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江轉移安置羣衆積極加入志願者隊伍——不能閑著,要幫大家做點事

四川 45℃ 0
摘要:3月19日一大早,雅江縣呷拉鎮脚泥堡村村民劉甲它就從安置點出發回到村裡,“放不下心,想看看還有沒有需要幫忙的。”

3月19日一大早,雅江縣呷拉鎮脚泥堡村村民劉甲它就從安置點出發回到村裡,“放不下心,想看看還有沒有需要幫忙的。”

一進村子,就遇見住在村裡的工人在搬家,劉甲它擼起袖子,和眾人一起把東西搬上了車,“他們是從雲南過來打工的,人生地不熟,能幫就幫一點。”

搬完東西,劉甲它又在村裡走動起來。看著遠處山火燒過的痕迹,劉甲它說:“感謝黨和政府及時安置好了我們,我現在忙起來要好受一點。”

14公里外,雅江縣城關第一完全小學安置點內,劉甲它的小兒子劉凱强同樣忙碌。

“我們轉移過來的時候,政府把帳篷和床單被褥全都準備好了,工作人員正在給我們接電。”劉凱强回憶,當天下午,安置點就通上了電,看著帳篷裏一盞盞亮起來的燈,他感覺“坐不住了”。

“總感覺應該幹點啥。”當天,劉凱强加入了志願者隊伍,幫著送餐、搬運物資、安撫鄉親的情緒……20歲出頭的他剛參加工作,幾天的時間,劉凱强覺得自己成長了不少。

“之前家裡的事都是爸爸和哥哥在操心,這幾天大家都很忙,我留在安置點做志願者,順便也照顧下媽媽和奶奶。”說話時,劉凱强一直沒停下手裡的工作。發放完午飯,他又拖著一箱礦泉水發放起來。一旁的帳篷外,70多歲的奶奶目光一直追隨著自己的孫子,“娃娃長大了。”

與此同時,劉凱强的哥哥劉凱峰正開車往返於安置點和脚泥堡村。“剛拖了一臺發電機上去,鄰居家冰柜裏還有好多牛肉,能保一點算一點。”劉凱峰告訴記者,“大家都對我們很關心,我們也不能閑著。”

“不能閑著”,幾乎是每一個轉移安置羣衆的心聲。正午時分,雅江縣城關第一完全小學安置點幾乎看不見青壯年。“都出去幫忙了,我想著這裡也不能沒有人,就留下來照看老人和小孩。”脚泥堡村村民林九斤告訴記者,村裡會開車的年輕人都開著自家的車,出去接送撲火隊隊員,運送物資,有的還在清理餘火隱患。

志願者裏,有三姐弟的身影。在雅江縣政府門口的物資轉運點,27歲的建英帶著妹妹建春、弟弟建勇一起搬運捐贈物資。

“我們負責把送來的物資搬下車,再分別搬到轉運車輛上。”建英是呷拉鎮雙語幼稚園教師,她告訴記者,3月16日上午,他們三姐弟和爸爸媽媽從呷拉鎮脚泥堡村的家中搬進安置點。在安置點,看著忙碌的工作人員,建春覺得“坐不住”:“都是年輕人,我們應該幫著做點事。”

三姐弟一拍即合,找到呷拉鎮相關負責人表明想當志願者的意願。

此後的3天裏,三姐弟每天工作五六個小時,“平時在家裡經常幹農活,現在搬運的都是速食麵、牛奶、礦泉水等,並不覺得累。”建英說。

還有從外地趕回來馳援家鄉的。夏大將是甘孜州警察局海螺溝景區直屬分局的一名輔警,得知家鄉受灾後,他第一時間請假趕了回來。“山火發生後,村裡電線受損,幾戶人家的冰柜仍需要每天供電,每天我們開車從縣城到村子,運送發電機所需要的油、水等物資,保障供電,避免食物腐爛,高峰期時一天要跑三四趟。”夏大將說。

回到安置點後,夏大將也沒有停下脚步,有時幫助現場工作人員分發物資,有時和安置點的村民聊聊天,並時不時掏出手機看志願者服務群有沒有彈出新消息,“我是村裡的一分子,有責任安頓好、照顧好這些村民。”

接近晚飯時間,安置點內逐漸熱鬧起來,在外忙了一天的村民都回到了這個臨時的“家”,劉凱强和其他志願者開始了新一輪的忙碌,“人多發得快一點,能讓大家都吃上熱飯。”

夜幕降臨,大家三三兩兩聚在一起,聊起過去幾天的經歷和對未來的打算。“我之前一直在承包工程,安置好家裡的娃娃和老人後,準備回工地去看看。”劉甲它說,“相信一切都會好起來。”(記者寧蕖陳昊陳旻翔甘孜觀察張瑩洛絨尼瑪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