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氣象局局長張晶走進“線上訪談”節目——推動氣象高品質發展,提高服務保障水准

江苏 18℃ 0
摘要:小到生活中增减衣物,大到經濟社會發展,氣象扮演著重要角色。日前,江蘇省人民政府網、新華日報、交匯點新聞用戶端、新江蘇·中國江蘇網、“北京西路瞭望”微信公眾號聯合推出的“線上訪談”節目邀請江蘇省氣象局黨組書記、局長張晶,與網友、讀者分享江蘇氣象高品質發展的經驗做法和未來規劃。

小到生活中增减衣物,大到經濟社會發展,氣象扮演著重要角色。日前,江蘇省人民政府網、新華日報、交匯點新聞用戶端、新江蘇·中國江蘇網、“北京西路瞭望”微信公眾號聯合推出的“線上訪談”節目邀請江蘇省氣象局黨組書記、局長張晶,與網友、讀者分享江蘇氣象高品質發展的經驗做法和未來規劃。

築牢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線

在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中,氣象與生產、流通、消費等各環節的關聯性不斷增強,氣象資訊、數據等已成為重要的生產要素,廣泛應用於經濟社會各行各業。“防汛抗旱、應急調度等工作都要求準確及時的氣象預報預警,農業生產、交通運輸、能源保供、海洋經濟等重點行業和領域發展均需要有針對性的氣象服務,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等也對氣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張晶說。

江蘇地處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勢平坦,湖泊交錯,南北氣候交接,灾害性天氣多發頻發。“面對天氣异常變化,江蘇氣象部門積極主動應對。2021年,省政府辦公廳專門印發《江蘇强對流灾害性天氣監測預警服務示範體系建設方案》,方案實施已取得初步成效。”張晶介紹,江蘇氣象部門以提高預報預測準確率為覈心,加强天氣監測、預報、預警、服務各項工作。

提升天氣監測能力。現時,全省已建成S波段雷達業務觀測網,覆蓋率達到85%,聚焦強對流高發區和大城市,加密佈設局地雷達觀測網。地面氣象觀測站距縮小到7公里,加强湖面、海面和低空垂直探測能力,優化全省雷電監測網,監測精度不斷提高。

提升預報預警能力。為提升灾害性和極端性天氣預報能力,我省建立灾害性天氣扁平化指導流程和速報聯動機制,自主研發15項灾害性天氣預警關鍵技術。雷雨大風、冰雹、短時强降水等強對流預報產品時空分辯率由1小時、2.5公里提升到6分鐘、1公里,在全國率先開展0—24小時龍卷潜勢預報,強對流灾害性天氣預警時間提前量達46.3分鐘,預警准確率達80.3%。

提升預警資訊發佈能力。現時,省突發事件預警資訊發佈中心可為20個部門提供資訊發佈,通過20大類媒體通路一鍵式發佈。省氣象局聯合省通信管理局建設預警簡訊綠色專用通道,發佈速率全國最高,預警簡訊3小時全省省內外用戶(約1億人次)全覆蓋,可精准靶向發佈到鄉鎮(街道),分鐘級送達應急責任人。聚焦鄉村、海上漁船等預警“盲區”,接入全省12萬個應急廣播終端和海上北斗通路,氣象預警可覆蓋3000餘艘漁船、1.5萬個行政村。

擁抱人工智慧推動氣象科技創新

“作為近代中國氣象事業的發祥地,江蘇氣象事業底蘊深厚、科教人才資源豐富。”張晶表示,近年來,省氣象局持續與南京大學、南京資訊工程大學、河海大學、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十四研究所、華為等高校、研究所和企業開展戰略合作與交流,合力推進技術研發,並與應急、水利、自然資源、生態等多個部門開展密切合作,彙聚氣象科教資源優勢,凝聚氣象科技創新力量。

在創新力量的加持下,江蘇省氣象臺成為國內最早接觸、應用並參與AI氣象預報技術研發的氣象業務部門之一,現時包括大模型在內的AI科技已經在天氣預報的多個環節中使用。“從數小時內的短臨預報,到3—7天的中短期天氣預報,江蘇氣象部門使用人工智慧大模型為精准天氣預報帶來新突破。”張晶表示,江蘇氣象部門積極擁抱新技術,推動AI模型與傳統氣象預報管道實現優勢互補。

省內氣象創新平臺也在不斷完善。中國氣象局和江蘇省政府、南京市政府合力探索建設新型研發機構——南京氣象科技創新研究院,建設成果獲得評估組充分肯定。持續加强談哲敏院士工作站、中國氣象局交通氣象重點實驗室、交通氣象野外綜合試驗基地等創新平臺建設。緊密結合江蘇需求,聚焦區域強對流天氣監測預報預警、衛星遙感應用和交通氣象等領域開展研究,推進創新攻關“揭榜掛帥”“賽馬制”。北極閣氣象博物館先後被評為國家氣象科普基地、江蘇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等,激勵江蘇氣象工作者不斷奮鬥、勇攀高峰。

主動服務江蘇高品質發展大局

2月21日,江蘇省政府和中國氣象局第五次省部合作聯席會議在南京召開。會議明確,將持續支持推進江蘇強對流灾害性天氣監測預警服務示範體系建設,加快構建開放、多元、有序的新型氣象服務體系,加快推進江蘇人工影響天氣轉型發展,大力推進氣象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等。

張晶表示,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首先將聚焦主業攻克難點,在總結經驗成果基礎上持續推進江蘇強對流灾害性天氣監測預警服務示範體系建設,牢牢把握極端灾害性天氣應對主動權。省氣象部門將進一步提升監測預報預警能力,加密增設湖面、江面、海面及城市群探測設施,加密垂直探測網站,重點增强龍捲風等強對流天氣12小時以上預報預警能力,完善“分鐘級”精准快速發佈體系,在強對流易發地區組建強對流灾害防禦中心,提升基層強對流應對能力。加快強對流關鍵技術的協同攻關步伐,推動省級強對流灾害風險預警實驗室建設。完善強對流灾害聯防聯動機制建設,修訂省市氣象災害應急預案,完善省、市、縣三級“遞進式”氣象預警服務業務,建立灾害性天氣實时協同、上下聯動的氣象叫應、灾情速報和聯防工作機制。

“氣象部門還將充分發揮氣象事業基礎性、先導性作用,主動服務江蘇高品質發展大局。”張晶說,將聚焦重點行業繼續做好“氣象+”“+氣象”賦能行動,發揮氣象數據作為民生基礎數據的重要作用,實現氣象服務數位化轉型和場景式融入,放大氣象服務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進一步完善人工影響天氣協調工作機制,全面提升江蘇人工影響天氣工作能力和服務水平。

“我們還將深入挖掘和發揮江蘇科教人才優勢,建設江蘇氣象科技創新和人才高地。”張晶說,氣象部門將更加密切與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等戰略合作與深度交流,打造全國領先、世界先進的氣象科技研發中心和氣象智慧裝備產業孵化基地。持續加强南京氣象科技創新研究院等創新平臺建設,集聚資源、開放聯合,打出江蘇氣象高品質發展的“金字招牌”。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