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茅冠隽
漫步在崇明區長興鎮長興家園、鷺島華庭等社區,可見公共綠地中有一些造型別致的木質微型“小房子”。“小房子”為灰色,如手提箱般大,裡面配有垃圾袋、衛生紙等物品,附近還有一個盒子。
“這是‘狗狗便便屋’,方便居民遛狗時隨時用衛生紙、垃圾袋清理犬只糞便,然後放進‘便便盒’中,保潔人員會定期清理。這樣既給遛狗居民帶來便利,也讓社區更乾淨整潔。”長興家園社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韓穎萍說。
設“狗狗便便屋”,並非韓穎萍一人的主意,還有來自上海中遠海運重工職工的集體智慧。韓穎萍告訴記者,社區內住戶“二元結構”明顯,除了本地居民,還有大量來自中遠海運等央企的職工。以前,兩撥人交流不多,一旦社區治理出現問題,更易加深隔閡。
“比如不文明養犬行為,社區綠地內若出現犬只糞便,本地居民易認為是租住在此的海工企業職工所為,而企業職工又容易在心裡抱怨社區環境。經與社區‘第二書記’——上海中遠海運重工團委書記、肖承華溝通後,我們一拍即合,决定安裝‘狗狗便便屋’並分頭在本地居民和央企職工中開展文宣,效果良好,不文明養犬行為大幅减少。”
現時,長興家園社區一共有四個“第二書記”,除了來自中遠海運的肖承華,還有江南造船的羅琪、滬東中華的洪緒斌和振華重工的梁永壯——長興島上的四個央企,都在長興家園社區設立了“第二書記”。這一機制,是長興鎮和鎮域內央企共同探索的社會治理新舉措,旨在加深企業職工和本地居民之間的聯系,讓央企職工在長興有更强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崇明區長興鎮,人口結構非常特殊。全鎮約有12萬人,其中來自江南造船、中遠海運、振華重工、滬東中華四個央企的職工占比近四分之三,全鎮人員結構複雜、流動性大、需求多元化,社區治理難度不小。
以該鎮最大動遷安置社區——長興家園為例,社區總居住人數有5500多人,其中央企職工及家屬就有3200多人,超過總人數的一半。“以往,不少本地居民覺得這些身穿制服、作息規律、早出晚歸的央企職工‘神龍見首不見尾’,只知道他們是‘造船的’,但交流不多、瞭解不深,覺得這些職工是‘神秘人’;不少企業職工也反映,和社區有點格格不入,感覺無法融入。”韓穎萍說。
為了解决這一問題,作為社區“新鮮血液”的“第二書記”被正式派駐到長興鎮各社區。“第二書記”不佔用村居“兩委”班子成員職數,不領取村居幹部報酬,沒有任職時間限制與職位數限制,同一個村居可由不同央企的黨員擔任“第二書記”。長興鎮還建立述職評議制度,把“第二書記”納入村居幹部述職評議考核範疇,每年對“第二書記”履職情况進行考核,考核結果將及時回饋給派出組織,派出組織可將考核結果作為評獎評優、職務晋昇等的參攷。
現在,在長興鎮的社區治理中,央企職工的身影隨處可見,神秘的“旁觀者”變成了“參與者”。
成為“第二書記”後,一直住在公司宿舍的肖承華下班後三不五時就往長興家園跑,如今他已統計了租住在長興家園的近200名中遠海運重工職工名單。“有了這份名單,開展社區治理工作更加方便。”
不少社區治理難題,“第二書記”的管理比“第一書記”效率更高。江南造船公司的職工廖元春是長興鎮臨江景苑社區的“第二書記”,不久前,他瞭解到社區某單元樓內5樓和6樓的住戶因為譟音問題產生衝突。他立即上門調解,結果發現6樓的住戶是自己的同事。儘管兩人不熟悉,但這層同事關係也讓原本劍拔弩張的氛圍緩解了不少,最終經耐心勸說,衝突被成功化解。
韓穎萍告訴記者,“第二書記”往往是在企業中從事黨群工作的人員,在文明城市建設、垃圾分類管理等方面有長處。“另外,企業內部對‘第二書記’和租住在社區的職工建立了通報批評等約束機制,這對我們的社區治理工作提供了便利。以前我們常說,本地居民和企業職工,在社區治理方面是‘自家孩子自家抱’,現在說得更多的則是‘我們能不能一起來’。”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