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顧泳黃楊子
昨天是“世界肥胖日”。隨著春節檔電影《熱辣滾燙》的播映,節後上海醫療機構的减肥門診、內分泌門診迎來門診量小幅增長。記者從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等醫療機構獲悉,相關門診量增幅為20%—30%。
“自己覺得肥胖”人群求診
“我想再瘦5斤,這樣拍照更好看,但我自己不吃飯怎樣也堅持不下去,想問問醫生有什麼好辦法。”中山醫院减肥專病門診門口,看著已經很苗條的劉女士前來掛號求診。
中山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肥胖脂肪肝亞專科主任卞華告訴記者,近期常會迎來這樣的求診者。减肥專病門診資料顯示,春節前夕,一名專家半天門診約有30多名求診者,節後這一數位上升至40人—50人,增幅為20%—30%。有趣的是,有的人甚至體重還沒超重。其中不乏看完小紅書慕名求診的,目標直指所謂的“减肥神藥”——司美格魯肽。
“不少人對肥胖、超重等醫學概念理解有偏差。”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减重代謝外科學科帶頭人、副院長狄建忠直言,“肥胖並不是許多人認為的‘對自己的體重不滿意’‘還想更苗條一些’。”事實上,肥胖有其科學定義。臨床通常用體重指數(BMI)進行定義,該數值在25至30的區間內時,死亡風險輕度新增,由此定義為超重;超過30,則死亡風險中度新增,由此定義為肥胖。“但對於東亞人而言,BMI在27.5以上時,死亡風險即有中度新增,所以我們確實要比歐美人群更應該重視體重問題。”狄建忠說。
進口“神藥”更受推崇
“减肥神藥”日漸受到關注後,醫療機構內會出現斷貨現象。卞華說,現時臨床能配到的所謂“减肥神藥”是GLP-1類受體激動劑,即胰高血糖素樣肽-1。醫院門診有兩種選擇,丹麥諾和諾德生產的司美格魯肽以及我國華東醫藥全資子公司中美華東生產的利拉魯肽。不少人將兩者簡稱為“進口减肥神藥”和“國產减肥神藥”。由於均屬門診用藥,患者不需要住院檢查,符合條件即可應用。
專家進一步解釋:現時,司美格魯肽在歐美獲批减肥適應症,我國尚未獲批减肥適應症,主要用於糖尿病患者治療。利拉魯肽則已獲批大劑量應用减肥適應症。從應用劑次來看,司美格魯肽每週注射一次,利拉魯肽則需要每天注射。價格方面,利拉魯肽由於需要應用大劑量,同一週期內價格更高。綜上,臨床上司美格魯肽更受青睞一些。
儘管被人追捧為“神藥”,卞華卻對此分清:任何藥物“是藥三分毒”。司美格魯肽常見的不良反應主要是胃腸道噁心、飽腹感甚至嘔吐,極少部分人會出現低血糖。需要特別提醒的是,重度甘油三酯患者應處理高血脂,待血脂恢復正常後才可用藥,否則會誘發胰腺炎。此外,甲狀腺髓樣癌也不適合注射該藥物。
市六醫院减重代謝外科主任張頻則表示,GLP-1類受體激動劑藥物可以抑制食欲、吃得少,但效果因人而異,甚至對部分人群無效。最新研究顯示,停藥後一年體重反彈明顯,有可能返回甚至超過用藥前體重。
專家建議科學减重
隨著市民健康意識日漸增强,减肥觀念深入人心,“减肥神藥”也顯得更可及。首先是種類將更多。醫學專家透露,由禮來製藥研發的新款“减肥神藥”替爾泊肽於國外應用發現,减重效果更明顯,去年已在國內申報上市。其次是通路更可及。記者查閱發現,某健康網站上司美格魯肽備貨充足,市民可以較為輕鬆地購得。專家對此提醒市民,處方藥應用有禁忌,網絡購藥還應謹慎。
卞華說,臨床看男性求診者大多確實肥胖(體重指數超過30),女性求診者則許多並不符合應用條件。在她看來,體重沒有達到“肥胖”,即便是超重也沒必要用藥,“少吃多動,通過生活方式干預就能改善,其實無需再用藥物來干預。”
專家最後提出,預防肥胖的關鍵在於吃動平衡。日常限制脂肪總量攝入,並將脂肪攝入從飽和脂肪轉向不飽和脂肪,新增水果、蔬菜、豆類、全穀物和堅果的攝入並限制糖的攝入。提高體育活動水准,例如日常進行至少30分鐘定期、中等强度的活動,管理體重避免肥胖,是更為健康的生活方式。
評論留言