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國內首艘運營的甲醇燃料加注船“海港致遠”輪為靠泊在洋山深水港的大型甲醇動力集裝箱船舶“阿斯特麗德馬士基”輪成功加注504噸綠色甲醇。記者孟雨涵攝
記者宰飛王力鄔林樺
昨天,全球航運物流公司馬士基的一艘集裝箱貨輪在上海洋山港加注了一次燃料。這是馬士基730多艘船舶無數次加注中的一次。但又是不同尋常的一次,來自世界各地的上百位見證者趕到了洋山港加注現場。為了這次燃料加注,洋山港還在兩個月前專門做了一次實戰演練。
一艘貨輪,一次加注,幾乎吸引了全球航運界的目光。甚至不只是航運界,能源領域看到了新市場、港口看到了新需求、都市則看到了新的競爭力。
秘密就在於注入“阿斯特麗德馬士基”輪的燃料:綠色甲醇。這是中國首次綠色甲醇燃料“船—船”同步加注。
航運業清潔轉型
綠色甲醇之“綠”在於低碳環保,綠色甲醇之受關注也在於低碳環保。“綠色甲醇分為電制綠色甲醇和生物質綠色甲醇兩種。”上海交通大學變革性分子前沿科學中心副教授、上海化工化學學會“雙碳”專委會成員李俊說,“前一種是通過綠電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後一種則由生物質(比如秸稈)轉化而來。兩種綠色甲醇合成過程的二氧化碳排放,分別比傳統工藝至少减少70%和65%。”
航運業是溫室氣體排放大戶。“無論是國際海事組織、歐盟還是我國政府,對推進减排要求越來越高,時間表越來越緊。囙此,現在航運界已經意識到,不可能再觀望等待,而是必須積極推進。”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真虹說。
這意味著航運業需要尋找新的燃料替代傳統的重油。於是,低碳排放的綠色甲醇進入了馬士基等全球航運業領軍企業的視野。在馬士基的示範下,甲醇動力船舶數量迅速新增。挪威船級社資料顯示,2023年,以甲醇為燃料的船舶訂單達到138艘,甲醇首次成為年度最受歡迎的替代燃料。目前共有29艘能够使用甲醇的船舶在運營,同時還有228艘船舶在訂購中,這表明,未來幾年以甲醇為燃料的船舶將大幅增加。
上海港要搶先一步
其實,在這次盛大的綠色甲醇加注儀式背後,還有不少不為人知的幕後戲。其一,上海洋山港並不在“阿斯特麗德馬士基”輪此次航線上,“阿斯特麗德馬士基”專程而來;其二,加注的綠色甲醇並非來自上海,甚至不是來自中國,而是從海外專程運送到洋山港的。
台前幕後都說明一件事:馬士基特意選擇了上海加注綠色甲醇,或者說,上海特意要通過馬士基展現綠色甲醇加注的能力。現時,全球範圍內,包括上海在內,也只有鹿特丹港等寥寥數個港口有船用綠色甲醇加注能力。在中國,上海更是第一個嘗鮮者。
上海要搶這個第一,道理很簡單:當集裝箱貨輪逐漸轉向綠色甲醇為動力,哪裡有加注能力,哪裡就是未來更受歡迎的港口。馬士基北亞區首席代表彥辭說:“當前,鹿特丹、新加坡是公認的燃料加注中心。未來,大量綠色能源將產自中國,上海很自然要發展出龐大的加注市場,與鹿特丹、新加坡比肩。”上港集團能源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羅文斌說:“全球範圍內,綠色甲醇加注都還處於示範階段,所以上海一定要在綠色甲醇上發力。我們目前處於第一梯隊,率先發力把全產業鏈打造起來,就可以在能源行業裏彎道超車。”
上海搶這個第一,還有更大的“野心”——服務國際航運中心等上海“五個中心”建設。因為加注服務必然帶來能源倉儲需求,從而讓上海成為能源集散地、交易地,而集散和交易又會帶來金融需求。
綠色甲醇的想像空間
馬士基曾表示,2025年,公司18艘大型甲醇雙燃料集裝箱船全部交付後,馬士基每年需要綠色甲醇75萬噸。2030年,公司預計需要綠色甲醇500萬噸,而2040年大概需要2000萬噸。東方證券基礎化工行業的一份研究報告做過分析,假設馬士基在航運業的運力占比不變,且2030、2040年綠色甲醇燃料在航運業整體的滲透進度與馬士基同步,可以測算出2030、2040年全球航運業綠色甲醇需求量分別約為0.34、1.37億噸。
不過,許多分析人士認為這種預測太樂觀。畢竟綠色甲醇不是唯一選擇,只是現時科技相對成熟,一旦其他技術成熟,航運企業可能會有更多元的選擇。
這是否意味著綠色甲醇的應用前景有局限性?當然也不是。
李俊認為,綠色甲醇可以視為儲綠氫的一種管道。氫最大的問題就是難儲存、難運輸,如果將綠氫轉化成綠色甲醇,問題就迎刃而解。黃志峰也指出,綠色甲醇不應只被當成新型燃料,它替換傳統甲醇的想像空間也很大。减少碳排放是全球的共識,如果打通成本傳導機制,使得終端消費者認可綠色消費的理念,為環保產品買單,綠色甲醇的應用前景就會變得更廣。
當前,綠色甲醇發展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產能嚴重不足,全世界範圍內,通過綠色認證、且大規模量產的項目極少。
好消息是,國內外越來越多企業開始佈局綠色甲醇項目。在中國,多位投資界人士表示,2023年下半年以來,綠色甲醇投資熱度明顯上升。現時中國能建、國家電投、中國化學、中廣核、中國石化等大型能源央企,以及中遠海運、吉利控股、招商輪船等交通領域大型企業,還有金風科技、遠景能源、明陽集團等民營新能源企業都已入局。
上海佈局全產業鏈
上海在搶第一,自然積極佈局綠色甲醇全產業鏈。在儲存和運輸端,洋山港已改造出兩個1萬立方米的甲醇儲罐,以及一艘艙容1.6萬立方米的綠色甲醇加注船。“滿足現階段綽綽有餘,但我們會進一步改造提升,提前為未來做準備。”羅文斌說。
在生產環節,今年3月30日,上海電氣集團投資建設的首個規模化商業運行的風電耦合生物質綠色甲醇一體化示範專案在吉林洮南開工。項目計畫分兩期實施,首期建設綠色甲醇產能5萬噸/年,計畫在2025年產出首批合格甲醇,到2027年實現25萬噸產能達產。作為先行者,上海電氣已經與官方認證機構、諮詢公司共同設計生產線、運輸管道,以及確定合適的買家和加注手段,確保全流程每個環節滿足綠色甲醇的認證要求。
此外,記者瞭解到,上海本地也正在下一盤大棋。據知情人士介紹,上海正在研究由上海城投、申能集團、華誼集團、上港集團形成綠色甲醇產業聯盟,打通由生物沼氣提純到甲醇合成,再到運輸和終端加注的全環節,實現綠色甲醇本地生產、本地供應。
在交易和認證培訓方面,今年4月2日,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管理委員會與丹麥的綠色航運集團簽訂合作協定,後者將在臨港新片區建設全球首個“甲醇船用燃料交易平臺”,為綠色航運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提供有效的工具來管理遠期價格風險並促進綠色甲醇實物交易,並將在臨港設立國內首個綠色甲醇培訓認證中心。
在制度探索上,上海海事局發佈《水上甲醇燃料加注作業安全管理辦法》,明確了甲醇加注技術規範、管理對象資質等要求,形成國內船用水上甲醇燃料加注工作管理制度的“上海標準”。
副市長張小宏出席活動。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