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報、華東師大、凡聞科技聯合開發AIGC“浦先生·新聞魔筆”用AI大模型培育媒體新質生產力

上海 55℃ 0
摘要:

  記者俞陶然

  昨天舉行的2024全球開發者先鋒大會·大模型前沿論壇上,首届“浦源大模型系列挑戰賽”評選揭曉,解放日報社、華東師範大學、凡聞科技聯合開發的“浦先生·新聞魔筆”應用獲二等獎。作為本届大賽唯一獲獎的媒體組織,解放日報社與高校、企業積極合作,利用上海人工智慧實驗室開源的“書生·浦語”大模型2.0版及全鏈條開源工具體系,研製了一款從熱點事件感知到新聞報道內容自動生成的AIGC(生成式人工智慧)應用系統,探索培育媒體新質生產力。

  2月26日,上海人工智慧實驗室發佈“浦源大模型系列挑戰賽”賽題,聚焦大模型應用落地和靈感創意設計,吸引了全球122個團隊參加。大模型在新聞行業有什麼應用潜力?解放日報社資訊技術團隊與華東師範大學、凡聞科技的專家團隊經過多次討論,認為能以報社採編工作為藍本,以“書生·浦語”為語言基座模型,打造一款自動化智慧創作新聞報導的應用,讓AIGC覆蓋新聞策劃、資訊採集、內容編寫和報導發佈的整個新聞創作流程。

  經過全力聯合開發,“浦先生·新聞魔筆”誕生了。打開這款應用,首先看到的是熱點新聞清單,這是它對主流媒體最新報導內容進行分析後形成的新聞熱點。用戶選擇其中一個熱點後,“新聞魔筆”會自動生成這一新聞的報導視角,並匹配“解放日報黨報觀點庫”,然後基於“書生·浦語”大模型2.0生成符合《解放日報》風格的新聞報導內容。研發團隊充分利用提示詞工程,通過垂直訓練,使“新聞魔筆”生成的報導既準確可信,又符合主流價值觀。

  “開發這個應用,是我們用AIGC培育媒體新質生產力的一次嘗試。”解放日報社技術中心總監林曄說。今後,研發團隊將把它應用於實際採編業務,通過用戶回饋對“浦先生·新聞魔筆”進行反覆運算,讓它成為記者和編輯的得力助手。團隊還計畫在圖片、視頻生成方面,利用國內開源大模型開發一系列媒體應用產品。

  這類大模型應用成熟後,是否會導致記者和編輯失業?林曄給出了否定的回答。因為從現時AIGC生成內容的水准來看,大模型只適用於新聞報導內容的快速生產,新聞內容的高品質生產仍需要記者和編輯。而且,大模型生成的報導須在人工稽核後才能發佈,否則就存在內容偏差的風險。囙此,“浦先生·新聞魔筆”等大模型未來有望成為新聞工作者的得力助手,顯著提升新聞內容生產的效率和數量,並通過人機合作提升內容產品的質量。

标签: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