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應用型大學建設,化解就業結構性難題?代表委員支招——辦學不要脫離行業遠離企業

四川 23℃ 0
摘要:現時,企業技術工人短缺的現象依舊突出。針對就業結構性衝突,如何從高校畢業生人才培養供給端發力解决這一難題?在“你點題我代言——四川日報全媒體邀你‘上兩會’”互動平臺上,有網友留言:“希望高校在學科專業設定上多結合區域經濟社會和產業發展需要,突出就業導向,加强高水准的應用型大學建設,多多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建設人才。”3月8日,記者就此採訪了全國人大代表、成都工業學院副校長張祖濤,全國人大代表、四川職業技術學院教授唐利軍,全國人大代表、富士康科技集團鴻富錦精密電子(成都)有限公司特種駕駛(叉車)工人馬貴幫,並從住川全國政協委員聯名提案中找到相關建議。

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應屆畢業生就業尤其受關注。政府工作報告提到,預計今年高校畢業生超過1170萬人,要强化促進青年就業政策舉措,優化就業創業指導服務。

現時,企業技術工人短缺的現象依舊突出。針對就業結構性衝突,如何從高校畢業生人才培養供給端發力解决這一難題?在“你點題我代言——四川日報全媒體邀你‘上兩會’”互動平臺上,有網友留言:“希望高校在學科專業設定上多結合區域經濟社會和產業發展需要,突出就業導向,加强高水准的應用型大學建設,多多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建設人才。”

3月8日,記者就此採訪了全國人大代表、成都工業學院副校長張祖濤,全國人大代表、四川職業技術學院教授唐利軍,全國人大代表、富士康科技集團鴻富錦精密電子(成都)有限公司特種駕駛(叉車)工人馬貴幫,並從住川全國政協委員聯名提案中找到相關建議。

談特色辦學

不要脫離行業、遠離企業,不要游離於區域優勢產業

此次參會,張祖濤專門帶來關於加强高水准應用型本科高校建設的建議。

在他看來,現時高水准應用型大學建設存在的最大挑戰之一是缺乏辦學特色,“比如,部分原來的電子、機械、化工、礦業和師範類專科學校,在成為新建本科院校後,定位上過於仿效研究型高校,導致辦學方向同質化。”

張祖濤認為,應用型本科高校辦學一定注意不要脫離行業,不要遠離企業,不要游離於區域優勢產業。教學的側重點應更聚焦於高水准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應用導向的科學研究和區域產業科技創新服務。

他建議,應用型本科高校要明確自己的特色專業和學校發展優勢,因地制宜開展應用導向的科學研究;深化現代產業學院建設,以引企駐校、推校進企的管道,將產業學院建設成集特色師資隊伍、特色人才培養、特色科學研究、特色產業導向和特色繼續教育為一體的多功能基地;從特色產業需求出發,確保相關專業課程與產業需求高度契合。

住川全國政協委員聯名提案《關於適度拓寬大學本科層次職業教育通道》中也提到,建議出臺校企深度聯合育人的激勵政策,鼓勵學校在產業園區內建設特色產業學院、現場工程師學院、工匠學院、開放型區域產教融合實踐中心等。

談人才招引

綜合力量,打出人才招引和培育政策組合拳

高水准應用型大學的建設還需要一支既有學術造詣又有實踐經驗的高水准師資隊伍。但張祖濤發現,現時多數應用型本科高校仍以理論授課為主,偏離“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標準。

張祖濤建議,採用專項資金激勵管道,加大對應用型本科高校師資隊伍建設的支持;支持企業科技骨幹到學校從教,鼓勵學校教師與企業骨幹共同指導學生學習科技技能;搭建支持教師創新創業的平臺,支持教師到企業掛職、出國訪學,鼓勵教師利用專業知識帶領學生進行創新創業並創辦企業等。

近年來,四川職業技術學院也在積極申辦職業本科院校。“學校大力實施‘引才聚智’計畫,短短兩年多,引進博士20多名、緊缺專業碩士200多名、全國科技能手6名。”唐利軍介紹,在高層次人才招引方面,學校除了提供有吸引力的薪資、人才公寓、住房補貼等优渥條件外,還積極與遂寧市相關政府部門協調,為其爭取解决配偶工作、協調子女入託入學等政策待遇。同時,學校還創新用才模式,構建高層次人才本土落地機制,實現高層次人才的“校地共用”“校企兩用”。

在唐利軍看來,應用型大學建設師資隊伍,可以多綜合地方政府、企業的力量,在人才招引和培育方面打出政策組合拳。

談產教融合

通過構建利益共同體,促進各鏈條的有機銜接

馬貴幫在日常工作和走訪調研中發現,隨著我國製造業水准的不斷提高,高級技工短缺的現象突出。他建議提高技工人才的社會地位,深化職業教育改革,提高教育品質,讓有條件的高職專科院校試辦高職本科專業,“具體到學校,可多設定一些企業緊缺崗位的專業。”

通過調研,馬貴幫還發現,當前企業招收的應屆畢業生仍存在工作“上手較慢”的問題,“我認為,地方院校向應用型大學轉型的過程中,應該進一步加深校企合作,讓企業更加充分地參與到技能科技人才培養的各環節中來,形成良性互動。”

對此,唐利軍也很贊同。在他看來,應用型大學的建設應該和地方產業發展緊密結合,通過構建產教融合利益共同體,找到政府、高校、企業的結合點,進一步深化產教融合,促進教育鏈、人才鏈、產業鏈和創新鏈的有機銜接,“以我們學校為例,通過與地方政府、企業合作,學校分別圍繞遂寧的鋰電產業、汽車和裝備製造產業,在射洪鋰電產業園辦了四川職業技術學院鋰電科技學院,在安居經開區毗鄰四川江淮汽車有限公司的地方建了四川職業技術學院汽車學院,實現校企無縫銜接。”(記者鐘帆

标签: 就業 四川 兩會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