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首例“產權移交”舊房改造竣工分清關係、理順流程,成為“紅磚樓”改造的關鍵一步

上海 43℃ 0
摘要:

  記者舒抒

  僅用一年,位於徐匯區康健路341弄7—8號的“紅磚樓”就完成了拆除重建改造,實現建成交付,標誌著徐匯區再度重繪上海舊住房改造更新的加速度。

  昨天一早,居民代表在康健路341弄7—8號舊住房成套改造房屋交付儀式上接過新房鑰匙。這一住房改造項目是上海首例“產權移交”改造的都市更新案例。

  康健路341弄7—8號居民樓建於20世紀50年代,是1幢3層磚木結構的職工住房,拆除前屋齡已達70年。原建築房型多為一室戶或一室半的小戶型,每層4—5戶合用2個衛生間、1個廚房,居住空間較為局促。

  2000年後,居民樓就開始陸續出現牆體開裂、漏水、沉降、設備老化等情况,樓裏電錶箱時常跳閘,還曾引發自燃,火災隱患嚴重。

  居民想要改善居住環境的想法越來越迫切。2023年,徐匯區將康健路341弄7—8號改造項目列入當年“兩舊一村”改造重點,但“紅磚樓”改造走的不是“徵詢—製定方案—簽約—啟動改造”那樣慣常的流程。

  “紅磚樓”曾是上海總工會幹部學校家屬宿舍。居民曾多次提出改善居住條件的訴求,但因該樓所處地塊的權屬關係複雜,改造長期未能啟動。

  記者從房管部門瞭解到,一直以來,系統公房的成套改造推進存在難點。改造主體不明、資金來源歸屬難定等問題,時常讓改造流程遇到瓶頸。分清關係、理順流程,成為康健路341弄7—8號改造的關鍵一步。

  在市住建委、市房管局和上海應用科技大學的支持推動下,康健路341弄7—8號的改造出現了轉機——房屋產權由學校移交至徐匯區屬國企,由後者作為改造主體,徐匯區財政出資,改造“紅磚樓”。這一“產權移交”改造,也成為“上海首例”,更為後續推進類似改造項目按下了“快進鍵”。

  但居民樓怎麼改造還得看居民“滿不滿意”,改造方案設計和居民徵詢工作需要“兩手抓”。

  徐匯區房管局局長陳揚告訴記者,一般情况下,老舊社區改造都是先完成方案設計,再徵求居民意見,居民簽約同意後外搬,但這樣改造流程的時間線就會拉長。恰逢去年汛期即將來臨,“紅磚樓”的居民想到又要經歷新一年的漏水、積水,改造意願十分迫切。

  考慮到居民的實際情況,徐匯區房管局和康健街道大膽嘗試,採取了“承諾方案外搬”模式,讓居民外搬和房屋改造的方案設計同步進行。經過多次專題會溝通,康健街道將居民對改造方案的訴求進行了詳細匯總,與徐匯區房管局條塊聯動,確保及時傳達居民建議。最終,僅用時6天,康健路341弄7—8號一戶一方案完成100%簽約。2023年5月底,居民全部搬遷,改造工程正式啟動。

  康健路341弄7—8號改造項目從啟動到建成,用時僅一年,創下了徐匯歷年來拆除重建改造項目的最快速度。

  陳揚介紹,一方面,此次拆除重建的建築主體結構採用了裝配式鋼結構體系,整體預製率達到61%,比傳統混凝土結構施工節約工期50%以上,1幢11層高的住宅僅用77天就能實現結構封頂。

  另一方面,市、區兩級通過强化聯動,讓審批流程環環相扣,還形成“一週一例會,專人專項推進”的工作節奏,各部門跨前介入縮短了審批週期,從而使專案啟動後一年內就順利完成竣備驗收。

  記者瞭解到,新建成的11層居民樓具備光伏發電、雨水回收、智慧樓控等系統,達到了綠建二星標準;實行了全裝修交付,居民購置傢俱後就可入住;注重適老化設計,配備了無障礙電梯。

  此外,新落成的社區還採取了開放式社區設計,樓棟底層設定了居民活動室等社區服務用房,沿康健路打造了帶狀口袋公園,為居民提供休息和社交空間,全面提升了社區居民的生活品質。

  下一步,徐匯區將全面推廣康健路341弄7—8號的改造經驗,圍繞“三舊”變“三新”目標,以更快速度、更高質量推進“兩舊一村”改造和城區有機更新,把“施工圖”轉化為“實景畫”,讓更多老舊社區居民早日過上新生活。

标签: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