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接觸一件新鮮事物並在社交媒體記錄“主題月生活法”悄然興起

上海 35℃ 0
摘要:

  記者簡工博

  在接連曬了一個月插花、養綠植的照片或視頻後,這個月,市民羅璽的朋友圈畫風一轉,開始曬廚藝了——每月一個“生活主題”,是他的“新年新氣象”。

  上月底,小紅書一條“主題月生活法”筆記火了,收穫4.2萬次點贊;幾乎同一時間,B站上一條同樣關於這一主題的視頻播放量達111.2萬次,一度排到全站第26名。去年開始在社交媒體上悄然興起的“主題月生活法”,正在被更多的年輕人實踐。

  完成本身就是目標

  何謂“主題月生活法”?按照眾多網友的實踐總結,就是每月為自己的生活設定一個固定主題,可以是自己此前從未接觸過的新鮮事物,也可以是自己喜歡或擅長的某一件事,在這一個月裏,除了上班、學習等固定生活外,將業餘時間優先投入這一主題活動中。

  一批實踐者正樂此不疲地在社交媒體上記錄每月的“主題”,讚揚碎片時間被有效利用,甚至稱其“逆天改命”。然而,這一生活管道真有如此神奇?

  “替大家試過了,‘主題月生活法’真的有用!”2月23日,一名網友在小紅書上記錄了自己實踐“主題月生活法”的心得體會。按照這位網友的介紹,一年前她奔波於公司與家之間,“完全是兩點一線”“對什麼事情都提不起興趣”,甚至“陷入了嚴重的虛無主義”。

  而她從另一比特網友身上獲得啟發,開始嘗試主題月生活法的管道“自救”。經過一年實踐,不再沉迷手機,碎片時間也不會覺得無聊,生活有了支點,專注力、行動力也在變强,並且從一開始的“刻意引導自己去做月度任務”到後來變成“自然而然的事情”,生活正在重新回到自己的掌控中。

  羅璽也是受到這一生活管道鼓舞的人之一。1992年出生的他在30歲後總感到焦慮,“而立之年好像還立不住,對新事物似乎心有餘而力不足”。從事財務工作的他跟數位打交道,下班後“只想放空”,大部分時間花在刷手機上,“一邊嫌弃短視頻一邊停不下來”。去年他在短視頻裏看到有人介紹主題月生活法,隨著年底多項檢查超標的體檢報告出爐而决心改變。

  羅璽父親喜歡養綠植,春節期間家裡又要擺設年宵花,站在父母位於浦東三林家中被綠植包圍的陽臺上,他把“植物”定成了自己首個“主題月”的主題。“感覺還不錯,新增了新的知識,跟我父親的交流也多了。”隨後他把第二個月主題定為“烹飪”,已連續一周至少每天在家做一頓飯,“早餐也不馬虎”。“廚藝裏藏著生活智慧,比如買同樣的菜如何在保質期內兼顧不同做法,菜上鍋後的時間如何收拾灶台和洗碗,這不就是統籌法嗎?”實踐才一周,他發現自己開銷同比下降了三分之二。

  確定每個月的主題可謂這一生活管道成功的前提。按照去年悄然流行起的主題月生活,主題大多是此前未曾接觸的新鮮事物,此前這一生活管道的擁躉就羅列出一年中“學韓語”“看哲學書”“家居整理”等多個未嘗試過的主題。如今不少年輕人根據自己的生活實際將主題進一步擴大,成了“想去做或是應該堅持但沒有堅持的事”。社交媒體上一些網友設定的主題非常具體,例如有人將其中一個月設定為“喝水月”,每天記錄自己喝水量以督促多喝水。市民黃蕾去年幾乎每月生活消費都在萬元以上,這讓她非常好奇“錢都去哪兒了”。她把今年3月定為“消費計畫月”,在不改變消費管道的情况下記錄每一筆消費流向,甚至連去餐廳點菜的價格也要記下;4月則定為“减少消費月”,在分析三月帳單後减少支出。

  相比改變當下生活習慣,從事藝術相關工作的喬亦更在意這一生活管道對心態的改變。她今年三月的主題定為“閱讀”,下一個月則是“讀書筆記”,“將每個月的主題置於優先順序,可以讓自己有清晰的目標和執行保障,對重新找回生活節奏有幫助。”她很贊同小紅書上那位堅持一年主題月生活方式網友的一句話,“‘完成這件事’本身就是目標。”

  不該被神化的方法論

  隨著這一生活管道受到追捧,各類相應資源也應運而生。在社交媒體上,有人曬出以月為組織的手帳本,每月計畫、每日執行情况都有對應篇章;有人畫出了心智圖,從主題的目標出發分解到每一天的具體流程;還有人製作了“月報PPT”範本,供實踐這一生活管道的網友“自我彙報”。

  然而這一生活管道真能讓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實高效,甚至“逆天改命”嗎?去年開始實踐這一生活管道的市民劉詰直言“就那麼回事”。劉詰是影迷,一開始他興致勃勃地為自己設定了不同主題的電影月,但悖論很快來了:“去年8月我設定的是‘恐怖片’月,那《奧本海默》我等到9月再看嗎?”在他看來,主題月生活方式有“拗造型”之嫌,“明明生活就很豐富,為什麼要刻舟求劍?”文博愛好者陳昕也沒能實踐這一生活管道:“全年都有不錯的展覽,好像把哪一個月定為‘看展月’都不合適。”

  而那些在社交媒體上宣稱自己因主題月生活法有所改善的網友也受到質疑。例如有人將自己的主題月定為“寵物月”,讓自己嘗試飼養寵物,就被部分網友質疑“難道過了主題月就不再管這些寵物了嗎”。在他們看來,主題月有些主題是可以獨自完成的,但有些涉及動物或他人的主題則必須慎重,“動物和他人都不應該成為你探索興趣的代價”。

  “看到‘主題月’這個東西心頭一緊。”在那些實踐主題月生活方式的筆記、帖文的評論區裡,不少從事教育、企業行政等工作的網友紛紛表示“似曾相識”。“在學校期間其實就有很多諸如閱讀周、體育月這樣的活動,但讓自己的生活這樣運行是否真的有效?”曾從事教育工作的施先生注意到不少網友羅列的主題包含閱讀、寫作等,“這些習慣應該一直保持,僅僅是一個月的‘優先順序’實踐不可能對生活帶來質的改變。”在他看來,與其每月尋找新的主題,不如將每天的時間安排得更合理,將好習慣持之以恒。

  “新年願望、生活清單、立flag……主題月生活法以前就有過很多種面目,只不過新的說法更容易在社交媒體上傳播。”在反對者眼中,比這些名目繁多、花樣翻新的“儀式感”更重要的是堅持良好的生活方式。但作為新加入的實踐者,黃蕾仍認為這是一種“不應該被神化的方法論”。喬亦也認為,主題月生活法能對一些適合的年輕人起到積極作用,“那就足够了”。

标签: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