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國創中心與普陀創新財政支持新藥研發企業獲得資金“活水”撥投結合撬動市區兩級戰略合作

上海 22℃ 0
摘要:

  記者周楠通訊員丁婉星

  在腦癌中,膠質瘤是最為惡性的一種,現時缺乏有效治療方案。從同濟大學科技園普陀園裡走出的產學研項目施江醫藥有望推出世界首款靶向惡性腫瘤的線粒體抑制劑,為解决這一“全球性難題”帶來了希望。

  日前,上海施江醫藥科技有限公司正式落地普陀。該企業由長三角國創中心聯合普陀區政府和區國有控股基金公司共同支持,不僅是普陀區首個“撥投結合”項目、首個一類創新藥研發企業,也首次成功試水由“一個項目”撬動“市、區兩級戰略合作”。

  致力於拔除膠質瘤“病根”

  施江醫藥創始人、同濟大學教授施裕豐用了十年才做了個開頭——拔除膠質瘤的“病根”。

  膠質瘤的“病根”為何如此難拔除?一個腫瘤幹細胞的量級很小,小到肉眼看不見,其結構异常複雜,光是基因就有約2萬種。施裕豐打了個比方,“我們要‘拔根’,就如同大海撈針,要逐個分析,‘病根’的弱點在哪裡。找到弱點所在,才能對症做相關研究。”

  2019年,施裕豐終於找到了膠質瘤的弱點,也就是醫學上所稱的膠質瘤幹細胞上的可成藥線粒體靶點。“我們的‘拔根’思路是,阻斷幹細胞的產能通道,失去能量供給的來源,可安全有效地掐斷其復發根源。再配合現行的手術、放化療等清除腫瘤療法,從而有望實現腦膠質瘤的徹底治癒。”

  並非所有的腦膠質瘤患者都可以做手術,這款創新藥可以切斷腫瘤幹細胞的能量來源,從而有效抑制腫瘤的生長,降低腫瘤的惡性程度,顯著延長患者的生存期。

  “有了這一原創研發成果後,我們第一時間想做中國人自己的創新藥,於是成立了公司,做成果轉化。”2019年,施裕豐和大學同窗好友馬文江成立公司,開始做研究成果的轉化落地。

  比起創業伊始的雄心壯志,技術成果轉化的現實道路,給了他冷靜下來的“一記重拳”——原創科技在市場上無法對標,很難找投資。

  施裕豐和團隊面臨的正是科創“死亡峽谷”——從科學研究到商業應用的轉化過程中,項目面臨資金、科技和市場等多方面的資源匱乏,常常陷入停滯或夭折的風險。

  路演爭取到多元投資意向

  施裕豐對接上了國家級技術創新平臺——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前瞻性硬核項目,有望成為潜在‘核爆點’。”這是長三角國創中心的專業項目團隊對施江醫藥的項目評估。

  長三角國創中心自成立起就定位於從科學到科技轉化,為長三角區域產業發展提供源頭科技供給與轉化服務,為科技型中小微企業孵化、培育和發展提供創新服務。作為國家級技術創新平臺,這裡一年研判論證近1300個科創項目,經過層層篩選、評估,能真正落地實施的只有40個左右,可謂“百裡挑一”。

  長三角國創中心對施江醫藥的項目經過全面綜合的論證和前期培育後,清晰研發管線和建設計畫,給項目提供了寶貴的種子資金支持。其隨即將項目推介到普陀,普陀區資本公司以及屬地的園區同濟大學科技園普陀園即刻響應,場地、設備、地方資金等悉數上場。

  “長三角國創中心花了8個月做盡調的項目,項目背後一定有獨到之處。”普陀區資本公司副總經理謝軼記得,2023年8月14日,是三方和項目方第一次正式會面的日子。項目的原創科技、科研實力和團隊背景都很優質,屬於高潜力科創項目。兩周後,在同濟大學科技園普陀園的會議室裏,就為企業辦了一場圍繞生命健康產業的專場生態投資路演。

  路演當天,項目爭取到了來自政府基金、社會資本的多元投資意向。“真的太快了!”施裕豐沒想到來到普陀區後,項目的推進可以得到這麼快的回應。這一次,施江醫藥的項目融資估值達到了2.9億元,作為同濟大學醫學院的成果轉化項目正式落地普陀。

  撬動市區兩級達成合作

  從長三角國創中心遴選推介項目,到普陀彙聚多方力量保駕科創成果轉化,施江醫藥的成功落地,其實源自2023年普陀區資本公司在大調研期間對長三角國創中心“撥投結合”科創孵化機制的學習調研。自此,催化了普陀區探索“撥投結合”新範式助力成果轉化的首次成功試水。

  何為“撥投結合”?施裕豐也是第一次聽說。即先期利用財政資金按科研專案投入支持,獲得社會化融資後,將前期科研投入按當輪估值轉化為股權。這是一種創新型財政支持科創項目孵化的模式,以先投後股管道支持科技成果轉化,不僅可以有效放大財政資金的使用效能,而且可以有效引導更多市場資本參與前瞻性技術投資。

  以施江醫藥為例,普陀區政府在接洽到這一項目時,除了普陀區“中以基金”投資了500萬元,財政撥款支持也同步到位。

  “同濟大學科技園普陀園一頭連著普陀區,一頭連著大學醫學院的科技創新成果,是區校合作做科創孵化的關鍵通道。”同濟大學科技園普陀園總經理孫鴻岩說,這一次,通過區政府生命健康產業的專項財政資金撥款,園區給予了施江醫藥400萬元的科研專案經費支持。不僅如此,在區商務委和區財政局的合作支持下,還簡化流程、壓縮撥款路徑,精准且快速賦能企業。

  就這樣,來自“地方隊”的“普陀區政府財政撥款+基金投資+社會資本”撥投結合的1000萬元,與“國家隊”長三角國創中心“撥投結合”資金2000萬元再組合“聯姻”,為施江醫藥快速發展注入了強勁活力,將用於腦膠質瘤臨床前候選小分子的開發,計畫2026年進入新藥臨床測試階段。

  這一次的成功“試水”,也成了撬動市區兩級達成戰略合作的“引爆點”。

  今年3月,長三角國創中心和普陀區政府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定,就推動普陀科技創新提質改革、科創資源集聚、科技成果轉化基金等方面達成深度全面戰略合作。

  其中就包括,合作設計“撥投結合”落地機制:普陀區將設立1億元規模的科技成果轉化基金,與長三角國創中心合作以撥投結合等機制支持重大技術創新產業化項目落地,每年爭取在普陀落地3至5個重大專案,帶動創新鏈、產業鏈同頻共振,激發科技創新乘數效應。

标签: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