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月三”歡慶活動看第十二届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的籌備
以體育熱情澆灌民族交融之花
2024年海南黎族苗族傳統節日“三月三”主會場活動中,小朋友們體驗板鞋競速體育項目。
2024年海南黎族苗族傳統節日“三月三”主會場活動中,攀椰競速項目現場熱鬧非凡。本版圖片均由海南日報記者 王程龍 攝
海南日報記者 李夢楠 徐慧玲
文藝演出、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競技比賽、黎族苗族特色婚慶體驗及五色飯、黎族苗族服飾展示展銷暨走秀活動……今年“三月三”期間,我省舉辦一系列歡慶活動,增進各族兒女的情誼,深化文化交流。
今年另一民族團結盛會,第十二届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以下簡稱運動會)目前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備,將於11月在三亞舉辦。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蘊含著各民族共同參與、共同傳承、共同發展的精神內涵。
通過這些歡慶活動和體育文化交流,各族同胞相識相知、相交相融,弘揚民族精神、促進民族團結、展示民族風采,不斷豐富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內涵。
全民互動 促民族文化交融
雙手和雙腳緊緊扒住樹幹,腿脚向上一蹬,雙手隨著身體向上不斷攀爬……4月12日,在2024年海南黎族苗族傳統節日“三月三”節慶活動的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主會場活動中,攀椰競速項目現場熱鬧非凡,加油呐喊聲一浪高過一浪。
攀藤摘花、攀椰競速、頂棍、押加……2024年三亞市慶祝海南黎族苗族傳統節日“三月三”“民族團結進步”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競賽活動在天涯海角遊覽區舉行,精彩紛呈的活動讓本地羣衆和慕名而來的遊客過足了癮。“運動員們矯健的身姿,迸發出滿滿的活力,讓大家在歡樂的氛圍中感受到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的魅力。”來自雲南的遊客張秋用鏡頭記錄一個個精彩的畫面。
今年海南“三月三”等節慶活動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共譜民族團結進步新篇章”為主題,主會場和各分會場相繼舉辦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互動體驗和趣味展演等群眾參與度高、體驗感好的活動,向各族群眾和廣大遊客奉獻了一場場民族文化盛宴,刮起濃濃的“民族風”,吸引各族群眾踴躍參與互動,也讓群眾更加期待運動會的舉辦。
2024“中華傳統文化在崖州”“三月三”龍舟賽現場,一艘艘龍舟在響亮的口號和振奮的鼓點中飛馳;“錦繡非遺”技藝大賽中,讓觀眾近距離欣賞不同地域服飾的獨特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內涵;海南“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展,展現民族團結進步成果……
“此次賽事邀請了12支三亞本土及國內知名龍舟隊伍參賽,選手們都很强,大家在比賽中相互切磋、相互學習、相互交流,更緊密地團結在一起。”作為傳統強隊,廣東順德樂從羅浮宮龍舟隊在2024“中華傳統文化在崖州”“三月三”龍舟賽中拔得頭籌。“此次參賽對我們來說是一次很好的鍛煉機會,為備戰運動會積累了寶貴經驗。”該隊教練馮國敬說。
此外,“珍珠球”全省邀請賽於4月19日在保亭開賽,運動員們以賽代練,用更好的狀態迎接運動會的到來,進一步推動各族群眾廣泛交往、全面交流和深度交融。
展現風采 傳承民族文化
“對我們來說,歡慶‘三月三’不僅僅是為了慶祝豐收、祈求平安,也是一種文化的傳承。”“三月三”崖州分會場活動的策劃人胡瀾芳很忙碌,為了迎接11月的運動會,今年她特別策劃了崖州區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設定多個趣味競技比賽,“希望通過這種管道,讓更多的市民遊客沉浸式體驗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魅力。”
以身體為主要載體的傳統體育,是一種原始和直接的情感表達方式,海南的“三月三”搭建傳統體育的交流平臺,人們透過體育運動,窺見其中蘊含的豐富文化內涵。
跑位、突破、搶斷、傳球對戰……今年“三月三”保亭主會場特別設定了“珍珠球”全省邀請賽,邀請廣大群眾參與其中,共同感受體育的魅力。
被列入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項目的“珍珠球”項目起源於采珍珠的生產勞動,獨具民族特色。比賽中,隊員手持一個網兜充當“漁網”,用網兜接住本隊員投來的球即得分。由固定隊員充當“蚌”,手持球拍,在封鎖區內,攔截對方投向網兜的球。其餘隊員充當“采珍人”,在水區內進攻與防守。
“沒想到,一個小小的“珍珠球”裏,也承載著如此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來自山東的遊客郭權興奮地說,他在比賽中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多姿多彩。
除了“珍珠球”,本届運動會還設定18項競賽項目,160餘項表演項目。其中攀椰競速與海南人的生活淵源深厚,體現了力爭上游、奮鬥不息的精神;搶花炮反映了我國西南地區侗族、壯族等民族同胞喜慶豐收之情;獨竹漂體現了赤水流域人們的智慧與勇氣;龍舟、武術則詮釋了各民族共同傳承的中華體育精神……傳統體育活動異彩紛呈的背後,展現出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豐富、博大和厚重。
對於本届運動會而言,它如同一座橋樑,搭建起各民族文化的大彙聚、大展示的平臺,聯結起各民族羣衆的深厚感情,讓大家的心貼得更近了,手牽得更緊了。
“我參加過多次陀螺項目的比賽,也囙此結識了很多興趣相投的朋友。我們來自不同民族,但有共同的愛好。大家可以因為一場盛會聚在一起切磋技藝、聯絡感情,本就是一件樂事。”陀螺項目陵水代表隊隊員陳小飛說。
創新發展 與時代接軌
4月11日,一場別開生面的民族時裝“村秀”“三月三”專場活動在五指山市舉辦。糢特們身著五彩斑斕的黎錦、繡有精美圖案的苗族服飾,在T臺上自信地展示著各自的風采。
當天,五指山市黎錦國際化人才培養班作品《行走的設計》的出現,將活動推至高潮。帶有民族傳統紋樣的少數民族服裝,經過設計師運用現代設計手法及裁剪科技,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我身上這一身,就是少數民族傳統與現代風格相結合的一件衣服,它讓我認識到少數民族服飾的魅力,更加激發了我對中華民族的民族認同感。”熱帶海洋學院大二學生張鳳玲說。
從民歌大賽、竹竿舞表演到劇本殺、“村秀”表演……“三月三”活動不斷“上新”,與日常生活、情感訴求密切相連,並與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相互融合。作為“脫胎”於各族兒女日常生活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又是如何與時代接軌,在傳承中創新?
第五届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新增了陀螺;第六届新增了押加;第七届新增了高脚競速;第八届新增了板鞋競速……從1953年第一届至今,運動會競賽項目和表演項目分別從5個和3個新增到18個和160多個。比賽項目的持續新增,讓越來越多關心、喜愛體育運動的人得以參與其中。
多樣的比賽項目讓各族兒女同場競技,各個競技項目的比賽規則也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對場地、器材、人數等有了明確規定,實現了在更高平臺、更廣範圍的普及推廣。
“運動會傳統項目搶花炮最早是一個直徑約5釐米的鐵圈,點炮以後,大家分成兩隊爭奪這個鐵圈。由於鐵圈太小,一個人抓在手裡別人根本看不到。”《民族畫報》攝影記者丁衛國曾說。在第八届民族運動會上,組委會將花炮改成14釐米大的橡膠餅,大大提升了比賽的觀賞性和競技性。
展望今年將要舉辦的運動會,不僅增設了攀椰競速這一競賽項目,也為弘揚民族體育文化注入“活水”,不斷適應時代發展要求和各族群眾實際需求。
“少數民族傳統體育一直在創新發展。”運動會籌辦工作組有關負責人說,本届運動會還將綜合各地文化體育資源,推出“同心暢享”系列文化活動,打造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活動品牌,全面提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影響力。
(本報三亞4月21日電)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