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慈善基金會成立30周年座談會上慈善事業踐行者生動詮釋何為慈善

上海 27℃ 0
摘要:

  記者周楠

  “一年3000元,對於願意伸手幫別人的朋友們來說,應該不至於構成太大的經濟壓力吧?但卻可以拯救一個小朋友,給他一個未來,甚至改變他的人生軌跡!有一個家庭因你的些微付出得以擺脫困境。”上海市慈善基金會“手拉手結對助學”的受益人、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護士胡曉敏動容地說。

  昨天,在上海市慈善基金會成立30周年座談會上,包括胡曉敏在內的4比特上海各界參與慈善的優秀代表進行了交流發言。作為慈善事業的踐行者,他們詮釋了慈善的定義:它就像一道燭光,善良的人點亮它,它就歡快地燃燒起來,還給人們以光明和希望。

  傳承與回報

  99歲高齡的愛心老人蔣孔悌的女兒代表父親進行了講述。

  蔣孔悌夫婦開始助學,緣起2010年的一個星期六,他們在《解放日報》上看到“手拉手結對助學”活動,被汶川地震災區困難大學生的報導深深觸動,當即決定要幫助這些孩子完成學業。

  星期一一大早,蔣孔悌夫婦就乘公車趕到上海市慈善基金會。在市慈善基金會辦公室裏,他們看了好幾遍孩子們的簡歷,每一個孩子都想幫,但是因為手頭資金有限,只能先幫汶川地震中受灾的9名大學生和1名來自江西省的孤兒學生。

  回到家裡,他們始終惦記其他未資助的孩子,過了半年,他們再次來到了慈善基金會,選擇了15名貧困大學生作為資助對象。一個月之後,他們向兒女借了錢,又資助了15名學生……

  就這樣,從2010年至今,蔣孔悌夫婦每年都會來基金會捐資助學,資助金額已超百萬元,資助學生超過130人,實現了他們在有生之年結對學生達到一個“連”的心願。

  “看到每一個孩子在我們的幫助下成長、成功,讓我們感到十分滿足,這是他們對我們最大的回報。”這就是蔣孔悌夫婦最樸素的想法。

  對此,胡曉敏深有體會。她小時候家裡條件不好,幾乎是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在媽媽經歷了一場大手術後,家裡的經濟狀況跌到了穀底,她的爸爸不得不向社會發出了求援。通過上海市慈善基金會“手拉手結對助學”項目,張寬甫爺爺向她伸出援手,助她於水深火熱之中。

  2005年,胡曉敏完成學業、踏上工作崗位後,家裡開了一次家庭會議,主題就是傳承與回報。要做一個和張寬甫爺爺一樣的人,把這份沉甸甸的恩情傳承下去,也像他一樣去幫助困難之中的人。如今,她和丈夫每年去基金會的時候都會帶上兩個孩子,希望她們能把愛心傳承之路走下去。

  行動與擔當

  “我出生於奉賢區農村,對農村的艱辛和農民的期盼有著深刻的體會。”上海柘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前任董事長陸仁軍說。

  自20世紀90年代起,上海柘中集團在助力鄉村振興、扶貧幫困、支持教育、改善醫療條件以及西部對口支援等方面,累計捐款捐物超過2億元。2011年,又在上海市慈善基金會奉賢區代表處設立了“柘中慈善關愛專項基金”,至今已累計捐贈專項基金3945萬元,成功實施了66個慈善項目。

  2023年,上海柘中集團還積極參與上海市慈善基金會“孝親敬老”項目,計畫在柘林鎮的每個村落捐建一座村級老年護理點,以提供更貼近鄉村老年人生活需求的養老服務。首期預算捐贈金額1500萬元,現時,首批三家村級老年護理點已陸續完成建設與裝修,以期有力推動農村地區養老服務的提升,讓老年人在熟悉的田園環境中享受幸福晚年。

  上海市慈善基金會閔行區代表處會長祝學軍介紹了閔行區孤獨症援助關愛項目。他說,經過六年探索,閔行區已實現一批援助幫扶政策落地、一套實體服務平臺建設、一個慈善專項基金設立、一支專家團隊賦能、一系列服務標準和指引研究、一系列公益品牌活動,這“六個一”的全面推進格局,基本形成了閔行區孤獨症援助關愛體系。

  今後,閔行區還將在“社—家—校—醫”社區化支持、孤獨症養護專區建設、家庭支持賦能、職業支持、隨校就讀等難點重點工作上繼續挑戰,擴大慈善公益平臺作用,推動孤獨症援助關愛多元融合高品質發展。

  “聽了四比特慈善優秀代表的講述,我深受感動和鼓舞。”獲得第十一届上海市“慈善之星”稱號的市政協委員俞慶榕告訴記者,慈善事業是一項充滿愛和責任的事業,每一個小小的舉動都可能產生巨大的影響,每一份愛心都能傳遞溫暖和希望。自己今後將繼續投身慈善事業,用實際行動影響和帶動更多的人,讓愛心的種子在更多人心中發芽。

标签: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