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24日,第九届全國儲能科學與科技大會在溧陽舉行。截至目前,溧陽高新區集聚20比特院士、36比特國家級重點人才、123比特省級領軍人才、超2萬名產業鏈人才。
今年第一季度,關於新品發佈、新基地投產、新一輪融資的創新故事在溧陽高新區“高頻”上演,越來越多的科研工作者在“闖關破卡”中,推動科技創新成果轉變為現實生產力。
“以前做科研時只需盯緊10%,就是做好科技,但創業後要做好剩下的90%,包括產業化、管理、銷售、融資等。”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的90後博士、常州天目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李萬勇說。公司覈心團隊來自上海交通大學製冷與低溫工程研究所,在熱管理領域沉澱了20餘年。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熱管理系統應用於空調降溫和電池降溫,是僅次於三電系統(即電池、電機和電控)的關鍵技術。李萬勇團隊花了3年時間論證“公司怎麼建”,終於實現從科研工作者向企業家“闖關”。
瞬息萬變的新能源產業“唯快不破”。李萬勇團隊僅用3個星期就突破熱泵模式科技,相較於傳統的電加熱模式,效率提高60%以上,而競爭對手花了1年。一個又一個“不眠夜”換來“一鍵加速”進入市場,今年上半年公司訂單已完成去年整年的銷售額。
3個月內飛了24趟,工程師出身、江蘇速豹動力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劉超的行程天天“滿檔”。在首款產品還未量產上市的情况下,速豹動力已手握超500臺預售訂單。
不同於主機廠購買+集成的“省力模式”,速豹動力從入局開始就選擇啃“硬骨頭”,佈局新能源重卡四大核心技術——分佈式電驅橋系統、高壓動力域主機板、底盤域控和一體化熱管理系統,在國內率先實現覈心零部件全棧自研,即企業構建獨立自主的軟件+硬體系統,通過數位化實現車輛系統的自我陞級。2023年,速豹動力獲評“潜在獨角獸企業”,是紅杉中國種子基金在新能源重卡領域唯一的創投項目。
在江蘇親科生物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實驗室,工作人員正在用流式細胞科技進行單細胞分選。親科生物創始人王樹瓏透露,1克抗體的價格是黃金的4萬倍。公司自成立以來,銷售額年平均增長率超過120%。
抗體是開展生命科學研究的重要科研工具,長期以來被歐美品牌所壟斷。2009年前,抗體行業在國內尚是“無人區”。從蘇州大學畢業後,王樹瓏一直紮根抗體領域。2018年,親科生物在溧陽踏上“爬坡過坎”的產業化之路。
“發展新質生產力就是要實實在在地加快科研行程”,由親科生物自主研發的新型高通量抗體研發平臺AFfirm將研發效率提升50倍以上,傳統的鼠單抗開發週期從3—4個月縮短到28天,全球範圍已有近2萬篇SCI論文引用親科生物的抗體產品。現時,每月有數萬支抗體從溧陽發往全球,其中40%的訂單來自歐美市場。為助推國內生命科學發展,親科生物在打破壟斷的同時努力降低成本,產品價格僅為歐美品牌的一半。
從風口正盛的新能源到鮮有人知的抗體行業,總有科研工作者在走“沒人走過的路”。
相較於液態鋰離子電池,全固態鈉離子電池具有安全性更高、使用壽命更長、生產成本更低等優勢。2022年5月,中國科學院物理所特聘研究員、90後博導容曉暉來到溧陽建立科學家工作室。兩年裏,他和團隊陸續突破鈉離子電池面臨的覈心基礎科學問題、行業痛點和工程化應用難題,相關材料和電芯效能世界領先。“新能源領域的過度‘內卷’會導致附加值大幅降低。破局就要創新,我們要做的是從新型資料到電芯的原始科技突破,形成整套科技方案,開闢自己的賽道。”容曉暉表示。
走進長三角物理研究中心鈉電池公共科技平臺,記者看到,幾乎每個實驗室都“滿員”。整棟樓就像一個微型產學研生態系統:在三樓形成的創新想法,可以在二樓進行驗證,最後到一樓進行放大實驗,形成實驗室級別的原型產品。
溧陽自佈局新能源產業開始,幾乎同步啟動與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的產學研共建。天目湖先進儲能技術研究院、長三角物理研究中心相繼落地,孵化和吸引超60家科創企業,包括3家潜在獨角獸和9家瞪羚企業,“產業化”幾乎刻進平臺“基因”。
成立不到半年,溧陽中科固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完成近億元天使輪融資。在溧陽潜心科研6年,培養近40比特博士後、碩博研究生、工程師,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博導吳凡以中科固能董事長的身份開啟產業化之路。吳凡說:“溧陽建立了非常完整的動力電池產業鏈,在硬體以及團隊成員生活配套等方面給予强大支持,讓團隊能够專注於科研及產業化工作。”
“liyang(溧陽)”不僅頻繁地出現在全球論文中,更有在溧陽孵化的企業到其他城市擴能佈局。溧陽市委常委、溧陽高新區管委會主任朱威表示,溧陽產業發展模式已從招商引資的“嵌入式”邁向創新驅動的“內生式”。依託創新平臺和科學裝置,人才和企業將創新力轉化為新質生產力,為經濟增長注入強勁動能。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