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發展賦能新質生產力培育”研討會召開推動“第一資源”轉化為澎湃發展動力

江苏 35℃ 0
摘要:要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牢牢把握人才這一生產力中最活躍、最具决定意義的能動主體,推動人才“第一資源”真正轉化為驅動發展的澎湃動力。3月24日,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和全國兩會精神,由江蘇省委人才辦主辦、江蘇人才發展戰略研究院承辦的“人才發展賦能新質生產力培育”研討會在南京召開。

要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牢牢把握人才這一生產力中最活躍、最具决定意義的能動主體,推動人才“第一資源”真正轉化為驅動發展的澎湃動力。3月24日,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和全國兩會精神,由江蘇省委人才辦主辦、江蘇人才發展戰略研究院承辦的“人才發展賦能新質生產力培育”研討會在南京召開。70多位省內外科技、教育、產業等領域的專家齊聚一堂,從深化科技、教育、人才體制改革等方面圍繞“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展開熱議。

加快編制產業圖譜人才地圖

“人才工作創新,要聚焦人才發展現代化支撐新質生產力培育的運行機制和實現路徑。”南京師範大學黨委書記、江蘇人才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王成斌開門見山,無論建設特色產業人才集聚區還是構築產業體系,人才鏈都是提供“內生動力”的關鍵,當前最重要的是建立一套運行機制,推動人才鏈支撐“四鏈”融合發展。

“同時,開發和編制人工智慧、合成生物、新能源汽車、細胞治療藥物等產業圖譜與人才地圖,為我省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提供科學決策依據,為培育新質生產力作出更大貢獻。”王成斌說。

現場,由江蘇人才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編制的工業機器人產業圖譜與人才地圖發佈。工業機器人產業圖譜展現了工業機器人產業鏈全貌,以及我省工業機器人產業的優勢和特色資源。而在人才地圖上,人才内容特徵、人才科研成果資訊、人才文獻情報、人才水准特徵、人才流動程度等維度資訊一應俱全。

“發佈產業圖譜和人才地圖,旨在聚焦江蘇‘1650’產業體系,給我省產業創新發展、招才引智、政策制定提供決策支援,為引進、用好、留住、培養人才提供方向指引,有助於江蘇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江蘇人才發展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李金生介紹,近年來國內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勢頭強勁,但現階段產業基礎還相對薄弱,高端供給缺乏等問題仍有待解决。囙此,迫切需要進一步梳理產業上下游,綜合行業內外域,促使科技鏈、創新鏈、人才鏈、教育鏈深度融合,推動產業基礎高級化,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提供澎湃動力。

提升人才總量優化結構質量

相較傳統生產力,新質生產力更顯創新性、更富跨越性、更重高品質。發展新質生產力,就要求產業人口素質不斷提高。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副校長、中國人才研究會副會長高文書認為,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關鍵依靠創新驅動,“而創新驅動,本質就是人才驅動。”

“當前,我國在新質生產力領域還存在相當大的人才缺口,需要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畧。”高文書說,要瞄準國家高精尖缺領域,尤其是人工智慧、先進製造、集成電路、空天科技等方向,加快培育國家戰畧人才力量,提高省內外人力資源總量,優化結構和質量,更好地適應新質生產力的發展要求。

“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基本路徑是集聚高端創新人才,尤其要在發揮科技企業家作用、以創新高地建設人才高地,以及建立全國統一人才大市場等方面持續發力。”南京大學原黨委書記洪銀興分析,人才發展水准影響著新質生產力的發展高度。要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就必須結合地區實際構築創新人才集聚的環境,讓高端專業人才的流動和集聚成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常態。此外,高校專業和學科建設需要前瞻謀劃,為科技人才創新提供活力;職業教育也要提升勞動者就業能力,培育適合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技能型人才,各類院校要更好地發揮人才“蓄水池”的功能。

“在此過程中,務必做强配套。”中國科學院院士、東南大學教授崔鐵軍指出,大力培養和吸引科技人才,離不開深化人才體制機制改革——在健全培育體系、激勵擔當作為、營造良好生態等方面,還需不斷完善人才管理、使用、評估、激勵和流動機制。

增强基礎研究築牢人才底座

“2024年江蘇‘新春第一會’,聚焦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兩篇文章,體現了對强化科技與產業對接、實現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互促並進的高度重視。”在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理工大學教授陳光看來,高水准基礎研究人才是實現科技自立自强的關鍵,如何在基礎研究週期長、產出不確定等情况下提升基礎研究人才的培養使用能力,是亟待解决的問題。

陳光建議,加强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通過做强人才鏈,引領並支撐創新鏈和產業鏈深融,跨越基礎研究與產業轉化之間的“死亡穀”,打造我省“應用基礎研究特區”的標杆。

“提高轉化效率,的確是這些年不斷追求的目標。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强化有組織的校企合作,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思必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上海交通大學教授俞凱認為,高校是科技創新突破的重要策源地,企業是科研成果轉化的關鍵發動機,要進一步推動產教融合,多措並舉建立高水准人才從高校、院所到企業之間的流通機制,强化人才激勵保障,推動構建科學規範、開放包容、運行高效的人才發展治理體系。

在現場,進一步理順校企關係,提高成果轉化率,增强基礎研究人才培養能力,築牢新質生產力發展的人才底座,成為共識。

“在此基礎上,建議支持頂尖科學家領銜組建團隊,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實現專業領域的人才集聚;新建一批高水准的項目平臺,對接‘卡脖子’科技的攻堅任務,實行細分領域專家負責制,打造高能級創新鏈人才體系;綜合現有的企業科技孵化基地,錨定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任務目標,助力企業家牽頭成立高新技術產業化團隊,由科技創新人員提供科技支撐,實現多層次人才的集聚。”省社科聯副主席、紫金山人才發展研究院首席專家曹勁松說。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