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杏音樂會”在上海音樂廳南廣場西側銀杏林舉行。記者賴鑫琳攝(資料照片)
記者施晨露
市民藝術夜校搶課攻略、上海街道圖書館推薦……在小紅書等社交平臺,網友們以“日常生活中的快樂瞬間”“週末去哪兒”等標籤分享上海公共文化生活的一個個“快樂瞬間”。將這些撿拾拼接起來,就是一幅人人享受、就近就便的公共文化服務“實景畫”。
高品質的公共文化生活,正在成為一種“很上海”的生活方式。昨天舉行的2024年上海市公共文化建設工作會議傳出消息,今年,上海將推進100個社區文化活動中心更新提升,打造100個兒童友好城市閱讀新空間,新建30個社區市民健身中心,新建改建60條市民健身步道、60個市民(職工)健身驛站、600個市民益智健身苑點,力爭年內新建30個示範性農家書屋、40個新型農村電影放映示範點,打造一批都市書房,認定一批“美術新空間”,陞級一批家門口的演藝新空間、人文新景觀、休閒好去處。
建設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做實文化惠民工程,站在新起點的這座“人民都市”已經瞄準新目標。進一步推動供需匹配,落實“點單權”,滿足差异化需求,推進數位文化資源開放共亯,人民群眾的參與度、滿意度正是公共文化建設的指向所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打造文化自信自强的上海樣本,提升都市軟實力,努力建設習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實踐地,“高品質公共文化建設”應是題中之義。
暖暖人情味滿滿幸福感
過去一年,上海公共文化建設成果累累。市文化和旅遊局牽頭編制《公共文化惠民工程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列入新一輪民心工程;《上海市美術館管理辦法》正式施行,成為全國首部美術館領域省級政府規章;《上海市公共圖書館條例》《上海市博物館條例》納入《上海市十六届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2023—2027年)》。
重大文化設施輻射效應進一步彰顯,基層文化設施不斷更新,上海博物館東館、中國近現代新聞出版博物館、上海世界技能博物館等重大文化設施相繼建成開放,全市已推出“演藝新空間”100家、“美術新空間”15家、“家門口好去處”205個,完成社區文化活動中心新一輪更新提升63個,建成新型農村電影放映示範點14個,文化藝術場館教學實踐基地規模擴大至60個,增設職工健身驛站51個。
去年,嘉定區、長寧區通過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示範區創新發展覆核,獲評“優秀”;浦東新區、長寧區、徐匯區的三個項目分別被評為2023年“春雨工程”文化和旅遊志願服務邊疆行計畫優秀項目;全市7家全國古籍重點保護組織通過覆核,市、區兩級19家公共圖書館全部被評為“一級圖書館”。
聚焦“都市美育”,超額完成2023年上海市為民辦實事項目,推出113個“社會大美育”課堂,全市200餘家專業文化藝術場館機构“打開圍牆”,開展藝術普及教育活動近8000場;“何以中國”“對話世界”“何謂海派”等文博美術系列大展成為現象級大展,提升美育體驗,啟動都市流量;深受年輕人喜愛的上海市民藝術夜校擴容陞級,教學點比特、課程、服務人次實現倍增;首次以“都市美育日”形式啟動的新十年上海市民文化節,推動大型品牌性文化節慶活動走進五個新城;全市9個涉農區開展“四季村晚”示範活動,“海上和美鄉村村晚”、“風雅瀛洲韻動江海”崇明生態島惠民演出季等受到滬郊百姓歡迎。
如何讓人人享有就近就便的公共文化服務?徐匯區康健新村街道的實踐頗具代表性。這幾年,康健新村街道新建4個“鄰里匯”、8個主題公園綠地、3條人文水岸,25個居委活動室全部沿街設定,街區微更新中植入創意繪畫、景觀短劇;康健體育公園圍欄打開,實現室外場地24小時開放;康樂匯全年無休“全天候”,同時開設親子口袋公園、社區食堂、健身房等,每週開放時間長達84小時,日均客流量3000餘人次;街道圖書館延時服務至20時30分,並設定5處24小時智慧借書櫃;每週開設寶寶屋、美育課堂、市民藝術夜校、老年學校等100多門課程活動,服務“從繈褓到拐杖”的全年齡段人群;康健本地特色的市級非遺項目“桂林皮影戲傳習班”、皮影“周周演”等活動深受市民歡迎,“15分鐘社區生活圈”洋溢著暖暖人情味和滿滿幸福感。
提升公共文化建設整體能級
2024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也是上海建設習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實踐地的開局之年。增强價值引領,均衡便利、普惠均等、豐富多元、共亯共建的公共文化建設圖景正在上海進一步鋪開。
重大文化地標與基層最美空間打造並舉,本市將進一步完善公共文化設施佈局,推進上海大歌劇院、上海科技館等重大文化設施建設、更新改造,在持續打造浦東花木地區、浦西人民廣場、浦西世博園區博物館集羣和西岸、東岸、外灘等美術館集羣的同時,深入實施基層公共文化設施更新與提升計畫,提升社區文化生活品質,推動文化賦能都市空間,在濱江水岸、綠地公園、廣場市集等生活化場景中不斷導入文旅資源。
全市公共文化服務將繼續向全民、全齡、全域、全時覆蓋拓展。構建人民都市美育共同體,持續擴容市民藝術夜校,鼓勵在企業、園區、樓宇等開設教學點;拓展社會大美育矩陣,聚焦活動系列化、項目品牌化、課程常態化,培育公共藝術教育普及精品項目;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進都市記憶工程,推出更多優質“國風”活動、“國潮”節目,深化“非遺在社區”“非遺在校園”等項目,讓典籍中的上海、文物中的上海、遺跡中的上海在穿越時空中活態呈現;放大“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藝術天空”、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獲獎演員劇碼展演、高雅藝術進校園等專業節慶活動溢出效應,把名家名團高品質內容送到市民羣衆身邊。今年還將完成文化藝術場館現場教學實踐基地“雙百”項目百個場館、百門課程的建設目標,實施藝術家“派駐”校園藝術團行動、書香校園浸潤計畫。
進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惠民能級,本市將繼續擴大公共文化場館錯時開放、延時開放比例,新增市級配送文藝演出額度,深化書香社會建設,鼓勵有條件的實體書店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進一步辦好“都市美育日”、“我們的節日”、“歡樂無限春節觀影”、上海書展、上海讀書節、全民健身日、上海科技節、上海“中國農民豐收節”、上海市家庭文化節、上海職工文化季等品牌活動,做優“樂遊上海藝術季”,做强“美術館中的美術課”“博物館裏看世界”等藝術教育品牌項目,今年還將舉辦新中國成立75周年羣衆艺文大匯演大展示。
貫徹《上海市貫徹落實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實施方案》,以數位科技賦能公共文化服務,本市將扎實推進全國智慧圖書館體系、公共文化雲項目建設,加强數字資源建設、數據內容分析和服務場景應用;深化文化大數據體系建設,加快推進國有文化企業、公共文化場館、國有艺文院團文化資源數位化採集,完善特色文化資料庫;推動古籍智慧化整理和服務,“讓古籍裏的文字活起來”;構建文博美術場館數位化場景,加快東方社區資訊苑向“家門口的數位苑”轉變,推動更多優質數位文化資源下沉街鎮。
進一步加強公共文化制度設計和保障,今年本市將完成《上海市公共圖書館條例(暫名)》立法工作,開展《上海市文物保護條例》修訂和《上海市博物館條例(暫名)》製定的立法調研,製定《上海市美術館展覽評價指標》《上海市美術館服務標准》。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