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寬著作集》13種15册全部出齊紀念座談會舉行

上海 62℃ 0
摘要:

楊寬著作《戰國史》。.jpeg

楊寬著作《戰國史》。

楊寬手稿。均資料圖片.jpeg

楊寬手稿。均資料圖片

  記者施晨露

  “紀念楊寬先生誕辰110周年暨楊寬著作集出版座談會”近日在上海社會科學館舉行,標誌著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楊寬著作集》13種15册全部出齊,涵蓋楊寬70多年學術生涯的主要成果。

  楊寬(1914—2005),江蘇青浦白鶴江鎮(今上海青浦白鶴鎮)人,1936年畢業於光華大學國文學系,師從史學大家呂思勉、蔣維喬、錢基博,是繼顧頡剛之後“古史辨派”的代表和集“疑古”的古史學大成之人。楊寬一生著述宏富,研究範圍涵蓋中國上古史、中國古代科技史、度量衡史、古史分期、古代農民戰爭、重要歷史人物、歷史地理、文物考古、學術文化、陵寢都城制度等,在諸多領域均具有開創性貢獻,成為上海史學界的一座高峰。他是復旦大學歷史系與周穀城、譚其驤並列的首批博士生導師,是上海博物館、上海社科院歷史所的重要創建者和最初的主持工作者。

  2018年,上海市社聯推選出首批“上海社科大師”,包括楊寬在內的68比特已故社科界著名學者當選。他們的共同特點是“通人”,他們是在學術史具有重要地位的通儒大家、學者,同時也是中華文明的守護者、歷史記憶的述說者。市社聯黨組書記、專職副主席王為松說:“對大師的紀念,更多的是要弘揚他的治學精神,讓更多人閱讀大師的作品,瞭解他們的學術事蹟和治學精神。楊寬先生的作品不僅是學術專著,更是曆史學的里程碑式作品,充分體現了楊寬先生的學術高度和家國情懷。”

  上海人民出版社與楊寬先生有著長達半個世紀的交往。自1955年《戰國史》開始,楊寬先生的主要著作幾乎都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世紀初,楊寬即表達了在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全集的願望,並製定了“楊寬學術系列”的目錄。上海人民出版社副總編輯孫瑜介紹,舉辦這次座談會,既是為紀念楊寬先生誕辰110周年,也期待通過《楊寬著作集》的出版,讓這座上海乃至全國史學界的高峰能發揮更大的影響力。

  “父親一生奉獻給歷史研究的學術事業,他早年參加古史辨派的學術活動,就擺脫疑古思潮的影響,被學術界評為‘疑古’派之外的‘釋古’派。新中國成立初期,他出版了經過多年精心研究的《戰國史》,受到學術界廣泛好評。他的一生,完成了《西周》《戰國》兩部斷代史,又撰寫了冶鐵史、陵寢制度和都城制度等數部專史,還有《中國曆代尺度考》《墨經哲學》《中國上古史導論》等小册子和200多篇學術論文。”上海社科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楊寬長子楊善群提到楊寬精益求精的治學態度,“他的代表作《戰國史》在20世紀50年代初版時僅20萬字,到80年代再版時擴充到40萬字,幾乎新增了一倍。到90年代三版時,又做了許多調整和修訂,篇幅擴展到56萬字。”

  楊寬對學術事業的貢獻是多方面的,在史學研究著作之外,他還擔任過博物館館長之職,致力於保護文物、防止文物外流;在大學講壇,他經常開課,培養年輕人成為史學研究人才;他還擔任新版《辭海》中國古代史部分的主編,為新版《辭海》提高品質盡心盡力。

  “從我第一次接觸到楊寬先生的大名算起,已經50年了。前幾天,我從書架上找到一個小册子《商鞅變法》(1974年版),已經印到70萬册,在今天來看絕對是一本暢銷書。”上海師範大學教授虞雲國說。

  上海社科院歷史研究所所長郭長剛說,楊寬先生的研究,尤其是他獨樹一幟地開墾出關於中國古代冶鐵史方面的研究,對當下非常有啟發意義。

  “楊寬先生的《戰國史》今天讀來仍不過時,主要是因為他不教條,是基於全面深入的發掘史料,來闡述歷史。用史實說話,這種精神尤其值得我們學習和欽佩。”復旦大學歷史系主任黃洋說。

标签: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