“卡脖子”技術攻關,加快科研成果快速轉化,項目更有針對性。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