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成林
“論壇開在椰樹下、會展辦在田園中、會務可見紅樹林、交往可聞稻花香。”走進博鼇近零碳示範區,會有一種直觀感受,仿佛走進了充滿熱帶風情的田園風光。低碳、愜意、舒適,充滿人與自然相融的“田園風”,博鼇亞洲論壇年會這一國際盛會給參會人員帶去了別致體驗。
這要歸功於一種理念,即因地制宜、借力自然。
而這,也正是博鼇近零碳示範區在創建中所一直堅持的。因地制宜,就是根據示範區自身特色、優勢,圍繞“近零碳”目標進行既有建築與環境的更新改造,而不是經驗照搬、大拆大建;借力自然,則是讓自然充分做功,發揮出最大效應,以自然的力量推動實現碳中和,而不是“另起爐灶”,對自然進行“生搬硬造”。這樣的理念讓博鼇獨特的熱帶田園風情得以更好地呈現,體現了生態優先,是對自然的尊重。
所以,走在論壇年會現場,你會不經意間發現許多“小清新”,比如,房頂上,一排排光伏板排列整齊,好似給建築戴上了“遮陽帽”;會場外,一個個造型獨特的花朵風機,不停轉動,採集著光能;還有論壇酒店大堂“會呼吸的幕牆”以及客房“會發電的陽臺”等。這些並不會讓人覺得“突兀”,甚至你可能感覺不到其存在,可它們卻在不停地减碳降碳。
這正是因地制宜、借力自然的魅力所在。
其實,在不少人的潛意識裏,“近零碳”是頗具科技含量的詞,在人類活動增多的情况下,實現新能源發電與用電自平衡,做到“碳抵消”,是極大依賴於深度减排科技的。而博鼇近零碳示範區的一個可貴之處在於,新技術、新舉措固然必不可少,但沒有“喧賓奪主”,而是更加突出自然的力量,為生態“錦上添花”,讓生態效應更大發揮。
比如,在降碳科技的加持下,示範區借景自然、融於環境,努力實現對自然力量的最大化利用,讓無處不在的風、光、熱資源,充分參與到减碳中來;在景觀生態化改造上,則因地施策,充分利用植被、土、水等自然元素,提高自然碳匯能力,促進自然生態迴圈。其中,降碳科技發揮的更多是輔助提升的作用,如此一來,更好地突出了博鼇的生態優勢,讓年會“國際範”與“田園風”相互交融。
論壇上,精心安排的智慧設施、交通、服務等,既點綴了論壇年會,又彰顯了博鼇底色,承載著人們對低碳生活的嚮往。其實,因地制宜、借力自然,用科技手段激發自然力量,不僅是博鼇要做的,也是各地綠色低碳發展所應借鑒的。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