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文化創新能力,讓巴蜀文化“爆款”頻出?代表委員這樣說——傳統文化要注入更多青春活力

四川 43℃ 0
摘要:2024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春節聯歡晚會上,川劇《別洞觀景》選段精彩亮相,展示其獨特魅力。這是川劇唱腔時隔18年,再登總臺春晚舞臺;今年春節期間,黃龍溪火龍燈舞、安仁板凳龍、青神竹龍、川北舞獅、自貢彩燈、彝繡羌繡等充滿巴蜀特色的文化活動或產品,讓八方來客感受四川魅力……

2024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春節聯歡晚會上,川劇《別洞觀景》選段精彩亮相,展示其獨特魅力。這是川劇唱腔時隔18年,再登總臺春晚舞臺;今年春節期間,黃龍溪火龍燈舞、安仁板凳龍、青神竹龍、川北舞獅、自貢彩燈、彝繡羌繡等充滿巴蜀特色的文化活動或產品,讓八方來客感受四川魅力……

在“你點題我代言——四川日報全媒體邀你‘上兩會’”互動平臺上,不少網友圍繞四川文化資源保護利用和創新發展話題展開提問。“如何更好地創新運用四川特色文化符號,讓巴蜀文化‘爆款’頻出?”“川劇、彩燈、刺繡等都是四川重要文化名片,有沒有更多相關的文創產品?”圍繞這些問題,記者採訪了全國人大代表、馬邊花間刺繡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喬進雙梅與全國政協委員、省文聯主席、省川劇院院長陳智林。

談產品“出圈”既要深挖傳統文化內核,也要創新表現形式

陳智林介紹,2023年川劇大放异彩,精品佳作頻出,活動盛事不斷,僅省川劇院的《芙蓉國粹》就演出超700場、累計接待觀眾超30萬人次,其中外國友人3.5萬人次……

“川劇頻頻‘出圈’,受到熱烈追捧,正是廣大文藝工作者在新時代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實踐成效。”作為川劇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陳智林深耕川劇舞臺多年。今年,由他擔任藝術總監並領銜主演的川劇《夢回東坡》也即將開啟全國巡演。“我將在傳承戲曲傳統藝術特色和價值觀念的基礎上,深挖傳統文化內核,創新表演藝術形式,探索人才培養機制,用川劇講好中國故事,讓傳統文化持續煥發强大生命力。”

作為彝族手工刺繡省級代表性傳承人,喬進雙梅以彝繡為突破口,通過創辦彝繡專合社等管道,幫助家鄉800多名繡娘實現居家靈活就業,帶動人均年增收超1萬元。

成績背後是不斷的學習與創新。“以前的彝繡產品基本都是傳統款式,缺乏現代元素。”喬進雙梅表示,在前往北京、雲南、貴州等地學習後,他們逐步開發各類新產品,產品供不應求。

談產業延鏈既要關注產品創新,還要推進業態創新

“當下,羣衆日益豐富的文化娛樂生活,對我國傳統戲曲藝術發展既是挑戰也是機遇。”陳智林說,去年成都大運會期間,“川劇變臉蓉寶”手辦銷售火熱;今年春節期間,“省川有戲”川劇文創市集推出15大類川劇文創產品,受到市民遊客歡迎……這都是“傳統文化+現代時尚”的成功實踐。

“川劇要進一步挖掘特色元素,推出更多年輕人喜愛、設計新穎的創意產品,進一步彰顯川劇文化在新時代的藝術價值。”對此,陳智林建議,加大以戲曲為代表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宣傳推廣力度,提升傳統文化在公眾中的認知度和影響力;通過文化產業的繁榮與發展,為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提供有力支撐。

在喬進雙梅看來,文化產業要發展壯大,需要聚合各方優勢力量,解决地方上產業發展不成規模、帶動能力不强等問題。“今年全國兩會,我帶來建議——進一步挖掘、提煉、開發地方優秀文化資源,發展特色文化產業,如聚焦彝族漆器、銀飾及地方民俗活動等,助力家鄉羣衆穩就業促增收。”

談到彝繡發展,喬進雙梅認為,除創新產品外,還可通過業態創新,不斷延伸彝繡產業鏈。“如採用‘彝繡+旅遊’模式,讓更多遊客在彝鄉吃彝餐、穿彝繡,體民俗、賞美景,多形式拓寬彝鄉羣衆就業增收通路,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貢獻力量。”(記者成博薛維睿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