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江蘇綜合農業領域科技創新資源,提高農業的勞動、資本、土地、科技、數據等全要素生產率,形成了新質生產力,讓傳統種養產業實現了轉型陞級與提質增效。同時,借助新質生產力,江蘇突破了自然條件限制,拓展農業生產空間,培育壯大農業領域新興產業,佈局建設農業領域未來產業。如今,江蘇廣袤沃野上正煥發新的生機,新農機馳騁、新品種落地、新農藝見效……
“智慧農機”替代了“鎬鋤鐮犁”
4月的江蘇大地,從南到北被綠色包裹著。田野裏,小麥長出了淡綠的麥穗;果園裏,枝幹粗壯的果樹上結滿了嫩綠色的小果子;一臺臺無人駕駛機械穿梭於田間地頭和果園,通過精准定位、智慧路徑規劃、自主工作、遠程一鍵接管等功能,為農作物提供“照料”服務;倉庫裏,無人駕駛的耕耘機、遙控飛行的植保機以及人工智慧的插秧機等涉及種植全過程的新農機整齊排列著……
在現代農業發展的浪潮中,機械化是推動農業生產方式轉型陞級的覈心動力,而高端智慧農機裝備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支撐。現時,江蘇各糧食主產縣均實現全程機械化,常州、徐州率先創建了國家級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市。全省擁有農業機械500餘萬台套,農機總動力5360萬千瓦,糧食生產機械充足,裝備數量逐年增長。得益於科技創新,近年來,江蘇助農興農又有了新利器,給農機裝上了智慧“眼睛”和“大腦”,農業種植生產實現了從“鎬鋤鐮犁”到“智慧農機”的巨變,各地種植生產實現了精細整地、精量播種、精准施肥以及精確收穫。
“與傳統機械相比,智慧高效農機可將農民從煩瑣的手工勞動中解放出來,不僅省時省力,還可節省成本、減少損失。”提起智慧農機的優勢,儀征市新集鎮花園村種植戶金泉介紹,通過無人技術,種植戶可從一人操控一臺機械發展成為一人操控多臺機械。以收割環節為例,通過導航系統和AI智慧算灋,收割環節誤差率僅為0.5%。無人駕駛收割機勻速工作,每天可收割稻子70畝,比傳統工作品質標準更高、收穫損耗更小,僅一個收穫季節,每臺機器就可節省人工費約5000元。
“作為農機强省,為持續助力農業實現高品質發展,江蘇正在加快謀劃發展農機新質生產力。”省農業農村廳一級巡視員沈毅介紹,江蘇運用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前沿科技,推動農機智慧化、數位化,同時探索發展農機新裝備、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推動農機化可持續發展。計畫到2025年,江蘇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准達到90%,畜牧業、林果業、漁業、設施農業和農產品初加工機械化水准總體達到70%,基本實現農業機械化。
新品種為農作物增產繪“豐”景
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灑落在翠綠的麥葉上,成片的麥田閃爍著耀眼的光芒。趁著天氣晴好,東台市安豐鎮下灶村的種植戶們三五成群地坐在樹蔭下,聊著新品種,預測著今年的收成。不時有農戶說起“今年種的‘揚麥33’是新品種,據說不僅產量高,質量也好”“‘揚麥33’抗小麥赤黴病很有效,我對今年的收成非常有信心。”……
赤黴病被稱為“小麥癌症”,不僅會造成糧食嚴重減產,而且產生的毒素還會危害人類生命健康,囙此,也是種業重大“卡脖子”難題。針對這一發展瓶頸,江蘇裏下河地區農科所小麥研究室主任高德榮科研團隊,通過十多年不懈努力,解决了抗赤黴病與高產相結合的世界性難題,並在大中農場測產驗收成功。高德榮介紹說:“我們通過分子育種科技,重點是利用揚麥的豐產性和抗病性,把存在於其他品種的抗病基因導入揚麥,培育成高抗赤黴病、高抗白粉病的高產品種‘揚麥33’。”
其實,在江蘇農作物“高產優產”名單中,類似“揚麥33”這樣的新品種不計其數。記者瞭解到,自江蘇啟動實施種業振興“揭榜掛帥”以來,在重大品種選育、育種科技、覈心種源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除育成並大面積推廣應用了一批抗赤黴病新品種外,還創制並示範推廣了一批稻瘟病抗性强、豐產性好、食味品質佳的水稻品種,初步解决了長江下游水稻品種稻瘟病抗性弱的問題,篩選出性狀優异、具有特色優勢的種質資源1146份,創制多基因聚合、高產、優質、抗病抗逆等優异育種資料976份,甘藍等蔬菜品種選育實現關鍵性突破,新育成的圓球甘藍品系有望打破進口品種的壟斷……
一粒種子可以改變世界!農作物品種是否良好,種子是關鍵。現時,江蘇小麥、水稻等主要糧油作物種子幾乎不存在“卡脖子”問題,選育的18個水稻品種被列入農業農村部“超級稻”品種名錄,占全國八分之一,南粳系列優良食味粳稻新品種實現了省內不同生態區的全覆蓋,推廣面積全國第四。然而,對標國際生物育種的發展,江蘇仍然面臨種質資源挖掘不足、育種科技相對落後、突破性品種匱乏、科研組織“小而散”、競爭力不足等挑戰。為此,江蘇打造了一流的種業科技創新平臺載體,全國首批、長三角唯一的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南京國家農高區,以及國家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都在為江蘇種業研發高地提供科技支撐。
數農融合讓農民不再“靠天吃飯”
數位化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趨勢,是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賽道之一。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慧、生物技術等新技術在農業中的應用,正在從根本上改變著農業生產經營方式。步入數位時代,運用數位科技賦能智慧農業也成為江蘇重要的新課題和新任務。
在昆山陸家未來農業示範園“A+溫室工廠”內,蕃茄工廠、黃瓜工廠等功能區域採用光環境控制、自動環控、綠色植保、自動水肥一體化灌溉、自動採收、高效采後處理、物聯網控制等諸多科技,處處生機盎然。在常熟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智慧控制室裏,一塊LED大螢幕正實时顯示著室外和9個溫室單元環境因數的監控參數及溫室內作物生長的監控畫面,包括溫度、空氣濕度、土壤的溫濕度、光照強度、二氧化碳濃度等,自動記錄歷史資料並生成走勢圖,一個個智慧農業實踐的生動場景展示著江蘇農業科技自立自强的實力。
同樣畫面不僅出現在農業產業園內,也出現在田間地頭。走進連雲港市贛榆區黑林鎮的果蔬大棚,果香撲鼻而來。一顆顆圓潤飽滿的果子,點綴在綠葉間。大棚內自動化噴灌施肥設備正按照智慧系統預設程式,將水分和肥料均勻撒下。種植戶王翔操作手機就能對棚內溫度、濕度等名額進行即時監測和遠程控制。提起新技術,王翔連連稱讚:“如今,我們對施肥、噴灌、溫濕度的控制更加精准,蔬菜瓜果個頭大、長得正,今年果園訂單比前幾年多了三分之一。”
近年來,江蘇多措並舉創新發展智慧農業,數位科技改變了“靠天吃飯”,農業生產更加精細化。現時,江蘇農業生產信息化率高出全國平均水準23.6個百分點。江蘇省互聯網農業發展中心副主任吳昊介紹,今年將聚焦主導產業强化增智賦能、緊密結合糧食作物單產提升行動等任務,分類推進產業“智改數轉網聯”,讓科技成為農業農村經濟增長的重要驅動力。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