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省消費者滿意度總指數84.09分,較上年上升1.01分,是全省消費者滿意度指數調查開展以來最高分;消費者對2024年的消費信心指數為82.95分,處於比較充足水准。這是3月13日記者從四川省保護消費者權益委員會第六届委員會三次會議上獲悉的。會上發佈了四川省2023年度消費者滿意度指數報告,這也是省消委會連續9年在全省範圍內開展此項調查。
消費者滿意度處於歷史高位維權結果還未達預期
2023年度消費者滿意度指數編制工作覆蓋全省21個市(州),採集消費者樣本28350個。調查資料顯示,2023年全省消費者滿意度總指數為84.09分,較上年上升1.01分,是全省消費者滿意度指數調查開展以來的最高分。消費者對2024年的消費信心指數為82.95分,處於比較充足水准,其中,六成消費者認為收入會有所增加,但只有四成消費者考慮新增消費支出,相比收入預期,消費預期相對保守。
調查顯示,2023年消費環境滿意度指數為84.84分,較2020年疫情初期上升1.64分。其中,市場環境滿意度指數(二級名額)85.43分、市場監管滿意度指數(二級名額)84.26分。表明疫情防控轉段後經濟恢復發展,新型經濟蓬勃發展給監管帶來新挑戰,消費者對市場環境給予更高期盼。
2023年消費類別滿意度指數為86.46分,連續處於歷史高位。其中,商品類別消費滿意度指數(二級名額)85.80分,服務類別消費滿意度指數(二級名額)86.97分。說明商品和服務消費滿意度日漸改善,多樣化、個性化消費需求逐步滿足,但同時消費結構也在加速變化,供給側結構面臨新的調整。
從7類具體消費商品來看,“家用電子電器類”商品滿意度最高,“農用生產資料類”商品滿意度相對最低。從11類具體消費服務來看,消費者對“家政服務”滿意度最高,“餐飲消費類”滿意度最低。
調查同時發現,2023年消費維權滿意度指數為79.25分,恢復至近幾年平均水準。其中,維權工作滿意度指數(二級名額)85.25分,維權結果滿意度指數(二級名額)70.25分。由此可見,維權工作效能得到消費者認可,但維權結果還難以達到消費者預期。
聚焦縣域消費市場供給側正在發生結構性變化
縣域消費人口體量龐大,是促進消費增長的新引擎,此次省消委會還組織開展了縣域群體消費調查。
調查顯示,受訪縣域群體家庭月收入10000元及以上者占38.08%,縣域群體的消費能力正逐漸增强,為消費市場的擴容和消費結構的陞級打下基礎。
調查發現,縣域消費設施的日益完善為縣域群體提供了更豐富、更便利的消費場景。85%左右的縣域群體認為零售設施、餐飲娛樂休閒設施、公共交通設施、資訊網路平臺、物流配送等本地商業基礎設施方便。
同時,隨著縣域商業基礎設施的覆蓋和完善,縣域消費市場的供給側正在發生結構性變化。調查顯示,85%的縣域消費群體認為本地市場上的商品、服務種類和數量多,但同時,假冒偽劣、虛假宣傳、強迫交易和捆綁銷售現象也不同程度存在。
調查發現,發生糾紛的縣域消費者中有53.41%進行過維權,高於城區45.39%的維權率。其中,消費糾紛主要發生在食品、烟酒、文化/娛樂/體育服務、交通出行/運輸以及金融保險理財五類行業。
調查顯示,縣域群體消費者對2024年的消費信心指數為81.54分,低於全省總體消費信心指數1.41分。但成都平原經濟區的縣域群體消費信心指數為89.25分,遠高於其餘四區域和全省總體信心指數。
中等收入群體對未來收入和支出預期更樂觀
此次省消委會還組織開展了中等收入群體消費調查。
國家統計局根據我國國情和居民生活質量提出標準,將家庭年收入(典型的三口之家)介於10萬—50萬元之間的群體定義為中等收入群體。
調查顯示,中等收入群體消費特徵表現為人群年輕化、高知化,需求多樣化、個性化,生活品質化、品牌化等。中等收入群體消費需求從“隨大流”轉變為“有態度”。相比福斯消費群體,中等收入群體更注重生活品質和舒適度,更傾向於購買質量更好、品牌知名度更高的商品和服務。
調查顯示,中等收入群體消費維權意識整體較强,維權率高於總體水准。其中,食品、烟酒、交通出行/運輸、文體娛樂、金融保險理財是糾紛多發行業。
調查同時顯示,中等收入群體對2024年的消費信心指數為87.82分,高於全省總體消費信心指數4.87分。69.99%的受訪者認為2024年家庭收入會有所增加,41.70%的受訪者表示會在2024年新增消費支出,對未來收入和支出預期均比全省總體情況樂觀。
暢通消費維權通道激發居民消費活力
為激發市場潜能和消費活力,結合四川省情和本次調查有關情况,省消委會建議:擴大內需,激發消費潜能。加大優勢行業推動力度,支持新場景、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滿足消費者品質化、多樣化消費需求。深挖縣域消費,全面提高縣域市場的產品和服務供給水准,提升消費者消費熱情,讓消費者有地“能消費”,有物“願消費”,充分釋放縣域消費活力。
發揮合力,加强消費監督。對反映問題較多的行業和場所,做好日常監管和整治,對糾紛發生率高、糾紛解决難的行業、商家進行重點監測管控。
完善通路,暢通消費維權。利用“互聯網+”大力發展線上消費糾紛解决模式,實現維權“零見面”,推動線下調解向線上調解延伸。嘗試構建多元化調解機制,推動實現消費糾紛化解“一站式”管理、“一窗式”辦理、“一條龍”處理,讓消費者少跑路,讓消費者維權更便捷、更高效。(許世智記者劉佳)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